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专版

坚定信心 革新奋进

宁波:打造一流城市 跻身第一方阵

  一年春作首,万事行为先。

  宁波在“新春第一会”上,吹响“打造一流城市、跻身第一方阵”的冲锋号。一流城市、第一方阵,是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推进“两个先行”、加快打造“重要窗口”的宁波实践,是宁波先行示范的大方位,奋力争先进位的大追求。

  竞逐“一流”,锻造硬核实力,宁波第一时间亮出创新、改革、开放三张“攻坚清单”,聚焦大项目“攻城拔寨”,集中签约总投资2201亿元的101个重大项目,彰显了实干攻坚的魄力和决心。

  宏大目标,催人奋进;号角声声,激荡人心。

  上满弦,拉满弓,争分夺秒的宁波人,全力以赴!对标“优中之优、好中之好”,推动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锚定“一流标准”,展现“一流状态”,走在“先行”的前列。

  方向已明确、路径已清晰,全市各领域、各战线迅速行动起来——

  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试点“动员令”振聋发聩,11个示范片区的249个整治项目闻令而动、全面推进;

  汇聚全省之力,世界一流强港建设工程“战鼓”敲响,“十四连冠”的东方大港,迈上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东海之滨、甬江之畔,以“最顶配的架构、最顶尖的资源”推进的甬江科创区亮出新姿态,“打造世界一流科创区”雄心万丈……

  今年,锻造硬核力量、服务“国之大者”的宁波正在全速奔跑,全力开拓“再谱新篇、再创辉煌”的新赛道新格局,精彩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市域样板的崭新篇章。

筑底气 重点产业支撑有力

  打开时光的长镜头,宁波作为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浙江“双城记”中的重要一极,GDP位居全国第12位的“模范生”,面对压力,积极思变,波澜中稳大局;面对困难,迎难而上,逆时势彰显实力,交出了一份稳中向好的经济发展“成绩单”——去年GDP达到了15704亿元,释放出“乘风破浪”的信心。

  制造业是宁波的根基所在、优势所在、硬核所在。作为宁波经济的底色,制造业表现依旧亮眼:绿色石化获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新增国家级单项冠军2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1家、上市企业11家;高新技术企业数增长居全省前列……在争创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样板的征程上,它们都是当之无愧的先锋。

  今年,宁波频频发力,加码高端制造业,做强硬核“家底”。

  日前,在宁波全市扩大有效投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上,杉杉、博威、蔚来等一批“高精尖”制造项目,格外亮眼。

  “这次集中开工项目总共145个,其中高端制造项目42个,总投资405亿元,预计新增产值800亿元。”宁波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

  杉杉锂电的硅基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是新能源赛道的“明星项目”,备受关注。该项目总投资50亿元,全部建成后可年产4万吨锂电池硅基负极材料,预计年产值100亿元。

  在新经济、新变量的培育上,宁波正开足马力,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进一步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做精做优数字经济融合产业,着力打造智能制造“主力军”,培育壮大数字服务业“生力军”,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先锋”,这已成为宁波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的关键一步。

  历史正指向新的刻度,经济也正转向新的赛道。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集群化发展引领产业高级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为宁波“打造一流城市、跻身第一方阵”注入澎湃动能。

壮筋骨 科技创新动能强劲

  特质钛材制成“鱼鳔”,“蛟龙号”在水下升降自如;攻克无液氦超导磁体技术,我国磁共振临床应用彻底摆脱国外液氦供应掣肘;在月壤颗粒中发现“破壳即取”的氦-3,月球上原位开采氦-3资源将不再是梦……

  一项项重大科技突破的背后,挺立的是“宁波原创”的奋进之姿,而创新,正是宁波立足新发展阶段、打开发展新局面的“金钥匙”。

  近日,宁波又迎来了一次高调的“官宣”:“以最顶配的架构、最顶尖的资源,举全市之力打造甬江科创区”。

  科创是宁波加快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突破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依赖的核心要素,举全市之力建设甬江科创区,更是宁波升级传统产业、抢滩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迈上GDP“2万亿”新目标的重要实践。

