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专题

天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发展

坚守主业不动摇
实现发展“高质量”

  浙西南,海拔450米的青田县吴畲村,与满目绿色相辉映的,是耀眼的红。走红军路、吃红军饭、听红军精神大讲堂……每年都有数万游客,来吴畲村体验红色文化。

  一个常住人口不过70人的小山村,何以从“养在深山人未识”成为浙江省百个红色美丽村庄、丽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AAA级旅游景区村?答案与一家海宁企业有关。

  2018年4月,浙江省工商联组织开展乡村振兴“千企结千村、消灭薄弱村”专项行动。同年7月,天通与吴畲村签署了村企结对协议。截至目前,先后投入资金180万元,通过“输血+造血”相结合的帮扶机制,助力吴畲村去年实现集体经营性收入80万元。

  “民营企业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应该更多地考虑对社会的贡献,要积极投身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热潮,用行动践行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浙江省商会副会长、天通党委书记潘建清说。

  从乡镇小企业到中国首家自然人直接控股的上市公司,从与青田县吴畲村、磐安县仁川镇结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到宁夏银川、四川成都、安徽六安等中西部地区布局产业链助力当地经济发展,天通人将“饮水思源、回馈桑梓”的理念扎根在企业文化最深处。

坚守主业不动摇

实现发展“高质量”

  民营企业的第一责任是什么?从天通创始人潘广通到现任党委书记潘建清,他们都无数次地思考过这个问题。

  在天通企业文化馆的墙上,有这样一段话:“社会不会因为你今天是成功企业,就给你一并准备了明天和后天的鲜花和掌声。要想活着、活好、活长,关键是你能否找到个性化的、富有核心竞争力的生存方式。”

  天通38年的发展历程验证了,企业的首要责任是把企业经营好、管理好。

  1984年,海宁电子元件厂(天通前身)成立的时候,国内材料基础比较薄弱,当时核心技术和生产设备都掌握在外国人手里,天通不得不花大价钱从德国、日本购买先进的生产设备,这才迈入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门槛。潘广通、潘建清父子下定决心:“必须通过自主创新,把发展的命脉掌握在自己手里。”

  为此,天通花高薪聘请了上海专家,每年拨出大笔资金将青年员工送到科研机构、高校等地方进修,建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保障人才为天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最终,天通打造了国内第一条软磁国产化样板线,创造了我国磁性材料的首个国际标准,并先后4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

  从“土枪土炮”的土设备仿制到自主研发制造的设备获得国内首台套认定,潘建清经常强调,没有改革开放,没有党和国家政策的指引,就没有企业的今天。

  “我认为,民营企业践行共同富裕,首先要坚持做好实业、做精主业不动摇,通过深刻把握世情、国情、省情,在更高起点上推动企业成为强大的创新主体,进而助力‘做大蛋糕’‘做好蛋糕’‘做优蛋糕’,为促进共同富裕夯实物质基础。”潘建清说。

  今天的天通,已成为集科研、制造、销售于一体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拥有19家子、孙公司,主营产品已扩展到电子信息材料、电子专用装备和电子新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电子信息产业生态链。

  “在我国迈向世界科技强国的大背景下,天通将以振兴中国科技产业为己任,将企业的命运融入时代发展的大潮,致力于打造成为全球细分行业领先、有国际品牌影响力的创新产业集团,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潘建清说。

乡村输血更造血

赋能山区“共富路”

  2018年夏天,当天通党委副书记高学工带领团队第一次到达距离青田县城65公里的吴畲村的时候,这里还是一个典型的“三无”村庄——“无人、无地、无产业”。村民被迫外出务工维持生计,丰富的红色资源缺乏利用,村集体经济更是没有收入。

  摆在天通人面前的是两个选择:一个是捐一笔钱,团队可以抬脚就走,且以后也不用再来;另一个是与当地真正结对,甚至共同成立旅游公司,把革命老区的红色资源发掘好、利用好,但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精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我们董事长帮扶乡村的理念。”高学工说,从2018年7月与吴畲村签署村企结对协议,到次年6月联合成立青田吴畲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天通实实在在地踏上了对吴畲村的帮扶之路。

  结对至今,天通投资建设了红军精神大讲堂、红军书屋、红色记忆展览馆、儿时的记忆馆、旅游接待中心等10多个场馆,通过改善当地红色文化宣传设施建设、促进红色文化宣传、开拓当地农特产品的销售渠道、加强对旅游服务人员的专业培训等方式,助力该村实现旅游收入超300万元,农家乐民宿收入超150万元。

  “天通38年来的发展受惠于党和国家创造的好时代,如今更有理由真诚回报社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为促进乡村振兴、推进共同富裕的时代需求贡献一份力量。”潘建清说,身为浙商的一分子,共同富裕不是一句口号,更需要身体力行。

