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一社一码让治理更精细

宁波2869个城乡社区有了“身份证”

  本报讯 (记者 王丹静 通讯员 勇祖轩 黄合) “33022600280181032,这是社区独有的‘身份证’!”在宁海县跃龙街道兴海社区,社区党总支书记王琛饶有兴致地介绍着社区ID号,“倒数第一个数字是指社区规模,‘2’代表较大社区,分配给我们的社工是15人;前面的‘03’代表社区细分类型为商品房型城市社区……”ID中每个数字都有含义,这是宁波去年以来创新城乡社区管理机制的一个缩影。

  治理不精细、权责不对等、组织不严密、力量不均衡、保障不充分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城乡社区管理人员。对此,宁波创新实施社区“五定”管理体制改革——基于社区人口规模、辖区面积、治理难度等因素,定类型编码、定功能职责、定组织架构、定岗位员额、定保障机制。在此基础上,宁波为全市2869个城乡社区定制了“一社一码”,统一纳入所在街镇基层治理四平台管理。

  在“五定”管理过程中,宁波不断优化社区结构。以原兴海社区为例,社区由5个小区和1个股份经济合作社组成,常住居民1.4万人,属于典型的融合型大社区。去年10月,按照理顺城乡社区管理体制的要求,当地将社区一分为二,方便社工提供更为精准专业的服务。社区有了“身份证”,分类管理更精准。去年,宁波因地制宜推进城市社区首次员额核定工作,分社区类型建立岗位员额核算模型,科学核定各社区员额数,将社区“两委”专职成员、专职社工、专职网格员等一体纳入员额池管理,在总量控制基础上,核定每万常住人口22名的员额,做到力量统筹“一盘棋”。

  去年11月底,江北区文教街道大闸社区“邻里食堂”开张。社区党委副书记李敏霞告诉记者,“社区力量配强了,职责也更加明晰,基层干部工作更能精准发力,服务‘一老一小’更得心应手。”

  宁波还推出为民、安民、便民“一本账”。按照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与居民利益相关、有利于基层治理的原则,制定出台城市社区4大类97项、农村社区5大类105项工作事项清单,平均为每个区(县、市)清理工作事项8项、规范52项,清理规范幅度达66.7%,努力做到“清单之外无事项”。

  下一步,宁波市还将依托“五定”管理体制改革,对不同社区实行精准施策,对在主城区、城乡接合区、镇中心区、镇乡接合区的行政村开展社区化管理,在城市社区实施一批分类治理“微项目”、打造一批分类治理特色品牌、培育一批分类治理实训基地,探索不同形态社区治理的宁波路径。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3 宁波2869个城乡社区有了“身份证” 2023-02-22 25445621 2 2023年02月2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