  甬江科创区正是一把突围的“剑”。它的发展定位是“打造立足宁波、服务区域、面向未来的世界一流科创策源中心”。大平台是创新“高地”,不仅能汇聚各类创新资源,还是高端人才栖息的“梧桐树”。“高地”一旦形成,资源“蓄水池”随即产生。

  当甬江科创区从“规划”走向“实景”,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因此有了最强劲的动力源。与最优者“对标”、与最强者“比拼”、与最快者“赛跑”,未来,这片规划面积达19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将迎来一次又一次蝶变——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拔地而起。一期校园60万平方米,有望在2025年建成,目标是建设成为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世界一流大学。

  东方理工高等研究院主导建设的数字孪生研究院、花落宁波大学的农业农村部植保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旗下的海洋关键材料重点实验室……放眼四明大地,越来越多“科创重器”成为宁波竞速“一流”的火炬。

  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海洋新材料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兵科院宁波分院理化检测中心担当作为,和博威合金、永新光学、伏尔肯等一批甬企一同筑梦中国空天事业。

  在绿色低碳领域,宁波绿动氢能研究院有限公司的“氢腾”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宁波瑞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辐射制冷超材料技术”都闯出了一片天地,以硬核研发,为产业绿色化、低碳化转型发展“点睛”。

  一个个创新“高地”,正如远航之帆,引领宁波这座巨轮劈波斩浪。

强信心 服务大局畅通“双循环”

  港口是宁波最大的资源,开放是宁波最大的优势。上个月,宁波舟山港再传捷报,全港单月完成集装箱吞吐量超300万标箱,刷新历年同期最高纪录,为畅通全球物流链、稳定全球供应链提供了硬核保障。

  在宁波的经济版图中,港口是“硬核”,工贸是“两翼”。去年,宁波以1.27万亿元的进出口额,坐稳中国“外贸第六城”的地位,底气在于雄厚的制造业基础,更在于一系列走在全国前列的外贸模式创新。

  宁波率先组织海外抢订单商务包机、“百团千企万人”拓市场促招引活动,“拼经济”抢订单的创新举措,让宁波一次次“出圈”。

  不仅如此,宁波以“两区”建设引领制度型开放,跨境电商综试区考核评估位居全国“第一档”,成为“第五航权”开放城市。

  深耕户外露营的“挪客”,凭借前瞻布局获得近亿元首轮融资;“五年磨一剑”的德业股份搭乘新能源东风,将户用侧储能逆变器销遍全球。

  优质外贸企业的开拓与变革,恰是对“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的生动实践。

  如何在开放“藤蔓”延伸全球的同时,确保“根茎”留在宁波?宁波给出了一个解法——打造“国际开放枢纽之都”。

  枢纽,意味着通达天下。随着《宁波打造国际开放枢纽之都行动纲要(2022—2026年)》正式印发,这个解法有了落地实施的路线图。

  《行动纲要》提出了国际开放枢纽之都的“硬核”指标——

  到2026年,港口“硬核力量”实现新提升,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稳居全球第1位、集装箱吞吐量力争升至全球第2位。

  新型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再上新台阶,国际贸易突破3个1万亿元(出口额超过1万亿元,进口额接近1万亿元,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进出口额均超过5000亿元)。

  “引进来”和“走出去”实现新飞跃,五年累计双向投资总额力争达到400亿美元。

  这是宁波迈向开放强市的远景蓝图,更是深入推进高水平开放的关键一步。

  拼经济,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是关键。近日,宁波出台25条“招商新政”。此次新政提出更新理念思路,树牢“人人都是招商员”的理念,拓宽渠道网络,主动抓、抓主动,实施全球“双招双引”推广行动,将宁波建设成为全球优质外资集聚地、头部企业投资向往地。

  向外,建设开放经济走廊,拥抱“全球朋友圈”;向内,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厚植高质量发展沃土。

  回首2022年,宁波实施优化营商环境5.0版,并完善企业“一站式”开办、“极简化”审批和歇业“一件事”改革。营商环境之于企业,就是水和鱼的关系,如今,宁波平均每天诞生190家企业,经营主体突破130万户。

  良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宁波围绕优化投资环境,以数字化为引领,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目标,进一步推动相关领域改革,全面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

  全力拼经济,宁波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勇挑大梁,在抢先机育新机中勇立潮头!

