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国际

土耳其,万里之外有“近邻”

  过去这7天,关键词——“地震”。

  地球的一个抖动,惊醒万物,山崩地裂,顷刻间吞噬无数鲜活的生命。

  2月6日,土耳其发生7.8级地震,这原本是普通的周一,但远在万里之外的国度,数万人在睡梦中,随着坍圮的建筑,无声地告别了人间。

  命运将灾难降临给你的时候,是不会给你任何商量或是选择余地的。地震发生当天,土耳其宣布全国哀悼7天,而在中国传统习俗中,2月13日也是数以万计的地震遇难者的“头七”。

  请允许我用哭泣为故事作序,以深切的悲情和悼念,用中国民间传统的方式告慰死难者的灵魂,痛悟生命之可贵。

  一

  我们哭泣,是为生命的流逝。

  那一夜,大自然露出了狰狞的一面。

  每一个数字都在宣告着这次地震的破坏性:一天两场7.8级大地震、震中300公里范围内有33座大中城市、土耳其80多年来发生的最严重灾难……地震专家测算,其威力约为130颗原子弹持续爆炸了43秒。

  地震后,当地又迎来严酷的雨雪天气,本就艰难的救援工作雪上加霜。“这很有可能是人类史上救援难度最大的灾难之一。”应急救援专家叹息道。

  镜头拉近,是一张张被疼痛和恐惧席卷的脸。

  一名男子从废墟中找到了自己死去的婴儿,失声痛哭;一位侥幸生还的父亲双腿弯曲坐在废墟里,紧握着15岁女儿冰凉的手不愿离开;即使在最后的时刻,父亲的手还保持着保护儿子头部的姿势……

  截至北京时间2月13日19时,2月6日发生的地震已致土耳其、叙利亚超3.5万人遇难。

  这数字背后的每一个“1”,都曾经历了非语言可以表述的痛苦,而这份痛苦,他们存活的亲人还正在承受着。

  灾难并不是死了3万多人这样一件事,而是死了一个人这件事,发生了3万多次。

  我们哭泣,是为生命的守望。

  山河一震,万里同悲。地震发生后,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纷纷提供救援帮助。

  中国政府第一时间启动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机制,向土耳其和叙利亚提供紧急援助。2月7日,浙江公羊救援队第一时间赶赴土耳其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中国救援队、上海蓝天救援队、深圳公益救援队、北京绿洲应急救援队、北京市应急救援协会、福建厦门市曙光救援队等多支救援队伍,也陆续抵达灾区。

  公羊救援队先遣队一行8人于当地时间8日下午抵达土耳其,连夜在震中地区投入救援,当天夜里成功救出一名男子和一名儿童。9日下午,救援队联合土耳其搜救力量,又在一处民房成功救出一家五口。获救后,躺在担架上的母亲向救援队竖起大拇指。

  在驰援土耳其的救援力量中,中国救援队是我国政府派遣的首支国际重型城市搜救专业队伍。在当地时间2月8日抵达后,中国救援队一刻没有停歇,9日凌晨1:30与当地救援队通力合作,从废墟中救出一名孕妇,这也是中国救援队抵达当地后成功营救的第一位幸存者。

  当地时间9日,蓝天救援队员们抵达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机场,当地民众热烈鼓掌,致敬欢迎中国救援力量,用中文高喊“蓝天加油!”中国队员回应“土耳其加油!”

  截至10日上午9时,据不完全统计,抵达土耳其地震灾区的中国社会应急力量救援队伍已达15支288人。上海电力、中化天辰、三一重工、国家电投上海能科等中资企业在土耳其分支机构也为救援队送来油料、重型设备、饮水、食材等物资。同时,当地华人团体自发前往灾区向当地人提供帮助。

  更多的援助物资源源不断地涌向震区——

  首批中国政府援助土耳其救灾物资于2月11日和12日分批运抵伊斯坦布尔,其中包括地震灾区急需的毛毯、棉帐篷等。中方援助的心电图机、超声诊断仪、医用转运车、手动病床等物资将于本周内全部发运。中国政府援助叙利亚人道主义物资正加紧实施,包括3万个急救包、2万条毛毯、1万件棉服、300顶棉帐篷及呼吸机、麻醉剂、制氧机等物资。同时,加快落实正在实施的粮食援助项目,其中220吨小麦正在运抵叙利亚途中。当地时间2月13日,中国红十字会向叙利亚援助的第二批人道主义援助物资运抵大马士革,该批物资可使受灾民众1万余人受益……

  我们哭泣,是为生命的奇迹。

  7岁的叙利亚女孩被压石板下,用胳膊保护弟弟头部长达17个小时,他们没有哭,眼神里只有害怕和渴望,直到被顺利救出;

  24岁的土耳其青年被埋超过64个小时,废墟中的他写下了一句话——Umudunuzu kaybetmeyin(土耳其文:不要失去希望)。3天后,他又一次见到了阳光;

  在叙利亚,救援人员发现了一名幸存的新生儿,脐带还连着遇难的母亲……

  国际救援经验表明,在没有食物和饮水的条件下,人类的“生存极限”理论上是72小时。但是,在这场大地震中,这一极限一次次被打破,甚至创造了生存100小时以上的“生命奇迹”,而不少奇迹正是由中国救援力量见证和参与书写的:

  一名被埋100小时的女子,由中国救援队与当地救援力量携手救出;中国香港救援队救出3名幸存者时,他们已被困6天;当地时间12日下午,中国救援队从一片倒塌楼房废墟中再次救出一人,此时距地震发生已超150个小时……截至北京时间2月13日16时,中国政府派出的中国救援队以及社会应急力量已救出20余名幸存者。

