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批
首个跨省域国土空间规划有何亮点
本报记者 拜喆喆
2月21日,虽然是工作日的上午,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里已经有了不少参观者,他们面前的地图是馆中的新展品——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下称“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图。近日,国务院批复《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下称《规划》),它是国内首个跨省域共同编制报国务院审批的国土空间规划。
《规划》共8章、65条,包含23张图集、58个近期重点项目,重点明确了耕地保护、生态环境、城乡布局、历史人文与特色风貌、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策略、管控底线和区域协同事项。
“万事俱备、东风已来。”21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张忠伟这样形容《规划》的意义。对“无人区里走新路”的示范区而言,《规划》意味着示范区内统一的管理制度正式确立。长远来看,《规划》也为其他地区编制跨域的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了经验。
对上海青浦、苏州吴江、浙江嘉善三大片区而言,《规划》则是重要的行动信号。“《规划》批准后,示范区新三年建设的很多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都可以进入实施阶段了。”嘉善县规划管理服务中心主任林沁园说。比如,祥符荡创新中心是嘉善的重大科创平台,引入了浙大长三角智慧绿洲、复旦研究院等,今年就可以动工。同时,互联互通项目例如嘉善到西塘的市域铁路、嘉善大道等高快速公路都可以进入正式开工建设阶段。
大胆做减法是《规划》的最大亮点。《规划》提出,到2035年,示范区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803.6平方公里以内,较现状建设用地减少15.7平方公里。“示范区将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不搞集中成片、大规模、高强度开发建设,不走建设用地规模扩张的老路。”张忠伟说。
让有风景的地方有新经济,《规划》通过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倒逼发展方式的转型。两省一市合力打造的江南庭院、水乡客厅,将集中实践和示范城水共生、活力共襄、区域共享的发展理念。在先行启动区内,三地将发挥各自优势,加快建设青浦西岑科创中心、吴江高铁科创新城、嘉善祥符荡创新中心等三处示范区域。
一体化不分你我,《规划》将指导示范区在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乡风貌等方面做到共建共享、互联互通。比如,《规划》明确,构建示范区“一心、两廊、三链、四区”的生态格局。“也就是打造淀山湖、元荡生态绿心,建设太浦河、京杭运河两条清水绿廊,构建三条联通示范区主要湖荡的蓝色珠链。”浙江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说。
联通的水网背后,是资源的联通和发展的共通。《规划》明确,到2035年,在建设特色交通系统方面,风景道长度不低于300公里,骨干绿道长度不低于700公里,蓝道长度不低于200公里;在公共服务方面,争取在示范区布局6处国家三级以上博物馆,3处双一流建设高校(校区)。
《规划》批复,意味着一张蓝图已经绘就。如何保障其实施?《规划》要求,示范区要统一建立“总体规划—单元规划—详细规划”三级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统一基础底板和用地分类、规划基期和期限、规划目标和核心指标。搭建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底板、入库标准、交互应用、管理机制等一体化整合。“我们将谋划这张‘蓝图’的快速落地,比如嘉善将发布具体的专项规划和单元规划,实现片区内资源的精准运用。”浙江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本报上海2月2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