竞逐一流,宁波从何处发力?

  全力推进动力更新

  培育赶超跨越的新引擎

  数字经济新基建是打造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基石。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已逐步在四明大地掀起一场全方位、系统性变革。

  宁波将进一步实施“平台+大脑”能力提升行动,统筹推进宁波市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及区(县、市)分平台迭代升级,完善城市大脑和基层智治大脑,促进城市大脑与“一网统管”深度融合;推进全市政务信息系统集约建设、互联互通、协同联动,为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数字“底座”。

  通过实施“三个掌上”优化提升行动,放大改革效应。加强“浙里办”宁波频道建设,整合更多优秀应用,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一件事一次办”,实现更多事项“跨省通办”“智能秒办”“无感智办”,不断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助力“掌上办事之市”建设。

  同时,加快实施数据要素配置改革提升行动。突出科创为魂、人才为要、实体为基、企业为本、项目为王,加快构建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关键支撑的经济体系,真正做到以“创”开路、以“新”制胜。

  全力推进改革立新

  构筑活力涌动的新生态

  在宁波市江北区政务服务中心,有一个“办不成事”窗口格外醒目,这里专门受理企业和群众的“疑难杂症”,而且,当某类“办不成事”触发“高频点”,江北区审管办就启动为该类事项量身定制“一件事”办理流程。

  不久前,宁波一家文教公司负责人来到“办不成事”窗口,反映其员工在申请公租房期间,被公司临时外派并在当地办理了暂住证,导致宁波公租房申请“卡壳”。“一件事”机制迅速启动,江北区审管办协调相关部门解决了问题,并形成了此类事项的办理流程。

  “办不成事”窗口是宁波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缩影,而宁波基于此创新推出的政务服务“一件事”集成改革,也获评第二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

  宁波是民营经济大市,政府、市场“两只手”经过多年磨合,营商环境有口皆碑。去年统计显示,宁波有户籍人口621.1万,经营主体却超过130万户,每4.7个宁波人中就有一个老板。

  大力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拿出一流的干劲,施行一流的举措,对标一流的标准,让宁波成为要素集聚的磁场、企业发展的沃土、投资兴业的宝地、现代治理的范本。

  全力推进开放拓新

  打开竞合共赢的新空间

  “在开放中发展,在发展中开放”,这是一条必由之路。

  宁波将大力实施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强港、双循环枢纽城市,做强枢纽化功能、构建均衡化布局、提升国际化水平、融入一体化发展,打造“中国开放看浙江、浙江开放看宁波”的金名片。

  一方面是锚定“2027年基本建成世界一流强港”的总目标,将宁波舟山港打造成为全球重要港航物流中心、战略资源配置中心和现代航运服务基地。

  另一方面是中东欧合作平台和浙江自贸区宁波片区的创建。这是“拼经济”的重要抓手,也是宁波面向未来登高望远的“梯子”。

  以“向东是大海”的豪情壮志“走出去”。鼓励更多企业主动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面向全中国,辐射全世界,把发展的触角伸向各个角落。要有“到大海里游泳”的勇气,积极参与国内外交流合作与竞争,在大风大浪中经受考验,发展壮大。

  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怀“引进来”。前不久,宁波出台《关于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工作的若干措施》,以25条新政对现有招商引资工作体系进行优化重塑,着力打造全球优质外资集聚地、头部企业投资向往地。要抓好新政落地见效,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努力吸引更多“地瓜”扎根宁波。

