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县城一道路项目两度列为年度民生实事却两度搁浅——
这条断头路,缘何打不通
本报记者 王晨辉
苍南县城有一条断头路,先后两次列为镇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却至今没有打通。为什么?
体育场路是纵贯苍南县城灵溪镇的南北向主要通道之一。记者驱车通过横阳支江大桥,沿着体育场路北上。这是一条宽约50米、双向四车道的公路,主干道两边是作为辅路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主干道和辅路之间有绿化带。体育场路两侧,高档楼盘、金融机构、商业综合体等鳞次栉比,但到了体育场路与迎福路的横向交叉口时,道路戛然而止。下车继续往北,步行两三百米,就可以看到宽敞的通福路横向而过,通过交叉口,再往北,又回到了体育场路上。
地图显示,体育场路的迎福路口到通福路口,直线距离为265米。这段断头路,成了苍南不少市民的心头痛。“我家住在体育场路迎福路附近,孩子在通福路北边的站前小学上学。如果体育场路能打通,步行不到400米,但现在我只能一路绕行,距离在1.5公里以上,每天要至少早出门20分钟。”市民李先生对记者说。
“这些年,打通体育场路断头路的呼声没有断过。”苍南县委常委、灵溪镇党委书记蔡永杰也承认,断头路的打通将极大缓解该区块的交通压力。为此,灵溪镇在2017年就谋划打通体育场路断头路,2018年和2020年,镇人代会又两次将其纳入年度民生实事项目。
打通体育场路断头路如此急迫,当地政府又如此重视,那这条路为何还是无法打通呢?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中梗阻”正是紧邻断头路规划建设路线的一处古民居。这个有着200多年历史的古民居,叫林氏大屋,是坐东朝西的三进合院式木构建筑,共有76间房子、9个厅、4个小门屋、1个大花园,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曾长期在此生活的林德义、林允直等人介绍,这是南宋武状元林时中后裔在原状元府遗址上重建起来的府第。
2002年,苍南县将林氏大屋列为县级文保点。当时,屋里还住着50多户居民。房子成了文物,住户就不能随便拆改,也无法通过征迁安置。2007年,苍南县政府发文撤销林氏大屋的文保点称号,灵溪镇随后将之列入城中村改造范围,大屋里的住户陆续得到安置。
根据2018年断头路打通工程最初规划,体育场路需要穿过大屋,林氏大屋也被纳入拆迁计划。消息传开后,大屋曾经的住户提出不同意见,百丈村村委会向苍南文化部门打报告,要求保留林氏大屋。温州市文物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局对此事非常重视,当年由局长亲自带队到古宅调研后认为,林氏大屋是浙南较为典型的历史名人纪念建筑,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建议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有效保护。当年,古民居得到了保存,体育场路断头路打通工程也暂时搁浅。
此后,灵溪镇对道路组织方案进行优化调整,2020年再度列为年度民生实事项目。根据新方案,道路宽度从50米减到40米,正好可以绕开大屋。不过,一些市民还是担心,会对古民居造成破坏。
“道路最近的地方,距离大屋东面门槛不到3米。”曾居住在附近的市民林允领说,这处古建筑为榫卯结构,经不起往来车辆的震动。
苍南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文化遗产科负责人章鹏华认为,虽然现在林氏大屋还不是文保单位,但不能否定它的文物属性。参考省自然资源厅、省文物局《关于印发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划定导则》,新建道路离古建筑应保持10米以上的距离。他建议相关部门在修建道路时,一定要慎重。
社会各界对新方案的不同意见,使这一民生实事工程再度搁浅。灵溪镇村镇规划建设办公室主任黄书鑫觉得很为难,断头路确实急需打通,很多市民对此很关心。“原本以为收到不同意见并进行调整后,可以说服不同意见方,顺利推进项目,没想到还是遇到了困难。”黄书鑫说。
那么,该如何做到兼顾?温州市第十一届政协常委欧阳后增建议,既然在体育场断头路打通方面还有不同意见,不妨先请相关专家进行科学论证,提出最佳方案,确保既尽快打通,又不影响古民居的安全。
蔡永杰表示,镇里会抓紧实事求是地处理好民生工程与古民居保护的关系,拿出妥善方案。同时,镇里将联合苍南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视古民居实际情况进行修缮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