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要闻

【科研】

药物研发慢了吗·mRNA疫苗怎么样

  1、疫情过去三年了,目前药物研发的进度“太慢”吗?

  疫情暴发以来,抗新冠药物研发进度并不慢。一个新药的研发包括药物发现、临床前研究以及临床试验三个阶段。临床试验又分为Ⅰ、Ⅱ、Ⅲ期临床试验,用以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之后才能申请上市。一个新的小分子药物的研发周期通常超过10年,研发费用在10亿美元以上,周期长、投入大。相对而言,抗新冠药物的研发可以说是十分迅速,已经有几个小分子药物在我国获得了紧急批准,还有若干在临床试验阶段。

  已经获批的抗新冠小分子药物,均在新冠暴发前已有一定研究基础,例如辉瑞的奈玛特韦是在抗非典药物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而来,默沙东的莫诺拉韦于2019年被首次报道时,是针对流感病毒而研发的。因此,药物研发需要提前布局、做好储备,才能在新的流行性疾病到来时及时发挥作用。

  2、为什么新冠口服药适用人群的限制条件那么多?

  新冠口服药适用人群的限制来自于对用药风险和获益两方面的考量。

  目前已经有几个新冠口服药物在我国获批用于患者治疗,均为应急附条件批准,且均需在医师指导下严格按说明书用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二十六条,“对治疗严重危及生命且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的疾病以及公共卫生方面急需的药品,药物临床试验已有数据显示疗效并能预测其临床价值的,可以附条件批准,并在药品注册证书中载明相关事项。”也就是说,相关新冠口服药还需要继续开展相关研究工作,以进一步证明用药获益大于风险。

  不同新冠口服药的风险不同,以辉瑞口服药帕罗韦德(Paxlovid)为例,其为奈玛特韦片和利托那韦片的组合包装,其中利托那韦为药物代谢酶CYP3A的抑制剂,用以提高奈玛特韦在人体内的浓度并延长其停留时间,但是利托那韦的使用也会影响其它众多通过CYP3A代谢的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因此国家药监局要求在使用帕罗韦德时“高度关注说明书中列明的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信息”。

  什么样的感染者服用新冠口服药可以获益是限制适用人群的另一个考量因素。相关药物研发企业在开展临床试验时,对入组的病人有限制条件,例如帕罗韦德,其获批上市所基于的III期临床试验结果为“伴有进展为重症高风险的轻至中度患者的住院/死亡风险降低88%-89%”,因此,帕罗韦德在获批上市后的适用人群限制为成人伴有进展为重症高风险因素的轻至中度新冠患者。需要指出的是,所有处方药均有适用人群限制,新冠口服药也不例外。

  3、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有什么区别?mRNA疫苗效果更好吗?

  目前国内最普遍、接种最广泛是灭活疫苗,基础免疫程序为2剂次。它的原材料是病毒本身,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病毒的蛋白质凝固,去除其感染活性,但仍保留能被人体免疫系统识别的“外貌”特征。灭活疫苗是一种“死疫苗”,对免疫系统的刺激时间短,因此需多次接种,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腺病毒载体疫苗只需要打一针。它是将经改造后无致病性的腺病毒作为载体,然后装入新冠病毒的代表基因片段。注入人体后,载体腺病毒根据夹带的信息,借助人体细胞大量合成新冠病毒的特征蛋白质,激活免疫反应。之后随着它的每一次复制,都会持续刺激免疫系统,形成较长久的免疫记忆。

  此外还有重组蛋白疫苗,采取2至3针免疫。它通过生物工程技术直接在体外生产新冠病毒的特征蛋白质,同样能被人体免疫系统识别,产生相应抗体。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科普工委秘书长叶盛指出,重组蛋白疫苗的制作过程不涉及完整的新冠病毒,也不需要任何病毒作为载体,安全性最好。

  mRNA疫苗是一种核酸疫苗,它将含有编码的蛋白基因序列的载体导入宿主体内的细胞,从而表达出新冠病毒抗原的蛋白,该蛋白被我们的免疫系统识别后,产生免疫反应和记忆。目前,mRNA疫苗在中国大陆地区尚未获批使用。

  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副研究员曹云龙表示,mRNA疫苗整体产生的抗体能力强于灭活疫苗,代价是它的炎症反应要大不少,比如,有的人群会产生强烈的疲劳、疼痛、发烧,甚至是高烧等反应。mRNA疫苗无法避免抗体衰减,刚接种完的前两个月还具有防感染效果,但把时间拉长到半年以上,它与灭活疫苗没有本质差别。防重症上,从现在的临床数据看,mRNA疫苗与灭活疫苗基本一样。

  【由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胡奇提供相关指导】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6 【科研】 2023-01-20 25321986 2 2023年01月2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