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松年回“家”记
徐晨耕
九峰山,古称龙丘山(西汉名士龙丘苌隐居于此),叠蟑连冈,山水相依,奇峰挺九,后名九峰山。金华市汤溪镇有个峰边村就在九峰山脚下,这个原本寂静的小村庄因为一位南宋杰出画家的“现身”,从去年五月份开始就声名鹊起,一拨一拨的游客找到村里想一睹南宋画家“真容”。
这画家不是别人,而是“南宋四家”之一的刘松年。刘松年(约1131-1218),号清波,南宋三朝宫廷画家,工山水人物,与李唐、马远、夏圭合称“南宋四家”,而今他的许多存世作品被故宫博物院收藏,堪称国宝。
远在南宋的杰出画家,怎么会与九峰山下的峰边村“联姻”的呢?这得从省文史馆馆员、西湖画院副院长郑竹三说起。
八十岁的郑老,老家在金华汤溪,2022年5月初,郑老回家探亲,在一次与友人交谈中,偶然得知汤溪镇峰边村有块南宋墓碑。友人说墓主人叫刘时,是个成忠郎,郑老一听就来了兴致,说:“记得我年轻时刚修书画,曾有老师提起过刘松年,并说他的祖父是成忠郎,他堂哥刘永年也是颇有名气的书画大家,刘松年后来之所以成为‘南宋四家’,也是因为有这层家教渊源。”
郑老是性情中人,他放下碗筷就直奔峰边村,找到近十几年来一直在研究考证刘松年的宅口村村民刘金桂。刘金桂带着郑老来到刘氏祠堂,他指着祠堂一角一块高约105厘米,宽约85厘米,厚约20厘米的墓志铭说:“这就是刘松年祖父刘时的墓志铭!”
郑老俯下身子认真观看,一字一句地念了出来:“君娶徐氏,生三男:长曰克勤,将仕郎,次曰克仁、克己,皆举进士。女三人:长适右迪功郎、湖州长兴县主簿范端周,先终;次嫁进士赵迟江,绂孙男五人,曰:松年、龟年、瑞年、永年、大年。孙女二人,尚幼。绍兴二十七年三月二十日,葬于石塘源,又名溪埠……”
郑老读罢墓志铭,站起来说道:“这就是刘时的墓志铭。刘时是刘松年的爷爷,松年的父亲即刘克勤,这是一件非常令人兴奋的大事。”郑老随后又问刘金桂:“葬于石塘源,又名溪埠,在哪里?”刘金桂说:“说来话长,成忠郎刘时墓原址在厚大村边上的中源山口殿溪步塔,当时这地方叫石塘源,又名溪埠,是我们刘姓人家的祖坟地。2009年建造九峰水库时,大部分文物被毁,只留下一堆石板,被村民们瓜分一空,唯独看到这两块石板有文字,一块是明成化年间重立的神道碑,一块是刘时成忠郎墓志铭,后来也不知道哪一年被村民抬去铺垫明堂用。”
直到2014年,刘金桂等人来峰边商谈重修中山刘氏宗谱,在旧家谱里发现成忠郎刘时阴居图和墓志铭原文,才发现这块墓志铭被用作铺垫明堂的石板,村干部组织人员把它挖掘出来抬回祠堂。由于历经近900年,又几经劫难,墓志铭的上端已腐蚀,幸好大部分字迹尚能辨认。
翻开族谱,原来刘时的祖上是河南人,因避战乱,首迁睦州,继迁金华北山鹿田,后又迁至峰边村、宅口村一带安家。刘时从小精读诗书,成年后捐资参加守卫,累迁成忠郎,后来因母亲生病,他就回家照顾亲人。后来三个儿子都考上了进士,在钱塘(临安)为官,刘克勤为将仕郎,他在钱塘安顿下来后,就把家人接到了身边。从刘时的墓志铭及《中山刘氏宗谱》分析,郑老认为刘松年为汤溪人。问起墓志铭为何说“君讳时,字仲远,婺之兰溪人”时,刘金桂解释,宋时,汤溪部分区域属兰溪县管辖。
为了保护文物及更好地辨认墓志铭上的文字,2022年6月,郑老又与西泠印社理事王佩智及碑拓专家王建军、朱峥嵘等来到峰边村,对墓志铭进行拓片保护。自此,这方墓志铭以实物形式,见证了刘松年和金华汤溪的渊源。
郑老一行回杭州后,又历经半年时间的考证,最近终于有了结果。他们在史料中找到刘松年的一幅题为“金华叱石”图的记载,清朝皇帝乾隆有诗为证——《七言绝句》,“暗门奇迹写金华,未识石羊本一家。露柱灯笼相顾笑,笑他具眼失麻茶。”
由于老家在金华,刘松年对家乡的山水景色格外青睐,画出了超凡脱俗的作品。
刘金桂这些年来一直在研究刘松年,他介绍说,在汤溪出土的《成忠郎辞》(即《刘君成忠郎墓志铭》,绍兴二十七年由兰溪籍进士潘杲所撰、金华古方杨惇楷书、安徽无为县尉张思写篆),潘杲,字雉鸣,女埠下潘人,宋大观三年(1109)进士,历官光禄寺大卿三品官赐紫金鱼袋。宣和初方腊起兵入兰,邑姓唐氏、胡氏纠兵捍卫乡井。方腊兵息,本地有人诬告二姓实同方腊为乱,廷议欲发兵屠戮,杲力为之辩,愿以百口担保,由是获免。二姓谢以金帛,一无所受,曾徙迁兰城桃花坞。杨惇,古方(地名,在汤溪附近)下杨杨通长子,于大观三年(1109)乙丑科进士及第,官至中奉大夫赐紫金鱼袋,绍兴十九年七月任安徽知舒州(安庆军)知州。张思,生卒年不详,先后任安徽无为军主管和安庆尉,以上这些,也佐证了刘松年是汤溪人的事实。
据汤溪刘氏祖谱记载,刘松年父亲辈兄弟三人均为进士,门第显赫;刘松年早年随父隐居于初具鹿田书院雏形的金华北山鹿田寺,而鹿田寺正是婺州学派的发源地之一,刘松年自幼耳濡目染,受到家乡文化滋养。刘松年的书画艺术还得益于善书画的堂叔伯克宏、克敬家学启蒙,并长随父宦居钱塘清波门,拜师专习画艺。
以刘松年的文化大家族、个人儒学文化根基扎实及绘画师承的高端,而后经“三朝画师”之历练,终至名声盖师而被誉为画院人中之“绝品”。作为宋代院体绘画代表人物,刘松年的画作可以说是南宋的一个缩影。细细品读刘松年的作品,不仅能满足视觉美学的享受,而且会产生一种超然的心灵感应,也许这就是近千年来人们一直喜欢刘松年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