  全力推进品质焕新

  塑造精致时尚的新形象

  锁定“一流城市”前进方向,推进品质焕新、塑造精致时尚的新形象是一道必答题。

  打造近悦远来的高品质之城,离不开宁波建设者以工匠精神打造宜居宜业城市,用绣花功夫提升市民幸福指数。

  宁波依托枕山面海、拥江揽湖的资源,打造整体大气、全域大美的格局,挖掘千年古城、文明典范的文脉,增添脉脉乡愁、宜居时尚的色彩。

  这个春天,大美格局不断打开。北片区,陈家、后施、俞范三村拆迁到了关键冲刺阶段,为万亿级绿色石化产业配套区释放发展空间;南片区,清水浦拆迁基本完成,渡驾桥、沿江、五里牌等南片村庄拆迁也将启动,为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落地及甬江科创核心启动区规划实施提供保障。

  目前,宁波已推出560个“精特亮”项目,一条条促进空间优化的“联结线”、拉动投资消费的“发展线”、深化城乡融合的“风景线”渐次铺展,一个个提升城市品质、做强产业能级、惠及美好生活的标志性成果不断涌现,带动城市从“颜值”到“功能”全面跃升。

  打造内外兼修、滨海时尚、温馨人文、智慧善治的现代化大都市。一流的城市,不仅要充分体现“科学”,还要处处彰显“美学”,真正做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全力推进文化育新

  弘扬自信自强的新风尚

  文化,是一座城市最为深厚的“家底”,也是一座城市生生不息的根源所在。

  对标“一流城市”,如何把文脉“富矿”变成精神“富有”?如何将宁波人骨子里的精气神,转化成现代化建设中的底气所在?

  宁波把提升文化软实力作为一流城市建设的重要方面,推动港城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使厚重的“昨天”扬名世界,让精彩的“今天”洋溢生辉,朝灿烂的“明天”扬帆远航,塑造独一无二的形象,打响独树一帜的名气。

  让文化的根脉代代相传。围绕河姆渡、井头山、大运河核心遗产的保护挖掘和活化利用,让写在书里、埋在土里、藏在馆里的文化遗产融入日常生活;加强对海丝文化、宋韵文化、藏书文化、阳明文化等文化基因的解码,让文化活起来、动起来;推进天一阁博物馆南馆建设及河海博物馆、市文化馆新馆的立项工作,高标准高品质打造宁波城市文化地标。

  同时,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和“浙江有礼·宁波示范”文明养成行动,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构建志愿服务精准触达机制,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响“在宁波,看见文明中国”品牌,确保成功创建首批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全力推进治理革新

  描绘幸福共富的新图景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对标一流城市、跻身第一方阵,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市域样板,必须加快建设民生幸福标杆市。

  宁波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持续深化共同富裕重大改革,高水平加强平安法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在方式模式、体制机制、政策制度上攻坚破题,加快打造民生幸福标杆市。

  立足人的全生命周期,按照“七优享”的要求,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实施“甬上乐业”工程、“医学高峰”计划、“一老一小”全龄友好型社会建设等标志性工程,着力推动优质公共服务向农村、偏远地区延伸,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深化“扩中提低”改革,精准实施重点群体帮扶激励计划,健全对经济薄弱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稳定增长机制,努力在缩小“三大差距”上取得更大进展;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深化以村级集体经济为核心的强村富民集成改革,激发乡村全面振兴的内生动力。

  部署开展“基层治理提升年”行动,完善“党建统领、四治融合”机制,深入推进“上统下分、强街优社”改革,加快城乡现代社区建设,推动矛盾风险在第一时间发现、在基层一线解决。

  (本版图片由宁波市委宣传部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0 宁波:打造一流城市 跻身第一方阵 2023-03-02 浙江日报2023-03-0200008;浙江日报2023-03-0200018;浙江日报2023-03-0200012;浙江日报2023-03-0200013;浙江日报2023-03-0200009;浙江日报2023-03-0200023 2 2023年03月0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