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务必”:
正当其时的庄严宣告
党的二十大报告郑重要求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从“两个务必”即“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升华到“三个务必”,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史教研部主任罗平汉。
提出“三个务必”的历史必要性
吴晔:党的二十大为什么要将“两个务必”升华为“三个务必”?
罗平汉:这个问题要从“两个务必”的提出开始寻找答案。“两个务必”是在中国革命即将全面胜利、新中国即将诞生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为使广大革命干部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艰苦奋斗的精神,避免被敌人的“糖衣炮弹”所击中,从而“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毛泽东同志明确提出“两个务必”,告诫全党“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可以说,这样的关键时刻,“两个务必”在全党发挥了重要的思想引领作用。
时间放到现在,经历了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中国站在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历史起点上,党也肩负着全新的时代使命,需要继承“两个务必”这个“传家宝”,需要赋予它新时代的生机与活力。在新时代“赶考”路上,如何让我们这个有着9600多万党员的百年大党保持清醒和坚定,延续百年辉煌,是摆在全党面前的现实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郑重宣告,我们已经找到了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党的自我革命,而“三个务必”正是党在新时代推进自我革命的具体体现。
从“两个务必”升华到“三个务必”,一脉相承的是中国共产党居安思危的意识和自我革命的勇气,生动体现了党传承党的优良传统的历史主动和善于总结历史规律的历史自觉。
“三个务必”的深刻内涵
吴晔:在迈向新征程的关键节点上,“三个务必”的提出,具有怎样的现实针对性?
罗平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三个务必”正当其时。“三个务必”结合了中国历史治乱兴衰的教训,结合了党历经沧桑而风华正茂的优良传统,结合了新时代十年全面从严治党的探索实践,其内涵既包括党对现实的清醒自觉,也包括对未来的未雨绸缪。“三个务必”在思想上要求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保持谦虚谨慎,在行动上要求全党艰苦奋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体现了精神层面和实践层面的高度统一。
谦虚谨慎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本色,艰苦奋斗是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在“两个务必”基础上新增的内容,但它们的精神源头自党创立之初即有之,是党百年未变的政治本色。站在新征程上,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将是长期存在的,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如果稍有松懈,甚至背离初心和使命,其后果可想而知。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相伴而生。中国共产党人依靠斗争精神,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功,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我们更须迎难而上、以大无畏的精神勇敢地面对各种风险挑战,做到既敢于斗争,又善于斗争,不断增强斗争本领、提高斗争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