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联学”助推富美新征程
徐晟昱
近日,德清县康乾街道理论教育活动在新琪村文化礼堂举行,活动将村里的种植户、新乡贤、农创客们拢到一块儿,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题,大家一起谈体会话梦想。
自浙江工业大学莫干山校区落地德清后,“环浙工大创新经济圈”起步成型,富民强村新画卷徐徐展开。近年来,作为浙工大莫干山校区所属辖区街道,康乾街道统筹资源、找准跑道,通过“校地联学”这一小切口,传递新时代文明实践“大能量”,推进理论联学、理论宣讲、理论实践三大工程,让群众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理论教育“走新”更“走心”。康乾街道联合浙工大莫干山校区,创新建立了“青联宣讲团”,创设“青年潮评社”、“思源”工作室、青年学习小组“正午思享会”等,进一步提升大学生、青年干部的理论水平;同时,还组织街道党员、大学生以及青年教师创作“理论脱口秀”小剧场、理论快板、“板凳课堂”、“庭院课堂”以及“工地课堂”等,采取“理论+文艺”等多种形式让党的理论、政策走进千家万户。
这几年,联合村借助街道知联会、新联会、乡贤参事会等资源优势,聘请了环境学院副教授汪达作为“教授河长”,为每个小微水体专门定制了水生态系统修复方案。今年以来,街道与浙工大联合创办的“教授课堂”,已开设短视频制作、英语口语、生物作息、科学施肥等类别共30课时,覆盖辖区群众1500余人。
“校地联学”模式释放的红利,不仅充实了农民的“精神食粮”,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乡村。
“环境科学专业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需要不断学习、实践,不仅要从书上学,更要去企业和农场学。”钱海丰是浙江工业大学环境学院的一名教授,一有机会,他便会带着学生“钻”进农场、果园和苗木基地,查找植物生长过程中会产生的环境问题,在实践中教学。村村有看点,处处是景观。“校地联学”,不仅仅是理论学习,更是一条精神富民线、绿色生态线和乡村振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