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金融

金融顾问制度在浙江的实践与价值实现

  全国首创的金融顾问制度在浙江推行已满4年。

  4年来,金融顾问制度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发展中实现社会价值。

  在近期召开的2022年度全体委员会议暨金融顾问推进大会上,浙商总会金融服务委员会主任、浙商银行党委书记陆建强表示:“金融顾问制度作为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浙江探索已初见成效,值得高度重视、好好珍惜、发扬光大。”

  据介绍,金融顾问制度诞生于2018年底,在首批50名金融顾问试点服务取得良好成效后,向全省扩面推广。经过4年的探索与实践,金融顾问制度已实现浙江省11个设区市全覆盖,形成了各方参与、多方共建的良好生态;近1800名金融顾问打造了省市县三级服务队伍,组建了45个工作组(室);在疫情防控期间,金融顾问累计对接服务企业5.17万家,落实融资额4147亿元。

  找寻金融向善的初心

  金融顾问制度厚植为民情怀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金融的初心是什么?“金融顾问”从制度创新的角度回答了这个问题。

  金融具有功能性和产业性双重特征。功能性是指从社会层面看,金融作为经济发展血脉,应发挥经济发展的“服务支撑”作用;产业性是指从实际运作层面看,金融机构以一般企业的方式运作,以盈利为主要目标。“这其中,功能性应当是第一位的。金融机构要从以牌照为中心走向以客户为中心,更好发挥功能性、基础性、保障性的作用。”陆建强十分强调综合金融服务的作用,“金融服务要从原来的‘打猎式’走向‘耕田式’,对企业不仅要锦上添花,也要雪中送炭,‘雨天收伞’要不得,忘记了金融的功能第一性,也没有真正走进沉下去、深进去的精细化经营创新之道。”

  针对金融功能性弱化等突出问题,浙江创新推出金融顾问制度,在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的指导下,来自金融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股权投资机构、相关行业协会等单位的专业人士,由浙商总会金融服务委员会(以下简称“金服会”)聘任为金融顾问,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地方政府、企业和居民提供金融规划、投融资、金融风险防范与处置、法律与财务咨询等综合服务。

  据了解,金融顾问定位于地方政府的“金融子弟兵”、企业的“金融家庭医生”及居民的“金融理财咨询师”。通过金融顾问这个“1”,链接起金融顾问背后的不同金融机构及律师、会计师事务所等“N”家机构合力,用金融顾问架起政、金、企沟通的桥梁。

  融资难融资贵、金融服务匹配度和精准度不高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小微企业。金融顾问制落地后,便重点针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杂症”向各地派去了“金融家庭医生”。如在宁波,“金融医生”们开出了一份“直补改贴息”的助企纾困方案,并创新推出“纾困贷”金融产品,发动全宁波市银行同业参与,以有限补贴资金撬动160亿元小微企业融资。其中作为金服会主任单位的浙商银行,在当地的宁波分行于“纾困贷”产品推出仅3天便对接中小企业客户144户,对接金额2.3亿元。

  在服务上,金融顾问制度推行“15项服务清单”,通过金融顾问的“望闻问切”,及时诊断企业的问题,对症下药、药到病除,实现金融资源的精准滴灌,提高普惠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的金融服务可得性和体验感,有效突破普惠金融困局。

  不忘金融的初心使命,金融顾问制度已经成为金融向善的重要推动力量。陆建强表示,金融顾问在重塑金融社会形象上要成为生力军,每一名金融顾问都应坚持正行向善、坚持金融为民,在陪伴企业成长的过程中,提升社会对金融的评价。

  创新金融服务的方式

  金融顾问制度体现浙江特色

  金融顾问制度,浙江这一创新举措是全国首倡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制度。此创新举措充分发挥金融相关人士的专业优势,让他们走进企业“把脉问诊”,推动企业从只注重融资,到融资与融智并重。

  如何更好地发挥金融顾问和金融顾问制度的作用?发源于浙江、深耕于浙江,利用浙江数字经济优势,金融顾问制度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高金融服务的数字化、综合化水平。

  在对全省金融顾问数字化管理的同时,金融顾问企业微信平台已成功接入浙江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凤凰丹穴系统”,金融顾问通过提供“键对键”服务,快速响应企业需求,目前已实现56位金融顾问“网上坐诊”,扩大了金融顾问的服务半径、提高了服务效率,助力地方政府打通服务实体企业的渠道。

