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安 “浙江之心”涌动绿色脉搏
陈勇彪 楼俊俊
仰望天空,是一望无垠的蔚蓝;俯瞰大地,是沁人心脾的绿意。无论何时走进磐安,目之所及,皆是宜人风光、和谐美景。
磐安,被誉为浙江“群山之祖、诸水之源”,钱塘江、瓯江、曹娥江、灵江四大水系由此发源,天台山、括苍山、仙霞岭、四明山等山脉由此绵延,是名副其实的“浙江之心”。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尊重自然的生态理念,使磐安一路斩获全国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生态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等称号。
进入新时代,磐安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实施“生态富县、生态富民”发展战略,部署开展“五水共治”、无废城市创建、美丽城镇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作,走出了一条“好风景带来好钱景”的绿色发展之路。
打造美丽城镇
让“诗和远方”照进现实
当夕阳吹灭最后一丝余晖,文溪两岸华灯初上,带着丝丝凉意的晚风自水面吹来,漫步在绿道上的游客与居民,一同陶醉在这旖旎山色、潋滟水光与人间烟火中。
穿城而过的文溪,见证了一座县城的悠悠历史。近年来,在美丽城镇建设中,文溪也焕发出新的生机。经过几年的拆迁改造,原来的矮旧房屋不见了,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滨水景观带串联起浙江之心桥、祗玉阁、塔山、海螺山等标志性景点,自然与人文景观相互衔接,深度交融。
县城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美丽城镇创建既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高质量推进“百镇样板、千镇美丽”工程的举措,也是磐安深化美丽蝶变的内在需要。3年来,磐安的美丽城镇创建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前列,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被评为省级优秀县。县城也是链接城乡融合发展的枢纽节点。磐安将美丽城镇建设作为带动乡村振兴的主引擎,推动镇村互促共荣,走出了“镇村联动、融合发展”的山区县美丽城镇新路子。
截至目前,磐安所有14个乡镇(街道)和1个规模特大村通过省级美丽城镇考核,其中安文街道被评为美丽城镇建设山区县县城城镇省级样板,尖山镇、新渥街道、方前镇、尚湖镇被评为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省级样板,云山成为全省第一个特大规模村美丽城镇,台地一体化融合发展、台账资料整理两项工作在全省推广。
2022年是浙江美丽城镇建设的收官之年。进入冲刺阶段,磐安以打造“工农互补、文旅互促、城乡融合、全域美丽”的新时代美丽城镇为目标,按照“五个美”“十个一”的总体要求,科学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担任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将美丽城镇建设列入全县十大民生实事之一;
将美丽城镇项目纳入“一图三色五指数”智控平台管理,以进度量化、指标可视化倒逼落实;
出台美丽城镇建设首席设计师和驻镇规划师制度,发挥专家技术决策和现场指导作用,有效解决人才短缺、技术薄弱、管理缺位的短板……
在奋斗者的绘笔下,“诗和远方”的美好蓝图正一步步照进现实。
呵护“绿水青山”
让鸟语花香扮靓生活
2021年5月,磐安在“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浙江主场活动的启动仪式上,接受浙江省生态环境厅授牌,成为全省首个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建设试点县。9月,生态环境部与浙江省人民政府签订的《共同推进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合作协议》将“支持浙江开展磐安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列为合作内容之一。10月,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COP15)昆明年会上,磐安作为全省首个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试点亮相浙江馆线上展示。
试点为何落在了磐安?
