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新招迭出——
这件事,浙江要争全国第一
防疫政策优化调整后的首个新春,中国经济“气温”不断攀升,同时提振着全球信心。
但也在此时,有一些境外媒体和机构跳出来无端指责中国“商业环境在恶化”,比如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一篇报道拐弯抹角说中国的经济吸引力已星光不再,英国《金融时报》也在近期捕风捉影炒作中国政府部门干涉企业经营。
事实上,他们甚至不用走遍全中国,只需到民营经济大省浙江实地看看,就会发现完全不一样的情况。2022年,浙江在册市场主体达943万户,净新增市场主体74.9万户,比上年增长14.7%。按2021年末全省常住人口计,每7个浙江人中就有一个创业者……这般体量与增量,很难想象营商环境是不好的。
今年,省委在“新春第一会”提出,实现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大突破;省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加快打造营商环境最优省。
浙江为什么重视营商环境,现在到底处于什么水平,又该如何打造最优?
1
重视营商环境,浙江的力度一直有增无减。
原因,远不止某些网友所说的单纯为招商引资“打广告”,也不是短期为眼前提振企业信心“鼓与呼”。这项工作,关系着浙江的未来。
道理很简单,“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浙江,无论经济体量有多大,在现有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条件下,还很难摆脱“资源小省”这一身份;加上改革开放40多年来,各类要素资源已经充分挖掘、盘活。面向未来,浙江直面的是人口多、资源少且约束趋紧、发展任务又重的现实,再去拼土地、拼劳动力,很难再持续。
可持续比拼的,就是营商环境。
(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
看看几个经济大省(市)近期工作中心,不难发现比拼已近“白热化”:长三角“龙头”上海,“新春第一会”即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大会;被网友誉为“苏大强”的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部署深入实施“1+5+13”营商环境系列政策;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新春第一会”聚焦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是“重头戏”。
更关键的是,这是一场国际竞争。发达国家和地区不用说,新西兰、新加坡、丹麦、美国、英国连续多年排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报告》前十,中国香港也在前列。近年来,格鲁吉亚、马来西亚、阿联酋、泰国、卢旺达等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屡出“重拳”,进步迅速。
中国对营商环境的重视无需多言,排名已从2005年的第91位跃升至2020年的第31位,居日本、西班牙之后,法国之前,连续两年被世界银行评选为全球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10个经济体之一。
如今,三年疫情使得比拼提速。主要原因之一,是全球消费者购物习惯巨变,消费格局发生深刻变革。这在义乌国际商贸城、柯桥中国轻纺城两家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市场内就能体会到。新春开市,创新能力强的产品、主打年轻人的产品、综合性强的商品,正在四处“攻城掠地”。
消费的改变将传导至外贸、投资乃至经济生活方方面面。而那些创新型企业,相对于对土地等传统要素的需求,现在投项目首先考虑的是环境,看中是否“企业办事无忧、政府无事不扰”,他们更渴望有强大的产业和创新生态体系、更完善的新型基础设施以及更国际化的创业生态环境。这些都属于营商环境范畴。
所谓拼经济,拼的就是营商环境。
2
2月7日,杭州桐庐召开的产业高质量发展暨“双招双引”推进会增设了一个特殊环节:县领导和与会干部起立,为在场的200名企业家代表送上掌声。
新春伊始,浙江多地推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新举措:杭州余杭区推出优化营商环境绿色助企12条;宁波发布助推高质量发展72条;湖州中院提出纵深推进“法护营商”综合集成改革;金华金义新区出台优化提升营商环境18条……
新闻不断,有些基层干部发愁“今年优化营商环境该怎么创新才能‘出挑’?”也有市场主体“起哄”,这是优等生之间的“内卷”和“凡尔赛”吧?
