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专版

抢先机契机 提速度进度 扩存量增量

临平区国家级经开区:全力拼经济 奋战开门红

  1月30日,兔年首个交易日,杭州福斯达深冷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敲响了上海证券交易所新春第一锣;

  当天下午,总投资约50亿元的瑞佰奥疫苗创新中心项目签约落地临平区国家级经开区,喜迎重大项目招引“开门红”……

  新年伊始,临平区国家级经开区(以下简称“经开区”)抢开局、拼发展、赢先机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扑面而来。

  浙江省和杭州市的“新春第一会”,先后释放出全省全市今年拼经济抢发展的信号。作为临平区经济发展主阵地、融杭接沪桥头堡,经开区开年的一系列大动作,在全市、全省打响“第一枪”。

  今年是“八八战略”实施二十周年,也是经开区“三十而立”迈入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一年。

  鼓点激昂,催人奋进,处处涌动着春的气息。

  踏上新的赶考之路,经开区直面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把稳预期、强信心作为关键,纲举目张推进创新培育、项目攻坚等各项工作,力争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3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制造业投资增长20%的年度目标。

项目牵引 强链补链

打造特色产业“生态圈”

  拼经济,招商引资是关键一招。

  智能制造与生物医药两大主导产业,是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所在。经开区始终坚持“项目为王”,把握后疫情时代产业结构调整和“外溢”机会,进一步谋划细分赛道,科学精准招商,助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

  今年,经开区将目光聚焦强链补链项目和科技含量高、成长型强的“专精特新”项目。刚刚签约的瑞佰奥疫苗创新中心项目就是其中代表。根据协议内容,项目将分两期开发,其中首期将根据中国和欧美GMP标准,建设具备年产峰值可达2000万剂的新佐剂带状疱疹疫苗产业化项目,二期则根据市场需求开展其他创新型疫苗产业化项目建设。

  “围绕当下生物医药的销售热点和投资热点,我们不断优化招商思路,完善‘全生命周期’的项目推进机制,加强项目全程跟踪服务,全力以赴招引项目落地。”经开区产业招商局主要负责人说。通过深挖产业资源,2022年经开区相继吸引了20余个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产业优质项目落户,为辖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瑞佰奥疫苗创新中心项目整体建成后,有望带动生物医药产业链上下游创新资源进一步向经开区乃至临平区集聚。发挥大项目带动效应,通过招引落地产业链龙头项目、强链补链,也是经开区加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有效途径。

  当前,经开区着力做精“链”字文章,打造特色产业“生态圈”。锚定全省高能级战略平台建设,根据临平“5+1”产业生态圈布局,聚焦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时尚布艺等主导产业,重点谋划推进“专精特新”“半导体”“生物医药”3个“1平方公里”产业园,引培一批专注细分领域、核心竞争力强的优质项目,加快“建链补链强链”——

  打造1平方公里“专精特新”产业园,瞄准行业技术前沿,向新兴细分市场和产业链关键环节拓展延伸,引培一批深耕细分领域、核心竞争力强的“专精特新”项目。

  打造1平方公里半导体产业园,以半导体设备为基础,向半导体材料、光电子芯片延伸,依托求是、睿昇、慧翔、芯耘等企业,积极“建链补链强链”。

  整合优化1平方公里的生物医药集聚区,加快信达、贝达梦工场、赋成生物、倍特等项目建设,集聚创新药物、高科技医疗设备与器械项目。

产业提档 企业提质

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当人工智能、数字化技术深入多个场景,工业生产也注入了新的血液,为经开区传统制造业带来源源动能,在促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的同时,也吸引着新型高技术产业集聚。

  走进西奥电梯的“未来工厂”,50多条数字生产线、24小时全面在线监测质量,达成2分钟生产1台电梯的超高效率。结合5G、AI等新一代前沿技术,西奥电梯实现智能制造自动化率近100%。

  这是行业首家应用数字孪生技术的工厂。西奥电梯相关负责人介绍,企业累计投入数十亿元,重点发展“工业互联网+制造”,率先实现了企业智能制造转型发展,打造超级“数字孪生工厂”,达成制造效率、产品品质层级的双重提升,实现年订单量超10万台,经营业绩稳居国内品牌首位、行业前四位。

  省委召开“新春第一会”,提出三项“一号工程”。其中首位就是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

  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瓶颈。作为制造业的代表,如何走在前列,让数字技术为产业赋能?近年来,经开区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在全局发展的核心位置,推进企业智能化转型,不断引进高能级的科研院所、公共平台等“最强大脑”,为企业创新发展赋能。去年,经开区新招引40个科技项目落户。

  2022年,经开区还启动建设“红丰创新带”。2.63平方公里的创新产业社区,将聚焦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及服装时尚产业,实现创新引领、人才集聚,为产业发展提供动能。

  接下来,经开区将继续促进平台赋能增效,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探索上发力。充分发挥浙大基础医学创新研究院、中国(浙江)卫生健康科技研发与转化平台、杭州徐工研究院等平台服务功能,积极开展各类科技交流活动,推动平台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进一步引领园区产业集聚。做强“小创联盟”品牌建设,衔接临平科创联盟,构建各类创新要素聚集且密切联动的完整的新型孵化与服务体系。

加快培育 优化举措

营造干事创业一流环境

  2月6日,一场“新春纳才”人力资源招聘会在临平世纪公园如期举行。206家企业带来7000余个岗位,吸引大量求职者现场与企业“面对面”沟通交流。除了经开区需求量较大的生产操作工、普工等岗位外,招聘会还带来大量技术岗位和高端人才岗位,吸引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本地高校学生参会。

  人才是第一资源。面对高技能人才“用工荒”,经开区主动出击。早在春节前夕,经开区就实地走访辖区企业,了解企业人员需求,为企业与求职者搭建平台,解决用工难和就业难。

  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经开区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来增强投资吸引力,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

  元旦前夕,一年一度的名品畅购节如约而至。现场,50余家本土企业参与,以线上线下联动的形式开展。今年畅购节还首次举办“工厂市集”活动,集中展销开发区企业的商品和服务,活动场馆就在浙江省家纺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内。

  “我们举办活动旨在进一步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产业集聚度和开发区影响力。同时,提振辖区企业信心,加快推进消费市场恢复,拉动经济复苏。”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

  作为临平区经济发展的主阵地,经开区不断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下功夫,想方设法培育更多具有竞争力的优质企业。围绕构建“空间建设—项目引进—孵化培育—加速落地”大孵化器培育体系,经开区已累计打造创新空间(孵化空间)载体55个,创新空间(孵化空间)达335万平方米,其中,国家级孵化器3家、省级孵化器(众创空间)2家、市级孵化器(众创空间)8家。

  面对小微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问题,经开区与临平区30家银行成立了“中小科技企业金融保障服务联盟”,搭建“政银企”沟通桥梁,推动银行、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和风险池贷款工作。

  为了帮助企业培育人才,经开区还成立临平区首个工程师赋能平台“临里汇”以及“工程师虚拟大学”。10所高校已为40余家企业、90余名工程师线上解决110个问题。此外,数字化临小创园区服务平台也实现政策匹配、资源共享、创新服务、坐享金融等服务。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健全产业项目全生命周期闭环推进机制,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经开区主要负责人介绍。

  (本版图片由临平区国家级经开区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0 临平区国家级经开区:全力拼经济 奋战开门红 2023-02-14 浙江日报2023-02-1400005;浙江日报2023-02-1400013;浙江日报2023-02-1400022;浙江日报2023-02-1400023;浙江日报2023-02-1400028 2 2023年02月1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