一方面,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多样的生态系统类型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动植物资源。另一方面,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万物和谐共生共荣,早已融入城乡建设的肌体。
近年来,磐安开展“净水”“净气”“净土”整治行动,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无废城市创建。严格环境执法,严厉打击违法行动,加大对重点排污企业的督查力度。“绿剑斩污”下,今年1—11月,全县5个县控以上功能区和6个出境断面平均水质均达到Ⅱ类及以上,达标率100%,城市水质指数排名金华市第一,省级跨行政区域交接断面水质考核结果连续第6年获评优秀。
生态修复工程中也增添了更多生物多样性元素。在防洪堤美化和堰坝改造过程中,通过清水型水体生态修复、功能型水生植物选择与配置、生态叠水设施引鱼洄游等措施强化水生态系统构建、管理与维护;在山体修复过程中,以县城塔山、海螺山等5座森林公园建设为重点,重建植被群落。
在产业发展中,磐安创造性地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相结合,探索更多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新模式。如,依托目前国内唯一以野生药用生物种质资源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盘山自然保护区,加快推进大盘山名山公园建设,努力打造浙江大花园建设的山区样板。搭建集观光旅游、种植技术培训、学术交流于一体的“智慧药园”,面向广大民众普及药用植物知识与数字化中草药栽培加工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龙山社区等地围绕未来社区建设,开展自然化改造,提升辖内绿地面积比例、增加乡土物种引种种类,合理布设鸟类、昆虫定居繁衍的空间,并广泛开展生物多样性科普宣传,制定奖励机制,每年评比“生物多样性保护突出住户”,让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种子扎根在人们心中。
政府、企业与民众广泛参与、共建共治,成效显著。目前,磐安境内共有野生植物1612种、野生动物281种,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45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14种。
推进全域旅游
让“共富之花”常开长盛
“谁能想到,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作为尖山镇乌石村里最早的一批农家乐老板,张金杰感慨万千。20多年前,乌石村还叫管头村,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穷乡僻壤。因为经济落后,村民只能到处采挖地下的玄武岩砌墙造石屋。随意采挖加上过度开垦种植,又进一步恶化了村庄环境。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要在“山”“水”上做文章,绝不能走恶性循环的老路子。村干部痛定思痛,及时转换发展思路,退耕还林、改善交通,更将当时采挖乌石的无奈之举变成旅游开发的“点金之笔”,大力发展农家乐。如今,全村共有农家乐190多家,4200多张床位,集体经济已经达到100多万元,成为了“金华农家乐第一村”。
“身心两安,自在磐安。”这些年,磐安把旅游作为富民强县的战略性产业,将文旅产业专项扶持资金从每年800万元提升至5000万元,先后出台三轮全域旅游扶持政策,以空前的力度为旅游发展提供支撑。2016年启动全域旅游创建后,更是把推进全域旅游列为由县委书记和县长谋划、共同推动的“一号工程”。孜孜不倦地灌溉之下,磐安旅游业全面开花、蓬勃发展,实现了量与质的双重突破。
进入新时代新征程,“文旅+”跑出了新速度,新业态层出不穷,产业链越做越长。
阳光明媚的周末,双溪乡西溪畔的樱花卡丁车游乐场上,5台卡丁车在跑道上急速飞驰。在刺激的失重感中,一周的压力仿佛得到了释放。
把准消费需求的风口,双溪乡不断引进烧烤露营、漂流、卡丁车、野钓、水上乐园等新业态,樱花主题公园、金鸡岩景区、樱之缘农旅综合体等重点项目招引落地,乡村旅游加速发展、文旅产业破茧起势。全乡游客接待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从2017年的不足3万人次、不到300万元,跃升至2021年的超48万人次、近4800万元。
“全域旅游”有力拉动了乡村振兴和富民增收,正为磐安推进共同富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尤其在当下,产业韧性十足,反哺经济的作用日益凸显。今年1—10月份,磐安全县累计接待游客234.0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6.74亿元,“磐安山居”品牌擦得更亮;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创新“三项机制”,探索乡村农家乐全域发展新模式》入选金华市第三批共同富裕最佳实践案例;普惠性、均衡性更强,“共享农屋”、图书馆等空间资源,炼火、锡雕、竹编等非遗项目被唤醒,在激活“致富”基因的同时,也滋养了当地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本版图片由磐安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