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理论周刊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相通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如果说“第一个结合”本质上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那么“第二个结合”本质上是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实现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时代的进一步拓展。

  用真理力量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鲜明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写在自己的旗帜上。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旗帜,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根本前提与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普遍真理,提供科学辩证的思维方法及唯物史观的宏阔视野。正是因为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我们党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凝练萃取中华文化的思想精华,深刻洞察文化样态的演进规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新的诠释和改造,使其在不同时期的具体社会实践中赓续传承并发扬光大。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许多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相融相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追求开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新阶段,用真理力量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之顺应时代发展、更具时代魅力。同时,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丰富和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使之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传播方式进入大众的日常生活,从而深深扎根中国大地获得情感认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并不是将两种思想文化体系进行简单组合、生硬拼接,更不是此消彼长、谁取代谁,而应该是双向汲取、相互贯通、相得益彰的,既让马克思主义根深叶茂、历久弥新,又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在世界文化激荡的时代大潮中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创造历史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马克思关注“现实的人”,指出要实现“人民的现实幸福”“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中华传统文化素来重视民生民本,“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等思想都体现了民贵君轻、爱民恤民的民本思想和人文关怀。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是推进两者相结合的立足点。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信仰追求已经深入人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源泉和精神标识,两者相结合正是我们内心信仰与民族文化的融合。两者相结合产生的精神文化力量将转化成人民群众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的具体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新时代,我们党着眼于现实问题进行执着不懈的理论思考和实践创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在创造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富民”“天下为公”思想的基础上,擘画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宏伟蓝图,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凝聚起上下同心、接续奋斗的强大力量,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在守正创新中推进“第二个结合”

  中华民族是守正创新的民族,有着守正创新的文化基因。中国传统文化非常强调守正创新,《诗经·大雅·文王》中的“周虽旧邦,其命惟新”和《礼记·大学》中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等创新思想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是一个不断守正创新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的活力、魅力、生命力在于创新,在于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成功的密码就在于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又针对我们的“具体问题”,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守正创新,既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恪守正道、革故鼎新的文化传统相承袭,又与我们党一贯坚持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品格相贯通。守正创新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守正创新,就要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摸清“文化家底”、擦亮“文化底色”;守正创新,就要加强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互鉴,开放包容、取长补短;守正创新,就要把中国发展放在未来社会构建的时空坐标中统筹谋划,主动回应当代人类共同面临的诸多难题,积极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守正创新,就要贴近生活、贴近大众,让马克思主义说中国话,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说现代话。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归根到底就是用时代精神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生命力,传承发展、转化创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文化现代化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作者为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公共基础学院院长】


浙江日报 理论周刊 00007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相通 2023-02-27 浙江日报2023-02-2700003 2 2023年02月2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