  打造综合金融服务模式,是金融顾问制度的一项重要探索。金服会按照“先行先试”原则,探索区域综合金融服务示范区建设,优化“金融生态”,将金融顾问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2022年1月,金服会与杭州市临平区人民政府启动打造临平综合金融服务示范区,重点围绕政府服务、融资畅通、上市推进、普惠金融四方面开展金融顾问服务。金服会派出金融顾问,专职服务临平示范区建设,全面梳理区域企业、政府平台、社会财富管理等金融服务需求,整合开发数字化的金融及中介服务工具,努力降低企业包括融资在内的运营成本,强化金融深度、提升金融意识,增强政府、企业、广大居民对金融的获得感。尤其是专注于中小微企业需求的“金服宝·小微”数智化系统率先在临平落地,已服务区内小微企业2.6万户。

  4年多来,金融顾问走进真正需要服务的企业,推动金融服务理念从以牌照为中心的专业服务转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服务,推动金融机构在支持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

  把创新成果凝结提升为金融改革的“浙江经验”——作为浙江金融改革实践的重要内容,金融顾问制度因其独特优势和创新理念被写入《浙江省地方金融条例》,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浙江实践和样板。

  在实践中,金融顾问制度呈草木蔓发之势,从深耕浙江走向了全国,北京、上海、四川、云南、广东等全国多个省市来浙学习经验。金融顾问制度创新已经走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路,走出了一条金融向上向善、服务实体的功能性回归之路。

  探索金融公益的路径

  金融顾问制度引领价值导向

  为更多金融服务赋予普惠、公益的内涵,这是金融顾问制度实践过程中的重要价值。4年多来,“金融顾问”服务以公益性为主,要求每一位金融顾问必须心怀公益,积极践行“金融向善、金融为民”理念,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思维,从客户的需求去提供服务,通过公益金融提供更多优质、普惠金融服务,凝聚更多发展的动力、向上的力量。

  来自北京金杜(杭州)律师事务所的陈珊,刚刚“拿到”一个新身份:山区县武义的金融顾问,成了265名山区26县金融顾问中的一员。陈珊说,推进山区县与大城市的“资源禀赋联动”,是金融顾问的一项重要工作,金融顾问要建立山区县企业与上海、杭州等城市企业之间的沟通平台,还要通过主题研讨会、交流学习等方式,加深山区县企业对金融行业更专业化的理解。

  4年来,金服会各家成员机构积极响应号召,开展了“三服务三走进”(政府、企业、居民)的活动,浙江很多县市都挂牌成立“金融顾问工作室”。金融顾问制度依托金融顾问常态化的惠企惠民公益活动,叠加多类型金融机构普惠性、综合性的金融产品和一系列投资者教育活动,使更多优质金融服务“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公益性基础上,如何让金融顾问制度行稳致远?目前,金融顾问是浙江省内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的中坚骨干力量,只有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项制度才会更有生命力、更有持久性。据了解,金服会正在积极探索市场化的改革路径,并推动在杭州余杭区、富阳区成立全国首批2家财务顾问事务所,逐步探索建立公益性与市场化优势互补、相辅相成的长效机制,为金融顾问制度长期化、常态化摸索新路子。

  值得一提的是,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公益金融仍是金融顾问制度的一块金字招牌。日前,金服会向全体成员单位及金融顾问发出倡议:在党委、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支持下,倡议成员单位要一如既往地坚定公益之心,在“金融向善”的共同选择中携手并进,旗帜鲜明地提出公益至上、金融向善、创造社会价值的导向,加强对金融顾问的管理,深入推进金融顾问制度创新实践。

  在提到2023年度金融顾问工作思路时,金服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推动以公益服务为基础的常态化工作走向成熟,进一步提炼提升,形成浙江金融顾问特色品牌;同时,围绕浙江金融改革、金融创新找到创新发展的切入口,打造更多金融顾问服务标志性成果,更大程度发挥金融顾问的社会化作用,推动金融在全社会发展中实现更大价值。作为今年的工作重点之一,金服会还将积极鼓励金融顾问从企业需求出发,为企业引入慈善信托、慈善资管等多种金融创新工具,助力企业家实现“财富升维”。


浙江日报 金融 00011 金融顾问制度在浙江的实践与价值实现 2023-03-08 浙江日报2023-03-0800004;浙江日报2023-03-0800006 2 2023年03月0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