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联动助力罕见病PNH患者回归健康
傅静之
今年2月28日是第16个“国际罕见病日”。每个人都应拥有健康的权利,但对这些罹患罕见病的患者来说,他们常面临着被误诊、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孤立无援的情况。放眼全球,目前各种各样的罕见病种多达7000多种,占人类总疾病的10%;在全球3亿名罕见病患者中,中国占到了约6%的数量,且每年新出生的罕见病患儿达20万人,大家相对熟悉的白化病、血友病、天使综合征、渐冻症等均属罕见病。但还有很多罕见病鲜为人知,这其中就包括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
据估算,目前我国的PNH发病率大约为十万分之一,且多以青壮年为主。得了此病的患者有哪些症状?他们面临怎样的生活难题?对于医生来说,又该如何诊断和治疗这一罕见病?日前,笔者走访了部分患者、医生与专家。
患者以青壮年为主
大部分依赖于输血
远在广东深圳的患者佳佳,是个年轻可爱的女孩,视频聊天中的她思路清晰、谈吐从容。外人很难想象,她自学生时代起就饱受PNH的折磨,但仍然在病情的反复中完成了高考、本科、硕士这些不可能完成的学业。“我的症状比较典型,主要以血红蛋白尿为主,经常头晕、气短、乏力;爬十几个台阶就气喘吁吁,骨质疏松还经常骨折,无法像正常人那样工作、生活。”佳佳说。
身处浙江义乌的南华,则是在2018年结婚生子后不久患病的。经历数次误诊后,才在省级大医院得以确诊。这种罕见病,不仅让他乏力、血尿、“激素脸”,还对肝肾功能造成损伤,经常急性溶血。更严重的是失去劳动能力的他只能长期奔波在家和医院之间“两点一线”,无法承担起丈夫和父亲的责任。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副主任佟红艳教授介绍,PNH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危及生命的血液系统罕见疾病,但因为早期病程隐匿,症状并不是很明显,所以在诊断时容易被忽视,很容易漏诊。引发PNH及其并发症的重要因素是补体介导的血管内溶血,因此,患者普遍有慢性肾脏病、肺动脉高压、贫血等病症,而最具破坏性的后果是形成血栓,损伤身体器官并导致死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PNH比较集中地出现在青壮年群体,20~40岁的患者约占77%。
由于这个年龄层的患者往往是家庭支柱,疾病对其就业、生活造成的影响以及巨额医疗费给家庭带去的经济压力,如大部分患者长期存在重度贫血,需要定期输血,让他们迫切期待着能有新的治疗手段改变这种局面。
浙江已有专门团队 同心勠力对抗病魔
在漫漫求医路上,让佳佳和南华略感欣慰的是,这种罕见病已引起许多三甲医院的重视,虽然发病起步阶段漏诊率很高,但在部分专家看来,并非束手无策。
其中,浙大一院血液科就已组成专门的研究团队。佟红艳教授对该类病症的研究已持续多年,也处理过不少误诊、漏诊的病例,“目前,我们已掌握一些诊断PNH的方法和技术,包括流式细胞术、FLAER技术等,都可以帮助确诊。患者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贫血、血栓,或是不明原因的肾功能不全等,最好及时前往血液科进行详细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此外,专家们发现,虽然PNH属于造血干细胞PIG-A基因突变引起的后天获得性溶血性疾病,不会遗传给下一代,但却存在很多诱因:如一定程度的功能蛋白合成不够;此外,阿司匹林、抗生素等药物,以及患者反复感染,饮酒、情绪波动、过度疲劳等,都容易进一步引起红细胞溶解,从而加重病情。
在治疗方面,目前较普遍的治疗包括对症治疗、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骨髓移植等。由于补体抑制剂的使用,国外PNH患者90%以上能够生存超过十年。目前,随着浙大一院PNH研究团队的成立,已着手对所有患者进行系统管理和随访,加强诊疗规范。
同样,佳佳、南华这些深受病痛折磨的年轻人,也从未放弃。佳佳在 2012年发起创办了“PNH病友之家”,用网站、微信等方式联系到国内的确诊病友1500人左右。有了“病友之家”,大家同病相怜,病痛、烦恼、困难可以互相倾诉,有所好转和治疗过程中的各种好消息,也会互相分享和鼓励。佳佳期待社会能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让这个“小家”有能力全职专心运营,为病友们提供更多的帮助。
建立多层次保障体系
打造罕见病浙江模式
近年来,浙江省在国家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建设的政策指导下,加大了对罕见病保障的投入力度,通过建立浙江省罕见病用药保障基金,优先选择将几种特效药纳入罕见病用药保障范围。据悉,浙江省罕见病用药保障基金每年有1.2亿至1.3亿元,去年浙江有几十位罕见病患者的用药得到了保障。今年,随着补体抑制剂治疗药物在国内获批上市,罕见病用药保障体系的建立将有望从医疗保障层面为PNH患者及家庭减轻经济负担。
佟红艳教授认为,中国是人口大国,医疗体系要保障全民的健康疾病,常见病肯定是最重要的,虽然罕见病患者数量不多,但也希望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尤其是PNH的大部分患者群体还非常年轻。
浙江省医学会罕见病分会主任委员谢俊明教授希望,未来在浙江省惠民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改革中,能纳入医保外罕见病治疗药品保障。谢教授认为:“经多年努力,我省在罕见病保障工作方面已迈出坚实的步伐,探索出一套卓有成效的罕见病保障‘浙江模式’。这种出于政府层面的高度关注,也让大家看到了突破罕见病保障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