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正确地对待民营企业创新
——访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理事长史晋川
潮声
问:您觉得企业家的信心来自于哪些方面?最重要的是哪个方面?为什么?
答:现在是部分民营企业家比较彷徨,也是信心不足的时期。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国际经济大的周期问题,有中国跟西方国家特别是跟美国贸易摩擦导致的外部发展环境问题,还有疫情冲击等原因。
我觉得影响信心最重要的有三大因素:一是对未来营商环境的心理预期,目前来说这个预期是不稳定的;二是对市场环境发展的预期,目前世界经济发展周期和相应发展阶段所带来的机会太小,企业家不是很看好;三是部分民营企业家对自身发展能力的信心不足。经济新常态意味着企业要从粗放发展进入创新发展,提升优化发展结构,在创新方面对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坦率来讲,这几年不少民营企业疲于应付内外部挑战的冲击,无暇积极主动提升自己的能力,无暇积极主动做技术、商业模式和体制机制的创新。
问:如何看待网络上“国进民退”“民营经济退场论”等言论?这些言论有没有影响到企业家的信心?
答:最关键并不是这些言论本身,而是我们对待这种言论的态度:是不是积极的、主动的、态度鲜明的?有没有在第一时间去回复这些错误言论?或者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以至于有的时候让有些言论在自媒体领域、在社会层面发酵?其实,只要及时采取措施应对,正面的声音是远远大于杂音的。如果这些言论在企业家的实际经历中得到了印证,那伤害性就大了。
比如,一些政策出台后,有关部门有没有对这些政策的功能、目的、规范进行解释说明,打消顾虑;具体的做法是不是依法依规。这些东西如果没说清楚,做的时候又很着急,有些言论就有市场了。
问: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近年来民营企业家所处的发展环境有何异同?
答:要全面、正确地对待民营企业的创新。民营企业的创新,在我看来有三大类:一是技术创新,二是商业模式创新,三是体制机制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微观组织层面的创新,比如公司治理能力提升、管理制度的完善等;二是突破现有政策管制的创新,比如当初李书福生产汽车,就突破了国家对汽车市场的准入,打破了原来对汽车行业的产业管制,进入了原来民营企业不准进入的领域。
从历史上来看,浙江的民营企业发展刚开始没有技术创新,也没有商业模式创新,最大的创新就是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各方面限制。
当然,民营企业的体制机制创新并不一定都是对的。比如,有的平台经济涉及垄断,那确实是不对的,国家要管;对待那种合理的、有利于健全完善市场经济的体制机制创新,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如果企业经营中出现问题了,政府要用法律法规去规范,这个过程中,也要给民营企业提供一个法律申诉的渠道。法律法规出台之后,既是政府部门依法管理和执法的依据,也是民营企业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依据。 (王超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