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迷茫怎么破?创业怎么创?科研怎么搞?
听政府工作报告,00后观察员关心这些事
本报记者 钱祎 李灿 陆乐 见习记者 朱柳霖
Q1:这几年关于就业的讨论越来越多,在政府工作报告里,就业被列为今年的十方面民生实事。我们大学生尤其是应届毕业生有时会对未来焦虑,怎么打破这种求职迷茫?
林东委员:今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很多,各级政府对就业非常重视。我给同学们的建议是,要保持乐观良好的心态。尽管这几年就业受到疫情影响,但未来整体趋势是好的,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就业岗位的需求还是相当大的,而且提供的岗位质量也会越来越高。
同学们在上学时要多走出校园,哪怕做些最基本的社会实践,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尽早适应社会。希望大家怀着一颗诚心,相信机会属于你,敢于探索创新,迷茫很快会过去,未来一定美好。
郑厚峰代表:对大四的同学而言,面临着升学还是找工作的选择。无论你做怎样的选择,最需要的都是提升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对社会问题的敏锐性。
我是学生物医学的,因为要做很多专业性强、具有开拓性的工作,大学毕业后选择了继续深造,学习更多前沿知识。工作后,我一直保持好奇心,不断探索未知领域。正是这份执着,让我在科学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只要脚踏实地努力提升自己,无论在哪个领域,同学们将来的路都能越走越光明。
Q2:身边有不少同学想创业,我们也知道创业艰难辛苦,代表委员中有很多创业榜样,能不能给我们这些“小白”介绍些经验?
林东委员:听到同学们愿意选择创业我很高兴,因为创业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但创业也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比如创业资金投入要有底线,是要你能承受的;要有好的合作伙伴,可以资源互补;要选定积极的创业方向,不能投机取巧。
如果有机会创业成功,不仅能实现自身价值,对社会的贡献也会非常大。不管你们最终有没有选择创业,我都希望大家多了解创业,多跟企业家打交道,从更多角度去思考问题。
Q3: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近年来浙江科技创新的很多成果。同学中有不少想搞研究、做科研的,请问怎么提升自己的创造力?对培养人才和提高教育水平,代表委员又有哪些建议?
郑厚峰代表:培养创造力,首先自己要有兴趣,我们都听过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平衡专业和兴趣,热爱专业,在专业领域取得更好成绩。
其次,要天马行空想、脚踏实地干。当我们思考科学问题时,可以理想化地制定一个很高的目标,但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一定要在现有科学体系的基础上,层层深入研究,得出符合科学规律的结论。做科研一定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要盲从专家、权威、论文等,要思考哪些是对的、哪些是可以参考的,才能得出更具创造性、前辈们还没得出过的结论。
大学本科的科研方向相对广泛,到研究生会更聚焦,因此选择合适的科研方向和导师很重要。同学们在考研、考博前要多咨询相关专业的从业人员,了解这个领域的前景和研究内容,对照自身兴趣作出决定。
对于科技成果的转化,我们在做课题前就要适当做调研,了解社会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当然,也不能操之过急,大家要沉下心来钻研,一步步把理论成果转化为应用成果。
Q4:这次看到,代表委员中有不少90后甚至00后,和我们年龄差不多,能不能分享你们的成长“秘诀”?
蒋裕燕代表:我就是00后,和你们是同龄人,正好借这个机会分享自己参会的心路历程。
我是一名游泳运动员,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最大的目标是不断向金牌冲击,让更多人看到我们的成功。我告诉自己,要不断训练、学习,努力突破,就算有各种困难,也要努力克服,让自己更上一个台阶。
作为新代表,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所以参会前我“疯狂补课”,参加了很多会议和座谈,翻看了历届很多优秀代表的分享,希望加深对代表职责和义务的了解。在会议期间,我也在学习,通过和老代表交流,不断提高自己的履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