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嘉兴“镇街72变”

文章导航

黄湾 迈向“千亿级”

黄湾镇党委书记 宓舟丹

  日出东海,潮起尖山。

  从高空俯瞰,钱塘江入海的风口浪尖之上,一座嘉绍大桥飞架南北,从此天堑变通途。十年光阴如梭,大桥不语,却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作为世界奇观钱江潮的起潮之地,海宁市黄湾镇从万亩围垦滩涂跃变成百亿经济平台,并向千亿级产业平台奋进,已成为海宁市经济发展主平台之一。

  听潮起潮落的声音,黄湾镇在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上交出了高分答卷;看绿水青山的风景,黄湾镇在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取得了新的佳绩。

企业齐发力

奏响工业经济“凯旋曲”

  近日,笔者走进正泰新能源海宁制造基地,到处一派忙碌景象。“我们车间的生产线全部拉满生产。”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企业主攻的研发产品,组件效率高达22%+,产品广泛应用于大型地面电站、大型分布式电站、屋顶光伏等全场景使用需求。

  有的销往国内,有的发往国外,一辆辆货运车辆排着队从海宁市黄湾镇整装出发,载着最新产品服务全球光伏电站。

  百亿企业开足马力,“小巨人”也奋力冲刺。

  “‘7N超纯氨’是我们的主打产品,为半导体、LED、光伏产业上游关键配套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材料的光学及电学性能,乃至器件的使用寿命。”浙江英德赛半导体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

  2011年企业开始研发,2015成功制造出第一批国产7N超纯氨,打破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目前企业成功实现了双塔精馏技术,将产量提升至原先的3倍,获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实体经济,是黄湾镇最厚实的“家底”,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近年来,黄湾镇重点打造的大湾区“万亩千亿”产业发展平台、新材料产业生态园、外资高新产业园、智能厨电产业园四大产业平台,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与此同时,黄湾镇稳步推进晶科、正泰、火星人、恒逸等大项目。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是黄湾镇坚持以清廉为底色、优化“亲”“清”政商关系,深耕“成长伙伴”服务品牌,全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数据是最生动的注脚。十年间,黄湾镇规上工业总产值由2012年的105亿元跃升至去年近548亿元。今年,黄湾镇175家企业,预计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745亿元,预计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25亿元,预计实现自营出口额175亿元。

“绿电”来助阵

踏上绿色发展“林荫道”

  俯瞰黄湾镇,会收获许多意料之外的美景。江滩上一座座白色的大风车,一排排蓝色的太阳能光伏板,还有塔山坝绚烂的晚霞以及滩涂上壮观的“生命之树”……

  追风逐日,黄湾镇还将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眼下,黄湾镇新能源年发电量6.33亿千瓦时,按照一户每月用电200千瓦时计算,足够26万多户家庭使用一年,折合年节约煤炭20多万吨,少排放二氧化碳近50万吨。

  围绕“碳达峰”“碳中和”转型发展,全国首批城市能源互联网综合试点示范项目已在黄湾镇运作了3年,前不久,位于黄湾镇的海宁尖山恒发储能站的4组巨型城市“充电宝”投运,对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海宁尖山恒发储能站的启用,丰富了黄湾镇储能资源,实现削峰填谷,每年可流转“绿电”3740万千瓦时。

  黄湾镇不仅有“绿电”,更有一个“绿肺”。沿着嘉绍大桥往北,这片起潮之地一路生机勃勃。黄湾镇区域内森林面积达3.67万亩,是嘉兴地区森林面积最大的镇。持续向好的生态环境让迁徙的候鸟爱上了这个“中转站”“栖息地”。目前,黄湾镇域内栖息着凤头蜂鹰、林雕、赤腹鹰等各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全世界仅有3000只左右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黄嘴白鹭也曾现身黄湾镇。

就业补助两手抓

奏响共同富裕“交响曲”

  黄湾镇是远近闻名的水果之乡,水果种植面积约1.4万亩,一年四季花果飘香。“今年国庆,村里单日游客接待人数达2万余人次,创下历年新高,今年营业收入超1400万元。”尖山村党委书记顾江林自豪地说。