  灾害面前,人类的脆弱和坚韧就像硬币的两面,生命的顽强往往能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一些幸存者和市民感动地说:“在这艰难的时刻来帮助我们,真的要说声感谢”“这些援助,永远不会从土耳其民族的记忆中抹去”……

  “唯一给我希望的是看到人类在悲剧中团结起来,国际援助源源不断……”中国环球电视网(CGTN)报道员米卡尔在直播连线时说。

  人类不能以微薄之力抗衡大自然的屠戮,但积少成多的善意和扶持,也能融化冰雪。

  二

  这是一个万里之外的“近邻”。

  如果历史会说话,它会告诉我们,中国与土耳其一直有着某种奇妙的呼应与联结。

  在中国的史料记载里,土耳其更不陌生。早在汉代,两国就有友好往来。那条著名的“丝绸之路”,中国长安在这头,土耳其君士坦丁堡在那头。到了元代,海上丝绸之路兴盛,从中国去土耳其,有了“之万里者如出邻家”的说法。

  随着双方的频繁往来,更多更深层次的交流也成为必然。中国给土耳其带去丝绸、香料、茶等工艺品,以及文化和技术,而土耳其也给中国带来了马匹、文化与宗教。在土耳其的托普卡帕故宫,收藏着2万多件来自中国的瓷器。中文里的“茶”“瓷器”等单词也被土耳其语所吸收,发音相近。

  漫长的时光河流里,在一个大洲的东西两端,中华文明和土耳其文明不断碰撞、融合,沟通着两国,更沟通着东西方。

  这是一个两国同悲的故事。

  这次地震中,一个名叫唐小强的土耳其青年的命运,牵动着亿万中国网友的心。

  因为参加国内一档电视综艺节目,唐小强深受中国观众喜爱。他是厦门大学留学生,将厦门视为“第二故乡”,热爱中国,热衷于传播中国文化,曾多次见义勇为,还主动到社区报名当志愿者,参加疫情防控。去年底,他回到土耳其探亲,这次地震发生时,与大家失去了联系。

  2月10日,土耳其驻华大使馆官方微博发文称:“我们悲痛地获悉,土耳其公民İdris Kartav(中文名字唐小强)在此次地震中不幸遇难。他是土耳其和中国友谊的桥梁,我们向他和他的家人以及关心他的中国朋友们表示沉痛哀悼。”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诚哉斯言。

  三

  灾难,让我们读懂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

  从最初的一个个“孤岛”,到如今的“同呼吸、共命运”,人类已经融入在同一个地球村里。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应该是当今世界面临灾害时通行的准则。这几天,世界各国共同支援土叙抵御灾难十分可贵,但这种团结不应只是昙花一现,我们希望它能持续温暖世界。

  “灾难使每个人觉得他们似乎生活在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上了。仿佛最隐秘、最严酷的生活规律都已经暴露无遗,如同那些倒塌毁坏了的房屋中的家具一般。”这段话出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所著的《别样的色彩》,他曾亲历了1999年土耳其7.4级大地震。

  灾难面前,人类的悲欢愈加息息相通。

  有一张著名的照片,由旅行者1号拍摄于1990年,地球成为一个黯淡蓝点,悬浮在太阳系漆黑的背景中。天文学家卡尔·萨根因而得到灵感,写下:“那是我们的家园,我们的一切。我们的欢乐与痛苦聚集在一起。”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纪疫情反复延宕,世界经济脆弱性更加突出,“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成为时代之问。

  灾难,让我们更加迫切寻找时代之问的答案。

  探讨明天的人类去向何方,才能让我们看清脚下的路。遗憾的是,总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有的国家无视规则和法治,加剧纷争对抗,这不仅违背世界人民普遍愿望,也是对各国正当权利和尊严的践踏。

  还有一张流传甚广的对比图,说的是中国和西方分别给土耳其带来了什么。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历史博物馆,左边展厅展出土耳其同中国交往的文物,主要是丝绸、瓷器;右边展厅是土耳其同西方交往的文物,摆满着剑、枪和铠甲。这是完全不同的历史叙事,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

  如今对土耳其来说,除了强震,还交织着其他的难题。外交僵局、边境枪声,境内仍有大量的难民。

  再看叙利亚,震前就已存在巨大人道援助缺口,灾难使得人道救援需求进一步增加,解除制裁成为叙利亚灾区民众无奈的期盼。

  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

  大道不孤、天下一家,这是刻在中国骨子里的至高信念和世界胸怀。就像最近在中国热映的《流浪地球2》,如果有一天太阳不复存在,人类、地球该何去何从?我们的选择是带着地球一起走,为了全人类的未来,将“生存”“爱”与“希望”留给后代。

  “人类是一个整体,地球是一个家园。面对共同挑战,任何人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人类只有和衷共济、和合共生这一条出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不仅是中国方案,更是世界发展大势、历史洪流所趋。

  这是大义,是担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被写入中国的宪法,在国际上也获得不少国家的广泛关注与认同,联合国多次将其写入联合国文件,更证明了其思想的真理性和广泛的感召力。我们更有理由相信,通过一次次生动的国际实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然日益焕发真理的力量,最终成为全世界共同的价值追求。

  流过泪的眼睛,愈益清明。地动山摇造成的裂痕难以轻松抚平,人类的创痛更难以轻松弥合,但春天正在走近,樱花会再开,灾难让我们失去的一切,也一定会在国家、世界的进步中得到补偿。

  未来会更好吗?会啊。因为总有人持灯一盏,守着这片河山。

  (执笔:沈烨婷)


浙江日报 国际 00008 土耳其,万里之外有“近邻” 2023-02-14 25418006 2 2023年02月1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