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观点

让家长不再成为违规竞赛的“韭菜”

  近日,有群众反映“叶圣陶杯”华人青少年作文大赛违规办赛问题。经初步调查,“叶圣陶杯”华人青少年作文大赛及“叶圣陶杯”语文素养大赛、数理大赛、英语大赛、编程创意大赛等系列赛事均为违规竞赛;举办者为北京圣陶文润教育文化有限公司、北京圣陶国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教育部发布声明称,正会同相关方面作进一步处理,并提醒广大学生家长:不要参加违规竞赛,谨防上当受骗、遭受损失。

  自实施竞赛白名单制度以来,教育部对白名单之外的违规竞赛,一直采取“露头就打”的态度,但是,违规竞赛还是屡禁不止。为此,进一步治理违规竞赛,给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就需要深挖违规竞赛的现实需求,加强需求侧治理。除了要加强对家长的引导,还需要清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违规招生,斩断违规竞赛与违规招生之间的利益链。

  为了规范竞赛,目前我国已取消义务教育阶段的所有学科类竞赛,因此,只要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类竞赛,就都是违规的。另外,只要对照竞赛白名单的竞赛项目,就可对竞赛是否正规加以识别。可是,对于违规竞赛,还是有不少家长趋之若鹜,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家长非理性对待这类竞赛,不管是否正规,家长都希望通过参加竞赛,来展示孩子的特长,也展现自己的“育儿成就”。从近年来的实际情况看,一些家长热衷于为孩子报名参加只要交钱就能领到获奖证书的虚假竞赛,然后在微信朋友圈晒孩子的获奖证书。换言之,有的家长“甘愿”成为被违规竞赛、“山寨”竞赛收割的“韭菜”,这种攀比、虚荣心理,就让违规竞赛、“山寨”竞赛有了生存的土壤。

  二是极少数地区的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没有严格执行招生规定,还存在地下违规招生现象。教育部一直强调要斩断竞赛与招生、培训的利益链,明确竞赛结果均不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的依据,2020年更要求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必须同步招生,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摇号录取,并取消了“小升初”特长生招生。然而,从现实情况看,仍有少数地区的名校没有严格落实招生规定,存在私下“密考”招生、收学生简历现象,这让家长认为参加违规竞赛对“小升初”还是有用的。

  为此,需要对违规竞赛的需求加以治理。去年实施的家庭教育促进法要求家长依法养育孩子,要加强对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引导家长科学育儿。对于出于攀比、虚荣心态“打造”孩子特长的家长,应该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我国规范竞赛,并非取消竞赛,而是要求家长根据孩子的个性、特长选择适合孩子的竞赛。不考虑孩子的实际能力,不利于发展孩子的兴趣、特长,反而会增加孩子的负担。

  严格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禁止地下“密考”,须切实发挥教育督导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地方教育部门并没有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首要职责,还有打造当地名校、特色学校的政绩追求,于是对违规招生采取默许、纵容的态度。对此,要加强对地方教育生态的评估,清理违规招生,追究不履行职责的地方教育部门的责任,以彻底斩断违规招生与违规竞赛的利益链,清朗竞赛环境。


浙江日报 观点 00007 让家长不再成为违规竞赛的“韭菜” 2023-02-17 25432341 2 2023年02月1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