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专版

数智助力主赛道 改革攻坚谱新篇

椒江:吹响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冲锋号”

  “小微主体智惠(椒惠富)”改革做法被吸收进新修订的全国《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试行)》;全国首个海岛“绿氢”工程获全球推介;在全省数字化改革“最系列”成果评选中,3个项目获评;海洋污染物治理“蓝色循环”新模式获评全省改革突破奖铜奖;2022年获批改革试点75个,同比增长17%,其中省部级试点4个;在2022年双月数字化改革综合评价中,均获评五星级;在全省年度全面深化改革考评中获评优秀,椒江列入全省县市区数字化改革工作第一方阵。

  2022年,台州市椒江区以数字化改革为总抓手,深入推进“三改融合”,在“1612”体系框架下,紧紧围绕“两年大变样”改革目标,实现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形成了一系列创新性经验,为2023年继续出发积蓄动能,下一步将创新推出围绕企业跨区域迁移联办的“迁省心”、中小微企业法治智检的“企法通”等一系列改革,为实现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大突破贡献椒江力量。

数据融通

赋能现代化产业新飞跃

  “一个月能省三四千元钱,这是实实在在的实惠。”大明饭庄负责人张强高兴地说。在椒江开发的小微主体智惠平台“椒惠富”的牵线搭桥下,大明饭庄与浙江厚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每天只要通过手机下单,就能收到平台配送的生鲜产品,不仅省去了外出采购的成本,而且价格也更加优惠。

  为了从制度上让企业吃下“定心丸”,创造更加优越的营商环境,去年,椒江区开发小微主体智惠平台“椒惠富”应用,构建动态监测、精准画像、智惠服务等子场景,着力破解小微主体动态监测难、精准施策难、信用融资难等痛点堵点。

  据悉,该应用于去年6月上线后,覆盖椒江全区小微主体,提供线上各类智惠服务2.13万次。通过打通厚米科技食材采购配送平台,有效降低中小餐饮店采购成本和经营风险,目前服务4827家平台用户,为其减少成本4000余万元。相关改革做法被吸收进新修订的全国《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试行)》,相关经验获全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最佳实践。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良好的营商环境需要统筹协调各类要素的全方位保障。去年,由椒江区牵头起草的省地方标准《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与管理规范》获评全省最优规则,并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通用指南》修改采用。

  质量检验检测服务改革为企业减负增效,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质量稳定性与持续性,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以椒江区智能马桶服务平台为例,线上入驻服务机构15家、服务专家39人,开放实验室1540次,减免费用317.5万元,解决质量技术难题118个,促进产品国抽合格率从12.5%提升到目前的100%。

  当前,数字技术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风口,椒江找准地方优势,瞄准产业趋势,迎接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群化发展新机遇。2022年初,椒江区缝制设备产业大脑正式上线,成为全省首批上线的产业大脑之一。

  据了解,缝制设备产业大脑以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支撑,打造了“浙里相缝”“云上相缝”“未来相缝”“政府侧驾驶舱”等四大特色场景,设有企业智脑、企业云仓、智库服务、数字生产、数字孪生等19个特色系统应用,可为企业提供一体化、低成本的数字化服务,助力行业内企业打造“未来工厂”。近日,缝制设备产业大脑新上线“共富工坊”场景,实现工坊收益提高25%,闲散劳动力收入提升40%以上。

首试首创 打造现代海洋经济新版图

  在椒江区葭沚街道,满载而归的渔民已经习惯将废弃渔网、塑料瓶等海洋塑料垃圾,带回岸上的“小蓝之家”,用于回收再利用。

  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利用治理难,是个全球性的问题。浙江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台州市、椒江区,在“海洋云仓”的基础上,迭代打造海洋塑料污染治理“蓝色循环”应用,把海洋塑料垃圾变废为宝。

