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今日衢州

“方寸地”成为百姓“增收园”

胡卓姗 姚 雪

  眼下正是果树栽种的季节。近日,6棵果树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护送下,被种进了开化县华埠镇金星村村民吴志良的庭院里。看着挖坑栽苗、培土浇水的热闹场面,吴志良很高兴:“太好了!又能多上一笔稳定的收入。”

  吴志良所说的收入,来自开化发展乡村庭院经济带来的政策红利。去年12月,开化谋划实施“万家庭院奔共富”强村富民工作,并将金星村作为4个试点村之一,引导动员群众整合房前屋后的空余土地、空闲资源,通过政府、农业主体、农户三方联建,发展特色种养业。得知庭院里种花草、果树,还能获得稳定收入,吴志良第一时间向村里报了名,整理出140余平方米的庭院空地,全部摆上了花草盆栽。

  “花草进庭院,可以获得每平方米30元的租赁管护费。我平常只需要浇浇水、施施肥,做好管护,就能有4000多元收入,按月到账。我家院子大,看着还有空地,我又和村里争取,想要再种一些果树。没想到今天,他们就将甜柿和小甜枣的树苗带来了。”吴志良笑着说。

  “甜柿和小甜枣适合开化土壤,而且市场价值高,是水果市场的‘香饽饽’。”池淮镇山江归居家庭农场负责人毛威标介绍。作为政府引进的农业主体,他与农户签订了协议,不仅后续给予技术指导、专家答疑,还将通过统一收购的方式,对熟果进行销售兜底,让农户吃下“定心丸”。

  方寸庭院,俨然成了百姓的“增收宝地”。毛威标算了一笔账,“我们每斤水果的收购价是10到15元,按照盛产期每棵果树产100斤来算,吴志良这户光种植果树,就能带来6000元以上的收入。加上花草盆栽,一年能增收1万元以上。”

  庭院小经济,乡村大振兴。一条“政府+农业主体+农户”的庭院经济新路径,正在开化铺展。开化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洪富介绍,下一步,开化将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将其逐步在全县推广,实现花草进庭院达到10万平方米以上,钱江源特色水果种植5万株以上,每年带动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让“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的愿景成为美好现实。


浙江日报 今日衢州 00014 “方寸地”成为百姓“增收园” 2023-02-27 浙江日报2023-02-2700020 2 2023年02月2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