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专版

锻造干部硬肩膀 创新机制新打法 建好人才蓄水池

新赶考路上书写德清组织工作新答卷

  “强村六式”、“家园先锋”、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今年以来,一系列创新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湖州市德清县委组织部不断破除路径依赖,让基层工作与新形势接轨。

  德清县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县委各项决策部署,扎实推进选干部配班子、抓基层打基础、建队伍聚人才,磨砺真抓实干的“硬作风”,打造高效协同的“同心圆”。破局之势全力开启,为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时代答卷,人民有感。让我们透过一个个生动故事的演绎,多维度破译德清新时代组织工作的“密码”!

锻造担当干部队伍“有态度”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和国家长治久安。科学合理使用年轻干部,做到用适其时、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德清县正着力培养锻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实践本领高强、群众认可度高的高素质年轻干部队伍,形成青蓝相继、薪火相传的生动局面。

  干部担当解难题

  10月29日,在德清县的平台、镇(街道)一把手例会暨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县领导通报了三季度“担当之星”“担当团队”选树结果和相关事迹,县政务办党组成员、政务服务管理科科长汤群晓名列其中。

  “这些年我跑了很多地方,相对而言,德清县的营商环境更好。”浙江屹纬精密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戴元东说。

  为了解决该企业建设审批手续遇到的棘手问题,县政务办新设立的“兜底办”负责人汤群晓先后4次牵头多个相关部门反复研究解决路径,成功帮助企业办理了审批手续。

  “在政务服务领域,以前没人管的事情,她管起来了,以前做不成的事情,她做成了,这就是担当!”德清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汤群晓面对企业办事的堵点、痛点和难点,主动谋划推出‘兜底办’服务机制,着力解决‘政策变动没人管、职能交叉不好管、边界不清不想管’的‘三不管’问题。自5月成立以来,收到企业反映长期未解决的复杂问题65个,她先后牵头协调90余次,难题全部解决。”

  据悉,德清县围绕助企纾困、稳进提质、项目双进等重点领域涌现的先进典型,每季度选树1次“担当之星”“担当团队”。

  “一线考评”促实干

  方正电机(德清)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智能驱动系统项目一号超级工厂里,滴漆机等14套设备正在安装调试,一片热火朝天景象。“一号工厂预计明年2月初投入试生产,难以想象,从开工到设备进驻仅用了60天。”浙江方正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牛铭奎对项目服务赞不绝口。

  自今年9月该项目签约以来,德清县即成立项目服务专班,团队成员主动靠前服务,加班加点甚至周末都扑在现场。专班成员赵有靠说,专班特别“给力”,项目3天内完成土地挂牌等前期工作,20天内完成方案、评审修改及施工图设计,60天内设备进驻,刷新项目推进的“德清速度”。

  今年以来,德清县实施领导干部“攻坚比拼 实干争先”一线考评机制,全县646名科级领导干部领办1273个重点项目,破解2300余个难题。在“一线考评”机制带动下,德清县1位干部获评省“担当作为好干部”,9位干部获评湖州市“担当作为好干部”。

赋能基层发展“有力度”

  立足实际,德清县委组织部坚持创新突破,打开新思路、借鉴好做法,积极打造有影响力的基层党建品牌,破解难题提升基层组织力。基层党员干部更是主动挑大梁,当好乡村振兴的实干家、干事创业的领跑者、基层群众的贴心人,着力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激发社区治理效能,凝心聚力推进发展。

  乡村振兴有了运营“智囊团”

  “截至10月,上杨村今年的经营性收入已达169万元。自从乡村运营团队来了,村集体经济增收了,村民们通过天际森谷项目赚到了钱,还打响了我们村的文旅品牌。”下渚湖街道上杨村党总支书记王方明说。

  “我们运用平台思维,把好资源导入村里,把产业带火、老百姓带活。”入驻莫干山镇勤劳村的乡村策划运营团队“湖州莫小游”相关负责人说。今年以来,德清县持续深化“强村志、强村论坛、强村产业、强村局长、强村指数、强村大会”为一体的“强村六式”组合拳。特别是在推进“强村产业”上,为破解各村因专业人才不足导致的村庄经营思路不宽、资源禀赋不足等问题,在莫干山镇勤劳村、钟管镇曲溪村、下渚湖街道上杨村、新市镇宋市村等4个村试点,招募乡村策划运营团队负责村庄具体经营事务,探索农村市场化运营新道路。

  据悉,依托“强村六式”、乡村策划运营团队等做法,德清县强村富民工作越做越扎实,今年有望全面消除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70万元以下的行政村。

  “家园支部”助推小区治理

  “以后再也不用担心业委会和物业公司‘踢皮球’了。”德清县康乾街道千丰社区保利原乡小区是全县人口最多的小区,小区商业街后厨脏乱差现象久治不绝,成为困扰社区和居民的一件大事。今年5月,千丰社区“家园支部”邀请街道多部门联合执法,并召开家园议事会将后厨“三责”管理列入商户续租事项,监督业委会、物业商户执行,受到居民好评。

  德清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聚焦打通社区治理“神经末梢”,组建“家园支部”功能性党组织45个,发动机关党员认领楼道2300个,解决群众困难诉求1.7万余件。同时,由“家园支部”牵头,协同社区、业委会、物业公司、社会组织、楼道长成立家园共治委员会30余个,推动解决社区治理难题500余件,有效提升小区治理水平。

打造人才向往之城“有温度”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对于一个小县城来说就是未来,县域发展与人才如何“双向奔赴”?有赖于德清县在大城市“包围”中找准自己位置,深挖引进内涵,看准自身“需求点”,写好引才的“大文章”,打造爱才聚才的“暖”生态,更好地推动县域发展。

  人才与县域发展“双向奔赴”

  在激烈的人才竞争环境中,要想在引才聚才留才上深入一分、先人一步,就要在服务保障上下足功夫。今年5月,在外籍专家伊博士全职到德清工作,在为其妥善安排好生活基本保障之余,德清县委组织部(人才办)还经常邀请她参加端午包粽子、中秋做月饼等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让她很快适应了当地生活,也体验到中国传统文化,伊博士时常感慨:“Everything is great!”

  打造人才“强磁场”,德清推行人才全生命周期管理。县委组织部(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政策促成人才“近悦远来”,服务则让人才“宾至如归”,努力让每一位留德清人才既有情怀加持,也享受服务支持。

  让人才链与产业链无缝衔接

  作为产学研结合“德清模式”的发源地,德清高度重视发挥人才对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想方设法促进科研成果与企业产业技术需求精准对接。今年以来,来自浙江工业大学的56位教授结对县内68家企业,累计解决技术难题200多个。

  地理信息产业是德清面向未来的特色产业,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汇聚众智。“我们将充分发挥中科卫星德清研究院的创新平台作用,加快形成一批国际领先的科研创新成果。”浙江省微波目标特性测量与遥感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刘鸣说。

  德清县委组织部(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县正依托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北翼中心建设、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落地,不断建强地信智慧城、环浙工大创新经济圈、莫干“论剑谷”、通航产业园等人才平台雁阵格局,系统构筑金字塔型人才供给体系,倾力打造环杭青创之城和县域创新策源地。

  据悉,今年,该县省级以上人才入选数创历年新高,引进孵化硕士以上创业项目近百个,人才资源总量已突破16.3万。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9 新赶考路上书写德清组织工作新答卷 2022-12-29 浙江日报2022-12-2900005;浙江日报2022-12-2900007;浙江日报2022-12-2900008;浙江日报2022-12-2900012 2 2022年12月2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