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专版

文章导航

看见镜湖 看见未来

  置身于长三角一体化、迈入杭州湾时代、拥抱全球化数字化的新阶段,绍兴高标准提出建设高水平网络大城市的部署要求,镜湖新区同样被赋予了新的期待。

  镜湖新区,地处长三角“金南翼”,西邻杭州,东连宁波,北接上海,是绍兴大城市建设的核心,是绍兴市行政中心所在地,也是绍兴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科技中心,于2018年被列为浙江省大都市区建设宜居之城重大平台。

  新时代,新站位。作为绍兴高水平建设网络大城市发展极核的首位组成部分,镜湖新区在全市发展版图中地位特殊、作用重要。近年来,镜湖新区以建设人民城市为理想目标和价值追求,追求对标“一线城市”标准,聚焦高水平网络大城市建设,拉高标杆,完善空间规划,大抓项目建设,集聚创新因子,大力推进产城人融合,不断推动开发建设展现新气象,积极做好片区开发“领头雁”,全力打造绍兴大城市核心区和中央活力区,为绍兴率先走出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的市域发展之路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城市新封面

  行走在绍兴市镜湖新区,处处能够感受到新发展的强劲脉动。新开放的镜湖直江运动主题滨河公园东岸自然可亲、游人如织;总投资超200亿元的绍兴国际金融活力城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人才济济的上海大学绍兴研究院不断传来科研好消息……在镜湖新区,一个面向未来、宜居宜业的活力之城跃然眼前。

  片区是网络大城市建设的作战单元,紧紧围绕“立足省级平台,对标一线城市”目标定位,镜湖新区以片区开发带动城市整体成形、成势的开发理念,扎实谋划绍兴高铁北站TOD片区、镜湖梅山及周边片区、镜湖植物园片区、镜湖湖东片区、镜湖环湖核心区等片区开发建设,全面推进现代化国际化高品质新城建设,拉开了全域分区同步发展的大幕。

  站位决定了高度。镜湖新区,不只是绍兴的镜湖,更是浙江的镜湖。2018年,镜湖新区正式开启“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五年基本建成规模”的目标作战图,犹在眼前。经过4年多的时间,镜湖新区以年均投资超1000亿元的规模,强势推进开发,已落地或建成了一大批对区域功能有统领力和牵引力的项目群,项目建设与城市更新累计总投入超2000亿元、总建筑面积超1500万平方米,新在建片区面积达8.5平方公里。其成长速度之快,令人震惊,同时也是新区对于绍兴新时代城市抱负的响亮回应。

  眼下,镜湖新区距离“五年基本建成规模”这一目标越发靠近,一幅“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坐拥“一山一湖一江一古镇”的镜湖新区,以此为基底,不断推进城市建设与山水资源充分融合,以蓝绿辉映、公园城市为生态底色,推动城市“显山露水”,交叠融合出一个“可触可感可游可叹”的城市新空间。与此同时,伴随着一件件民生实事和重点工程的落地见效,镜湖新区的各类城市配套功能日趋完善,自然人文与都市繁华展开全新对话,让城市之美更显质感,更直抵人心。

  在镜湖新区,人们不仅可以看见会稽本色,更能读懂绍兴的城市发展新风向。

造梦引力场

  江河奔涌,时代向前。镜湖新区自成立以来,就一直凝聚着人们注目的视线。而今,它又如何支撑起绍兴高水平建设网络大城市发展的时代抱负呢?

  关键还要看产业发展。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翻看《镜湖新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可以看到一个全新的造梦引力场正在强势崛起,坚实构筑起未来城市发展的脊梁。目前,镜湖新区已经基本形成了“1+3+3”产业体系,即1个引领产业(数字经济)、3个科创生态(科技研发、科技金融、科技服务)、3个未来培育产业(人工智能、元宇宙、双碳产业),努力吸引一批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建设一套高能级科创服务体系,培育一批引领性强的未来产业。

  新产业、新生态、新城市,厚植创新密度与高度,镜湖新区正在奋力打造真正具有牵引力的首位科创平台,集聚转型动能,让产、城、人在这里实现高质量的同频共振,释放出源源“引力波”。