  凭借“浙江省运动休闲旅游示范基地”“浙江省运动休闲旅游优秀项目”“潮缘黄湾系列品牌活动”三张旅游金名片,曾经的偏远小山村,已然变成人人憧憬的“桃花源”,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带动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

  在黄湾镇“时光小院”,一排排新中式风格房屋,白墙黑瓦、错落有致。除了有“外在美”,“时光小院”更用心提升“内在美”,打造多种科技应用场景,未来社区呼之欲出。

  而在黄湾镇凤凰山脚下,又是另一幅“共富图景”。农业科技创新园内,一座座连栋钢架大棚下种着杭州市农科院选育品种——红霞草莓。依托这个共富草莓项目,国企、经营主体、村集体、乡贤和农户“四帮一”的联盟机制解决了农业项目资金短缺,整合了农民劳动力、农村土地、农业种植技术、农产品销售渠道,实现“五农”合一。

  黄湾镇紧紧围绕“四富”(五薪共富、农旅创富、文化引富、服务享富)等打造共同富裕“一镇一品”。今年以来,9个“共富工坊”吸纳就业人数546人,助农增收140余万元;坚持精准帮扶,累计发放各类补助救助资金2300余万元。

  日月开新元,万象启新篇。面向新征程,黄湾镇将围绕“现代化品质黄湾”,高质量打造杭州湾现代化产城融合共富示范地。

系统变革争进位

争当发展排头兵

黄湾镇党委书记 宓舟丹

  2023年,黄湾镇将以起步就要提速、开局就要争先的奋斗姿态,争先进位,全面实施“系统变革”五大工程。

  一是实施产业提振蝶变工程,争当产业建设排头兵。瞄准新能源(光伏+储能)、新材料(半导体)、高端装备制造(厨电)产业方向不动摇,做大做强现有优势产业板块,打造三大产业高地和新的增长极。完善项目全流程管理,加大产业平台载体建设力度,推动优质企业股改上市进程。

  二是实施要素保障聚变工程,争当项目培育排头兵。继续全方位做好“腾笼换鸟”,大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优化整组搬迁政策。加速推进开发公司实体化运行,用好用足已收回存量资源。

  三是实施产城品质迭变工程,争当城市建设排头兵。强化规划引领,深入推进“人产城”融合发展,切实做好“一老一小”工作,积极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探索打造“五联五心”基层治理品牌。

  四是实施乡村振兴嬗变工程,争当生态建设排头兵。推动村集体经济抱团发展,积极推进高标准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强化农旅融合优质项目,与现代科技农业项目、生态海岸带、美丽乡村精品线等紧密联动。

  五是实施党建引领蝶变工程,争当组织建设排头兵。深入开展“学习二十大、奋进新征程”系列活动,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内生动力”,全力争创“红色根脉强基”示范镇。分层实施村(社区)干部素质提升培训,优化村社干部立体化考评制度。大力弘扬新时代围垦精神,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镇域经济

如何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浙江红船干部学院 李贺

  纵观一个镇域的变化,必然有宏观全貌,也有微观细节。比对旧照,细读数据,俯瞰黄湾镇,我们可以从“一核心、两围绕”中,读懂黄湾镇这十年巨变的核心要义。

  “一核心”是以绿色产业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近年来,黄湾镇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加快在重要领域、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绿色化水平,经济“含绿量”得到显著提升。

  “两围绕”是围绕“碳达峰、碳中和”和围绕共同富裕。以“绿色低碳工业园”示范项目为依托,黄湾镇在以能源供给侧清洁替代、能源消费侧电能替代导向的同时,紧紧抓住“提升综合能效水平”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主要路径。黄湾镇始终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探索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新模式,推动村集体经济提升,为共同富裕新征程提供持续动力。

  “一核心、两围绕”是助推黄湾镇域经济走向高质量、绿色发展的牛鼻子,也是其深入贯彻国家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厚积分秒之功,始得非凡十年。未来,相信沿着这条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定将为黄湾镇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也让更多居民走进绿色生活并从中受益。


浙江日报 嘉兴“镇街72变” 00017 黄湾 迈向“千亿级” 2022-12-30 浙江日报2022-12-3000012;浙江日报2022-12-3000015;浙江日报2022-12-3000020;浙江日报2022-12-3000019;浙江日报2022-12-3000018;浙江日报2022-12-3000024 2 2022年12月3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