  今年11月,天通再次与磐安县仁川镇签订“万企兴万村”山茶油帮扶项目协议。签约会上,潘建清表示,天通在合作帮扶项目上利用企业自身优势会更加精准有效开展结对帮扶,切实帮助仁川镇村民实现增产增收,助力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

  在天通公司,这样的暖心善举还有很多。2018年,出资150万元冠名“天通公司两富同行送温暖慈善基金”,用于春节期间慰问困难群众;2019—2021年,与群益村签订“共富同行·村企共建”项目,投入138万元用于该村的村道设施、美丽庭院提升;今年初,天通及其大股东一次性捐款200万元助力海宁经济社会发展……

  每一个时代都有企业家的责任。当前,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天通将继续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作出更大贡献。

打通上下游产业

构筑产业“生态圈”

  说起“蓝宝石”,大家脑海里浮现的一定是蓝色的天然矿石。在工业制造领域,蓝宝石是一种新材料,广泛应用在高端智能终端、电子消费品、工业医疗设备和光学应用等领域。

  “蓝宝石晶体材料作为上游产品是整个产业链中技术含量非常高的环节,天通已掌握全球最大公斤级(720kg级)C向蓝宝石晶体生长的关键技术,于2021年12月获得了省级新产品认定,目前正研发更大公斤、更大尺寸的晶体生长技术。”天通蓝宝石晶体材料事业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天通拥有海宁和银川两大蓝宝石生产基地。

  其中,位于宁夏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天通银厦新材料有限公司自2015年投产以来,积极布局蓝宝石市场,成功完成了现有厂区升级改造与技改投产,从而有效带动当地的就业增收和政府税收,公司也被授予全国就业与社会保障先进民营企业称号。

  今天,企业与外部世界的共生关系越来越紧密,该如何构筑生态护城河?

  天通的做法是:以党建为引领,不断滋养高质量发展的红色“芯”动力,全产业链布局,培育一批具有高成长性的创新企业,吸引一批行业细分龙头企业入驻天通泛半导体产业园,孵化一批快速成长的科技型企业并助力其成功上市,推动形成区域产业链上下游集聚和规模化发展。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指出: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企业亦然。生态型企业成长的过程,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从一棵树到一片森林”的过程。作为行业领军企业,除了建设好天通泛半导体产业园,目前,天通还与中西部的10多家子公司形成了电子信息产业的“生态圈”,合作合伙融合、共创共享共赢,通过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的深度融合,为中西部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持续提供动力。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作为“先富群体”,是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

  “如果说做强企业自身的本质是将蛋糕做大,那么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发展就是一个把蛋糕分配好的过程。”潘建清说,民营企业在响应共同富裕的过程中,龙头企业要发挥优势,带动上下游企业做大产业集群。

  以天通为例,在自身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近年来,天通加强对口援助中西部地区发展,已扩张磁性材料上下游和蓝宝石相关产业至安徽六安、四川成都、宁夏银川,累计投入30多亿元,安排当地就业1200余人。

  专家点评

  秉持国之信念,传承家之情怀,基业常青。天通,一家曾名不见经传的浙江民营企业的成长,凝聚了新老一代中国民营企业家勤劳奋进的大智慧,谱写了工业化发展带动数以万计百姓走向共同富裕的时代篇章。纵观天通38年创业史,从一家乡镇小企业发展到中国首家自然人直接控股的上市公司,一次次成长、一次次蜕变的背后,是三代天通人不断的学习与探索、创新与传承、责任与担当。

  实业兴邦,精益求精。天通始终站在实业的立场上,结合世情、国情、省情谋划企业发展方向,不断推动企业成为产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增长的强大主体,进而助力“做大蛋糕”“做好蛋糕”“做优蛋糕”,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夯实物质基础。

  自主研发,创新突破。在科技兴国、科技强国的背景下,天通不断打破传统思维、走自主创新的道路,打造“材料+装备”双核心驱动模式,创造了国际磁性材料的首个国际标准,先后四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产品与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并肩。

  顶天立地,责任担当。天通认真贯彻乡村振兴“千企结千村,消灭薄弱村”专项行动部署会议精神,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潘建清带头与集体经济薄弱村结对,投身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我省乡村振兴走在全国前列赋能。

  红色传承,时代使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天通始终为地方发展创造可持续发展内生动能,结合地方特色逐步打造一批红色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复合型旅游产品和线路,塑造红色动力品牌。

  在天通,中国人骨子里特有的不服输与新生代企业家精神交相辉映,不断催生出世界级的优质产品,以信仰的力量,加速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迈向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

  ——浙江数字化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 陈川博士

  (本版图片由天通提供)


浙江日报 专题 00008 坚守主业不动摇
实现发展“高质量”
2022-12-27 浙江日报2022-12-2700005;浙江日报2022-12-2700016;浙江日报2022-12-2700011;浙江日报2022-12-2700007;浙江日报2022-12-2700013;浙江日报2022-12-2700015;浙江日报2022-12-2700019 2 2022年12月2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