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普及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刘敏 编辑 李雅南 周宇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用文化为乡村振兴“铸魂”,艺术工作者和艺术院校责无旁贷。积极开展乡村艺术普及工作,以艺术独特的视角发现乡村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并通过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表达,激发乡土文化活力,是提升农民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也是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奋力实现“两个先行”的应有之义。
充分发挥艺术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资源优势
从古至今,艺术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艺术参与乡村振兴、用艺术点亮乡村,是历史赋予艺术的责任与使命。
在众多社会主体中,艺术院校在参与和促进乡村振兴方面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价值引导和精神文化支撑,使艺术更好地服务和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因而在艺术普及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近年来,浙江各类艺术院校积极发挥自身艺术教育特长,在全省各地努力推进全民艺术普及工作,在乡村教育、文化、产业帮扶上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送文化”,即通过基层公益演出,“送”艺术下乡。各级艺术院校以线上或线下的方式将交响乐团、国乐团等专场音乐会及其他文艺演出,“送”进农村文化礼堂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让农民享受到高质量的艺术熏陶。二是“种文化”,即开展全民艺术普及教育,播撒艺术的“种子”。如浙江音乐学院及其附属音乐学校与杭州、衢州等地乡村中小学建立合作,共建音乐班、特色班、艺术团、实践基地,提升乡村艺术基础教育水平,进一步促进了教育公平。三是“塑品牌”,即通过校地同向发力,塑造区域文化品牌。全省各级艺术院校积极与省内各市县开展战略合作,共同开展原创文艺精品创作、创建文化艺术团体、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节庆和文艺品牌,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艺术乡村发展道路,打造文化产业发展“助推器”。
与此同时,在推进艺术普及的过程中仍然面临一些现实难题:一是乡村艺术基础教育水平整体还不高,还存在优质师资力量不足、乡村中小学艺术课程开课不足、音乐美术教室等硬件配置不足等问题。二是乡村艺术人才支撑不足。一方面,大量年轻人离开乡村,有条件成为乡村艺术带头人的群体少;另一方面,部分基层单位对艺术人才重视程度不够,相应的人才政策吸引力不足,艺术人才难以扎根。三是艺术与乡村振兴相关政策举措融合不够。部分乡村对艺术的作用认识不深,艺术对乡村产业发展、文明提升以及闲置资源激活的功能都未能充分发挥。
持续探索艺术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路径
当前,从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来看,艺术是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重要手段;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现实需求来看,乡村是文化最基层的地方,是最需要文化帮扶、服务和滋润的地方,而艺术可以通过具有想象力和创造性的表现形式,润泽广大农民的精神空间。广大艺术工作者和各级艺术院校要深刻领会时代赋予的新使命、新要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的殷殷嘱托,通过艺术与创新创业相结合、与社会服务相结合、与专业教学实践相结合、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文艺结对帮扶、文艺惠民、文艺志愿服务,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绝的精神文化养分。建议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探索:
一是参照城乡“教共体”模式,推动艺术基础教育专业学校与全省乡村中小学建立艺术教育共同体。通过设立网上课堂、艺术基础教育教师培训基地等模式,开展合作办学、推动资源共享,带动乡村中小学艺术基础教育水平提升。积极争取政府加大支持力度、社会力量加大投入力度、艺术名家加大帮扶力度,建立并完善高校艺术专业团队驻村服务的支持机制、演艺名家名师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奖励机制等,形成艺术院校助力乡村艺术普及的长效机制。
二是围绕新时代文艺精品创优工程,面向省内知名艺术家和艺术类高校发布“招募令”,鼓励其以“三贴近”为创作理念,打造更多乡村文化艺术标识。一方面,鼓励艺术工作者和艺术院校到乡村举办音乐节、艺术展等活动,为乡村提供优质公共文化产品,启迪乡民文艺心智;另一方面,组建艺术乡村建设导师队伍,开展文艺采风、主题社会实践等,广泛参与艺术基础教育、艺术创作、乡村文创、人才培养等,深度挖掘浙派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一支扎根乡村、扎根基层的艺术人才队伍。
三是探索政府、企业、院校合作推进艺术文化数字化,让艺术传播更通俗、更便捷、更丰富。数字媒体艺术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态,已逐渐成为当代前卫艺术的新宠。作为艺术与科技的融合碰撞,数字媒体艺术具备沉浸式、多感官、交互式及附加值高等特点,可以为激活乡村艺术空间提供新思路、新机遇。为此,需夯实乡村数字基建,统筹利用文化领域数字化工程和数据库,形成省域文化专网,搭建艺术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并畅通艺术数据资源向乡村流动。此外,大力创新乡村文艺消费场景,鼓励艺术家创新创业、鼓励文化企业“下乡”,培育一批深谙、热爱乡村文化的新型文化企业和团队,借助云直播、AR、VR等数字技术,给消费者带来更新鲜、更丰富的沉浸式体验。其中,艺术院校在艺术文化数据的创作、采集、加工上,在新型艺术消费模式的推广上,在数字化产品的呈现上,可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浙江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