  走进镜湖科技城,可以看到科创动能在蓄势澎湃。绍兴高铁北站TOD综合体项目施工现场是一片热火朝天景象,200米高的地标建筑“核心筒”已建到地上六层。这里将打造镜湖创研科技园,利用优越的综合交通条件,建设多元复合的现代化、智慧型TOD综合体。距离不算远的湖东金融创新基地,4幢近百米高的金融机构总部大楼已经结顶,明年将交付使用。目前,绍兴多家银行总部计划入驻。

  显而易见,镜湖科技城是镜湖新区产业布局的一块关键拼图,是镜湖新区打造总部聚集、科创集聚、人才集聚和智能制造集聚的新城核心,也是推动绍兴科创大走廊、全市域协同创新空间新格局的重要“一核”。

  不仅如此,内聚核心资源、外引战略要素,镜湖新区以一种极为开放敞开的方式,吸引、组合更多创新创业要素保障,最终推动经济社会要素流融合互补、聚合互动、耦合互通,为建设高水平网络大城市“穿针引线”。如今,在科创平台建设上镜湖新区已经初见成果,众多知名数字经济企业已进入洽谈环节并达成初步落户意愿。上大绍兴研究院已成功创建省博士后工作站、省新型研发机构等高能级平台,核心研究员、副教授及工程师以上人才达到89人,成功获批“名士之乡”英才计划项目12个,共建成11个科技创新团队、1家院士研究所,累计申请发明专利47项、PCT专利3项。镜湖新区被《环球时报》社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与国际合作大会评为“2022高质量发展十佳园区”。

  “要有‘睁眼看世界’的大格局。”镜湖开发办相关负责人说:“要善于跳出镜湖看镜湖、跳出绍兴看镜湖,勇于与最优者对标、最强者比拼、最快者赛跑,加快重塑镜湖新区竞争力。”

创新试验田

  近日,镜湖新区新推出了投资项目“一窗进出、集成服务”工作机制,即建立行政审批联审会议制度,实现一个项目涉及不同审批事项的高效整合,为项目单位节省了时间和经济成本,推动了审批效能提质提速。其中,竣工验收时间由原来的80天压缩至30天,压缩审批时间达62%,让企业切身感受到办事的便捷和高效,为镜湖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据悉,截至目前,已有22个项目受益。这仅仅是镜湖新区刀刃向内、改革创新的一个生动缩影。从“一纸蓝图”到“实景盛放”,镜湖新区一直坚持高起点实践先行先试,不断解锁发展空间,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多项创新案例树立镜湖样本,实力镌刻了先行之志。

  一是实现两个首例。获得了全国首单实施土地储备出让预算管理的专项债券15.6亿元,成为全国首个成功实施土地储备出让预算管理的一级开发区域,已累计争取该债券55.1亿元;对多个重大项目的设计方案招标采用了“评定分离”方式,在优化项目设计工作上成为绍兴首创引领。

  二是开展五项试点。5G网络、集中供冷供热、“海绵城市”陆续在新区率先试点,在强头、合心、澄港3个安置小区实现“群众方便+环境舒适+食品安全+菜价惠民”的智慧便民邻里中心试点工作并于去年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与此同时,新建商品房住宅小区全域按照未来社区场景要求规划了配套物理空间并对部分重点敏感位置的楼盘主推全铝板干挂公建化外立面建设。

  三是创新安置模式。全面推行“全货币”和“一套房+货币”并行的拆改安置政策;其中,对一套房“定价格、定品质、定监管机制”+“安置户首选楼栋位置”的市场化、民主化、标准化开发回购安置新模式,在已出让5宗开发地块中安排回购安置房1553套,得到了村两委的高度认可与被安置户的普遍赞同。

  正如镜湖新区开发办相关负责人所说:“我们将继续抓住‘政策窗口期’、用好‘战略机遇期’、跑出‘发展加速度’,以问题为导向,以制度创新为金钥匙,破旧立新,谋划实施牵一发动全身、具有乘数效应的重大改革试点,在实践中体现镜湖担当。”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8 看见镜湖 看见未来 2022-12-29 浙江日报2022-12-2900005;浙江日报2022-12-2900010;浙江日报2022-12-2900017;浙江日报2022-12-2900011 2 2022年12月2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