  “蓝色循环”通过组织海上环卫、渔民渔船、沿海村落民众等,组建立体收集网,将收集来的海洋塑料垃圾,通过智能设备“蓝色云仓”进行减量化处理,再分类运输至再生处置企业,用于生产新的塑料制品。同时,应用区块链技术,通过全流程追踪体系,对海洋塑料进行碳足迹认证实现高值利用,通过设立“蓝色共富基金”,让产业溢价精准惠及一线收集人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分配体系,把治理困境变成增收红利。

  目前,“蓝色循环”模式已实现对台州市6个沿海县(市、区)全覆盖,吸纳3400多艘渔船、5300多名渔民、沿海镇村500多名群众。去年4月以来,共收集处理海洋污染物4726吨,减少碳排放约2496吨,给一线收集人员发放工资140余万元。

  从“海洋云仓”到“蓝色循环”,从海洋污染物治理到“绿氢”示范工程,近年来,椒江区在海洋领域的一系列改革探索,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2022年,全国首个海岛“绿氢”示范工程——国家电网浙江台州大陈岛氢能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在椒江大陈岛落地投运,为我国可再生能源制氢储能、氢能多元耦合与高效利用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样板。

  海风徐徐的大陈岛,年有效风能时数达7000小时,风能资源得天独厚。目前,大陈岛有风力发电装机34台,总装机容量约27兆伏安,平均每年可发电6000多万千瓦时。该工程投运后,预计每年可消纳岛上富余风电36.5万千瓦时,产出氢气73000标方,这些氢气可发电约10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3吨。

实干实效 助力现代化治理新提升

  冲着优惠去办卡,却担心商家跑路,椒江区推出的“付省心”平台,解决了众多消费者的后顾之忧。

  “付省心”平台,对入驻商家进行备案管理,由平台实现对预付卡备案、支付、兑付、售后等环节的全闭环监管,变过去的事后处置为事前预警防范、事中监管服务,破解预付式消费纠纷多、维权难等问题。

  据统计,“付省心”上线一年多以来,台州市累计入驻商户3300多家,服务群众25万人次,预付存管资金超2.1亿元,入驻商户“零跑路”“零卷款”,实现“小卡片”撬动“大民生”。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去年以来,椒江区围绕企业、群众的需求,开发建设好用管用的地方特色应用39个,共有10个应用入选省定一本账,推动数字化应用显示度、集成度、实用度不断增强。“付省心”“卫你办”等一批回应民生关切的应用,收获一片好评。

  针对空巢、高龄等老人“吃饭难”问题,椒江区把老年食堂建设纳入民生实事,建设怡家社区食堂,70周岁以上老人7折优惠、90岁以上老人全额免费,打造国企参与老人助餐的椒江样板。

  针对特定人群医疗补助报销难,椒江推出“卫你办”应用,重塑医疗报销流程,实现特定人群医疗补助报销智能秒办,服务特定人群10万余次,报销金额超500万元。

  针对群众买药难,椒江区探索开展社区药事服务便民行动,打造“一图精准找药”“一库健康画像”“一键药事服务”等六大应用场景,实现一站式“复诊开方+找药购药+便捷取药+自动购药+智慧药事”服务。目前,已建成社区药事便民服务点11个,受益群众11万余人次,惠及慢性病患者6万余人,群众看病购药时间平均缩短了95%,经济成本平均减少60%以上。

  今年,椒江区将继续紧扣省市改革目标任务,强力推进改革攻坚,以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大突破、共同富裕先行示范新突破和数字化改革实战实效再突破为目标,进一步迭代完善各系统目标任务、体系架构,谋划实施一批新的重大改革,形成“重大任务+重大改革+重大应用”一体推进的工作格局,努力在全省改革大浪潮中展示更多椒江元素,为中国式现代化椒江实践提供强劲改革动力。

  (本版图片由椒江区委改革办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9 椒江:吹响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冲锋号” 2023-01-31 浙江日报2023-01-3100007;浙江日报2023-01-3100008;浙江日报2023-01-3100010;浙江日报2023-01-3100011;浙江日报2023-01-3100019 2 2023年01月3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