浙江营商环境好,不是自说自话,得到过“国际认可”——2022年5月,国家财政部联合世界银行举办中国优化营商环境改革经验系列国际交流会,浙江是分享者之一。国内更不用说,在全国工商联组织的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中,浙江2020至2022年获得三连冠。
当前,在全球跨国投资低迷背景下,“用脚投票”的外资的选择,更是一项证明。过去一年,浙江利用外资规模位居全国第五,实现“高位运行”。今年,浙江定下的利用外资目标是200亿美元,同比增长超10%。
浙江营商环境有多方面优势。比如这两年重点推进的数字营商环境建设,以数字化引领优化营商环境,推出了一批如“营商导航”“降本减负”等智能好用的多跨场景应用。
举个企业获得感最强的例子。2022年,浙江加大减税降费力度,为市场主体减负4000亿元以上。这些“真金白银”基本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精准送达,甚至做到免申即享,很少因为市场主体多、情况复杂而延宕甚至出错,也不用企业“苦等”甚至“追讨”。
这些数字营商环境方面的探索,浙江已进入全球前沿领域。世界现行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中,世界银行最新推出的BEE评估体系(Business Enabling Environment,宜商环境)很权威,它相比于前一版DB评估体系(Doing Business,营商环境),新增的主要就是将数字技术应用贯穿全部指标。
其他优势还有很多,比如让业内人士称赞的公平竞争法治环境等。浙江创新的“无感监测”评价体系,引领国内营商环境评价进入新阶段。“无感监测”,可理解为部门不会追着企业“请给五星好评”,而是通过大数据等数字化手段自动获取数据、实时获得评价反馈,降低了对企业的打扰,提升了评价的可信度。
同时还有浙江对提升城市能级的重视,如包括大都市区建设在内的“四大建设”,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新动向。简单地说,高能级城市将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其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居住环境等各方面综合实力会更强,对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也将更大。
3
争创第一,竞争激烈。
1月4日印发的《上海市加强集成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据悉已是该市6.0版行动方案,持续迭代,被网友用“谐音梗”称为“步步为营(商环境)”。作为世界银行观察中国营商环境两个主要监测点之一,上海在对接国际通行规则方面确实走在前沿,也在支持地方深化改革方面发挥了“老大哥”的作用。
广东,则在去年底提出将制定出台该省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方案,重点从缩小区域差距、破解长期存在的痛点难点问题、培育示范引领标杆3个方面着手,针对性很强,想必力度也不会小。
浙江的优势在哪里?
首先,定位高、力度大,被列为“一号改革工程”。
这项工程首次正式提出是在去年12月13日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在杭州调研的时候,随后又出现在2023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上,加上“新春第一会”,短时间内3次“亮相”,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是浙江优化营商环境迈入新阶段的必然。“高手如林”的竞赛中,这项工作需要以改革而不是改良的强力度和纵深度推进,需要“一号工程”的高定位和大魄力。
同时,浙江也要结合现状,深化“四张清单一张网”、“最多跑一次”改革、数字化改革等工程,尤其是要把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更好结合起来。据悉,浙江将推动一批切口小、接地气、易推广的“微改革”项目。
其次,系统性、针对性强。
“一号改革工程”将在政务、法治、市场、经济生态、人文“五大环境”协同发力,打造全国最优。这里不妨以有浙江特色的人文环境为例一探究竟。
2018年获批创建全国首个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以来,温州先后出台了尊商、爱商、亲商、安商的系列政策举措。据当地媒体报道,“前所未有地提升了企业家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
结果呢?全国工商联发布的万家民营企业评价营商环境报告中,2019年未入围“营商环境最好的十大城市”的温州,2020年排到第六,2021、2022年都排第二,仅次于杭州。
最近网上有一种声音,认为当下强调对企业家的重视、所谓政策“大转弯”,颇有“小甜甜”“牛夫人”之变,甚至有人说这是企业信心不足的表现。这类观点纯属“想太多”。
事实是,近年来个别企业的言行引发过众议,劳动关系有些紧张需要拨正,一些新经济形态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规范……这些顶多算是前进中的脚步调整,核心其实一直没有变——“真正把企业家当自己人”。
这句话,蕴含浙江打造最优人文环境的信心与决心。我们知道,浙商文化传承于浙江深厚的文化底蕴。著名的浙东学派就强调“义利并重、工商皆本”,呼吁世人正视商人的社会作用。在“真正把企业家当自己人”的人文环境中,企业家是义利并重、积极发挥社会作用的,民众是与企业家“一条战壕”的;而管理者与企业家之间,引用一句俗语就是,“喊一声同志近一分”。
(执笔:金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