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对话东阳市人民医院常务副理事长应争先:

防疫至今,有得有失

  作为一家县级医院,东阳市人民医院显然有较成熟的诊疗和管理理念。

  在疫情这样的公共卫生事件中,县级医院如何找到最优解?记者采访了东阳市人民医院常务副理事长应争先。

  应争先,从医40多年,三年来一直在抗疫第一线指挥。2022年2月卸任东阳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一职,转岗常务副理事长,主持理事会工作。

  问:作为县级医院,如何做预判?

  应争先: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牵动人心,我一直和省外同行保持密切联系。2022年11月,我就和一些石家庄当地医院管理者沟通,向他们请教。我们认为,要想平稳应对第一波感染高峰冲击,必须提前行动起来。

  有人问我,干嘛自己先折腾?我想的是,这一关总是要过的。如果高峰来临,医疗管理做得不好,一定会出现大规模院内感染导致减员,影响患者救治,总不能坐等。

  我们是这么打算的:疫情来了,外科手术肯定会减少,所以把外科病区缩小,再把大楼里原有的肿瘤诊疗中心迁走,腾出地方用作发热门诊和新冠病区。这个转换,我们在2020年疫情初期就做过,不是个难题。

  现在看来,这一步,走对了。不过后来发现,1万平方米还远远不够,目前医院几乎所有科室都在收治新冠病人。

  我们把能动员的资源都动员起来了,疫情的凶猛超出了预期。令我比较宽慰的是,医院大幅减员的阶段已经挺过去了。最严重的时候,35%的职工无法到岗,现在这个数字回落到7%至8%,这意味着接下来战斗力是充足的。

  问:当前主要难关是什么?

  应争先:发热门诊的压力已经过去了,现在急诊的压力很大,好在我们2012年启用的医院急诊大楼,硬件上还能扛得住——抢救室、普通急诊、普通病房和重症病房集中在一幢急诊大楼里,当许多医院急诊抢救室的病人做检查还要进进出出时,我们的急诊诊区内已配备CT、B超等检验检查设备,为患者提供便利。

  过去,急诊科医生是各个专科的轮转医生,待满3个月后回到各自科室。10多年前,我在台湾交流时发现,当地急诊医生既看内科又看外科、儿科、妇产科,受此启发,2008年,我们决定培养一批具有全科能力的急诊专科医生。

  现在,50位急诊专科医生派上了大用场,他们都懂呼吸内科,不需要临时培训,每个人都能独当一面。

  问:疫情三年,给县级医院带来哪些启示?

  应争先:对我们一家县级医院来说,疫情下有失也有得。

  我其实挺焦虑的。回顾三年抗疫路,医院的物资消耗和人力成本大幅增加,但是,我们又要保证医护人员的绩效不能减、加班费不能少。这对医院管理者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

  当然,疫情也带来了一些积极的影响,那就是医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得到了提高,这点我深有体会:动员响应快,组建队伍快,一有指令半小时之内就能集合完毕。

  随着春运返乡潮临近,基层疫情防控面临新挑战。在我们医院,当前有急诊医疗需求的基本上是老人,80岁以上占比很大。我认为,打持久战重在医防结合,一方面扩大医疗资源开展救治,另一方面对高危人群进行早期干预。举个例子,我们可以通过网格化管理在社区筛查高危人群,每个网格由乡镇村干部和责任医生等组成团队,构筑起家庭、社区、医院三道防线,努力保健康、防重症。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方式让老人发病率减少5%至10%,不要小看这个数,这有可能成为压倒医疗系统的稻草。我可以给你算笔账:医院急诊抢救室现在大约有130人,如果老年人发病率能够减少10%,那么抢救室一天可以减少13人,每个人按8天住院来算,相当于减少了104张床位的压力。

  最后,我认为政府、社会、医疗机构应该联动起来,合力把重点老年人群守在轻症阶段。目前,在东阳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我们医院牵头的医共体系统已经将行动方案落实到各个乡镇卫生院,实时掌握社区老年人数、住院人数、老年人住院比,并对相关指标进行考核,与公卫费用划拨结合起来。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3 防疫至今,有得有失 2023-01-08 浙江日报2023-01-0800006 2 2023年01月08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