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入选国家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名单
通吃外贸内销,要闯几道关
本报记者 全琳珉 段琼蕾
日前,商务部等14个部门确定了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地区名单,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含宁波市)、福建(含厦门市)、湖南省、广东省(含深圳市)、重庆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9地入选。
内外贸一体化,通俗点解释,就是企业不单单依赖出口或内销,而是海内海外两个市场“通吃”。
内外贸一体化,短短6个字,实际操作起来可不容易。到底难在哪?作为试点地区,浙江能否解决这些问题?
天时地利人和
内外贸一体化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贸易领域普遍存在着外贸企业没有内贸经营权、内贸企业不能经营外贸的现象。对此,有专家提出了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建议。随着改革的深入,上述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再次被提及,但企业对此的积极性普遍不高,这件事差不多处于搁置状态。
观察这几年的新闻便会发现,“内外贸一体化”词条出现的频率正变得越来越高——2020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的实施意见》;2021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意见》;2022年4月,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部际工作机制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5月,商务部等14个部门印发《关于开展内外贸一体化试点的通知》。直到近日,9地试点名单出炉。
内外贸一体化,为何存在感越来越强?时机已到,是第一个原因。
从市场规模看,我国已成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国内市场有很大的潜力待企业挖掘。为什么以前企业对内外贸一体化不是很“感冒”?一个原因就是国内消费需求弱。
从体制机制来看,随着中国不断扩大开放,逐步建立与国际经贸规则体系相衔接的国内经济管理体制,内外贸法律法规不断健全,内外贸市场准入和货物跨境流动障碍大幅减少,公共服务不断完善。
从企业来看,国内已经成长起一批既从事外贸,又从事内贸的大型企业,对内外贸一体化有着切实需求。以宁波为例,当地商务局提供的最新统计显示,该市有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2.1万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4441家,有内销业务的4011家,占比达90.3%。
复杂的经济形势,是第二个原因。
当前经济发展正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俄乌战争、地方保护主义抬头又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若是手握国内国际市场两张牌,企业的机会更多了,风险更小了,经济韧性会更强。
同时,我国经济处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期,若是企业能在两个市场都“拼杀”一番,企业发展能力会因此突飞猛进,我国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也能大大提升。再加上防疫政策优化调整大大改善了人流物流不畅的情况。
综上所述,此时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需要破“老大难”
虽是顺势而为,但想成功跨界并不容易。
对于外贸企业来说,品牌营销是开拓国内市场的一道坎。
杭州工联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长楼刚感受颇深。早在2018年,他就成立了一家公司,打算在国内卖家居用品。然而4年过去,他才对内销市场的销售逻辑摸出点门道,投下的7000多万元等于交了“学费”。
“国内消费者比较青睐有权威官方背书的产品,或者产品背后有一个让其信服的故事,在营销上要花不少工夫。”楼刚说,同样一款产品,国外不需要很多的营销成本就可以卖,但在国内不行,需要花大力气给自己的产品造势。
有一家外贸企业负责人就给记者列了一张长长的广告投入清单,上面的金额动辄百万元起步。
“做外销市场,环节简单、投入可预期,但是国内市场就复杂多了。做线上,大笔的营销费用投下去,很可能连个水花都打不起来;做线下,不管是发展经销商还是品牌建设的广告,都是巨额投入,中小规模的外贸企业确实很难承受。”宁波惠尔顿婴童安全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芳说。
近年来,许多外贸企业研究起了营销成本稍低的电商直播,但这个行业本身就是新兴行业,要玩得转谈何容易。
浙江比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直播的订单量大,工作时间也通常是在晚上,与外贸的模式很不一样。
内销市场收款账期更长,资金压力更大,且缺乏信用证支付结算方式,也是外贸企业转战国内遇到的普遍问题。对此,企业也呼吁信保加大对内销的支持。
外贸企业烦恼多,内贸企业也有难处。
五花八门的各国标准就是“老大难”。标准本身专业性极强,若是换成各国语言,更是让企业头疼不已。部分国家为了保护国内品牌,在标准上还会故意提高门槛,企业如果没有研究明白,很容易吃罚单。
站在国际舞台上,也意味着要与海外本土企业同台PK,如何适应本土化竞争,是成功的关键。
业内人士介绍,国内曾经希望商贸流通企业在部分海外国家开设超市,并在超市里投放国内产品,从而提升国内品牌在海外的知名度。但像欧美国家本身就有自己的流通品牌,且终端零售本身是一个本土化的销售形式,中国企业要适应本土化竞争比较困难。
保障之外还需什么
这次被选入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名单的试点地区,能否解决内外贸一体化中的诸多难点,是未来内外贸一体化顺利推行的关键。
怎么解决?试点名单通知给出了初步方向。其中提到,试点地区要紧密围绕完善内外贸一体化体制机制、提高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能力、优化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环境确定试点目标、试点任务和职责分工。
其实这三点,浙江已经在作探索尝试。
在完善体制机制上,浙江曾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推动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的若干意见》等若干文件,通过系统梳理,形成重点任务清单、突破性抓手清单和重大改革清单,强化研究谋划,完善顶层设计。
在提高发展能力上,浙江已培育形成三批434家内外贸一体化“领跑者”企业和50家内外贸一体化改革试点产业基地,总结品牌驱动、渠道驱动、服务驱动、平台驱动、研发驱动5种模式、15个典型案例,为各地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浙江还创新开展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工作,推广“一次认证、多国证书”国际认证互认模式,已取得证书350张,并搭建“三同”在线平台,注册企业783家,上线产品1301种。
为了企业能拓宽营销渠道,2022年,浙江举办各类出口转内销活动280余场,实现出口转内销超1300亿元。
在优化发展环境方面,浙江通过数字化改革,搭建内外贸一体化服务场景。浙江信保统筹发挥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与国内贸易信用保险的协同作用,为我省企业开拓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提供对应的产品与服务。2022年1月至11月,累计承保支持我省(不含宁波)外贸出口约855.4亿美元、国内贸易额约281亿元人民币。
但内外贸一体化最终的发展主体终归是企业本身。政府做好了培育引导工作,接下来靠的还是企业自己。
乐歌股份董事长项乐宏认为,要推进内外贸一体化战略,关键还是企业要为目标用户创造更多价值,“通过发挥自身特长,创新商业模式,与时俱进,深入洞察目标用户的需求,提升产品力和品牌力。”作为一家老牌跨境电商企业,乐歌在亚马逊、沃尔玛、雅虎等电商平台的升降桌品类销量排名中长期位居第一,海外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