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全域治堵,奋力争创“畅通交通”领先典范
镇海:十年谋一“畅”
李 华 徐雨竹 牛泽晖
从昔日滨海小镇迈向现代宜居新城,从传统工业基地迈向科创新高地,过去十年间,镇海城市能级不断提升,功能持续完善,品质日益提升。
城市发展,交通先行。今年是镇海区第二轮五年治堵行动收官之年,也是宁波镇海实施治堵工作的第十年。
十年谋一“畅”。过去十年间,镇海2号线、5号线等轨道交通线路串点成线,三官堂大桥联通甬江两岸,一系列重大交通工程投用,全面拉开城市框架,构建“内畅外联”的交通大格局;“轨道+公交”“公交+慢行”等绿色交通体系不断丰富,城市路网、停车、慢行等交通子系统不断完善,一系列治堵保畅新举措,攥指成拳,形成全域治堵常态长效管控新格局。
治堵保畅没有休止符。面对城市不断发展带来的新考题、新任务,镇海交通人因时而动、主动接招,加紧筹划新阶段治堵良方,奋力争创全域“畅通交通”领先典范,为镇海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科创强区、品质之城建设提供关键支撑。
以增促减
打通关键拥堵节点
十年间再造一座新城。近年来,镇海城市化快速推进,人口持续增加,带动机动车保有量较快增长。截至当前,镇海已登记私家车(9座以下)近13万辆,交通拥堵问题日益显现。
城市发展做加法的同时,如何做到交通拥堵做减法?为了解好这道数学题,2012年,镇海由区长挂帅,成立交通治堵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于镇海区建设交通局,指导全区开展治堵工作。
以增促减,是镇海的解题方法。自2017年起,镇海区委、区政府逐渐加大要素保障力度,逐年安排财政资金专项拨款,由镇海区治堵办(区建设交通局)牵头实施区级拥堵节点改造,重点包括拥堵路口、学校片区等,着力破解交通出行领域“老大难”问题。
为推动区域增畅,镇海区治堵办还以“民选民评”堵点乱点治理为抓手,联合区公安交警、区综合执法局等部门及属地政府,深入实施拥堵点域的综合整治,改善拥堵路段、交叉口通行能力。
近年来,镇海区治堵办牵头编制《镇海区“十四五”交通治堵规划研究》等一批大型专题规划7项,联合各成员单位立项、实施治堵专项工程近30个,改造以明海路与庄市大道、镇海鲲池小学等交通矛盾突出的城市拥堵节点50余处。
如为了破解明海路与庄市大道的交通堵点,镇海多部门联动,多次实地勘察,根据实际情况,研究设计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改造方案。通过取消非机动车道上的公共停车位,移除道路中央绿化带并“扩容”车道,极大地缓解了通行压力。
根据《2021年度中国城市通勤高峰拥堵榜单》数据,在汽车保有量超300万级城市中,宁波以1.396的通勤高峰拥堵指数、36.58公里/小时的通勤高峰实际速度,成为“最不拥堵”的城市。而从宁波市六区和四个县市区的评比结果来看,镇海区畅通情况始终名列前茅,交通治堵考核成绩在全市11个县市区始终位列第一梯队。
变堵为疏
健全绿色出行体系
治堵如治水,宜疏不宜堵。
变被动治堵为主动疏堵,近年来,镇海区贯彻公交增优、路网增强、停车增量、区域增畅、管理增效、全域增联、宣传增力七大策略,系统改善交通拥堵状况,努力打造“设施更加完善,出行更加绿色,管理更加高效,服务更加优质,治理更加智慧”的城市交通服务体系。
2020年,三官堂大桥正式通车,成为镇海连接城市核心区的新通道。但是,大桥通车后的大流量,也势必对连接大桥的明海大道造成冲击。
充分预见了这一情况后,镇海区治堵办对标大桥实施进度,预先开展了沿线交叉口改造提升工作,并在其贯通前全面完工。通过整治路面病害、调整路面标线、增加出入口车道等措施,优化明海大道通行能力。专业单位评估结果表明,这一改造卓有成效。
通过推进路网增强工程,近年来,镇海加快构建外联内畅的现代道路网体系,推进“两环两射联”高速路网、“两横三纵”快速路、“十横十纵”干线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路网整体运行效率。
同时,通过全域增联,推进“四好农村路”全域覆盖,实现农村公路路网更完善,通行更安全,服务更舒适,环境更美丽,体制机制更优化,融合发展更有成效,治堵发展成果城乡共享。
在交通硬件供需矛盾突出的背景下,科学引导百姓改变出行方式是破解交通拥堵的关键一招。
为此,镇海大力推进公交增优工程,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完善站点接驳,推进公交线网优化,以公共交通品质提升为抓手,持续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公交为基础”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网络。
12月1日10时,宁波轨道交通2号线的二期后通段正式开通,标志着长达36.8公里的2号线正式全线贯通运营。截至今年底,镇海区轨道运营里程将达到11.7公里,运营站点将达到5个。为进一步方便公交地铁无缝对接,紧随其后,公交接驳方案也提上日程。公交部门将对2号线二期后通段沿线及周边的公交线网布局、运营组织、接驳设施等进行调整,优化完善清水浦站、枫园站等一批“停车+换乘”场地3处,接驳效率不断优化。
此外,镇海根据客流走向和群众需求,对常规公交班线开展优化,推动专线公交、定制公交发展,全力提高公交出行占比。今年与企业合作,试点新辟往返主城区职工通勤班车线路1条、职工接驳专车线2条。
以智谋治,巩固治堵长效机制
交通治堵,贵在长效。
为了实现治堵成果长效化,镇海以数字浙江建设为契机,全面提高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手段的现代化和智慧化,提升城市交通运行效率,强化堵点乱点整治,促进畅通运行。
强化科技治堵,镇海全面推进城乡交通治堵三个全覆盖工作,提高交通信息化管理水平。通过采取交通信号灯配时优化、道路流量分析与调优、科技设施提升等方式,镇海持续推进智慧交通建设。
目前,该区路口电子警察和视频监控覆盖率近99%,极大增强城乡交通组织管理覆盖力度;严管严治重点道路,路口机动车守法率达到95%以上,主要路网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隔离护栏等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率达到100%。同时,镇海强化交通秩序管理,从严治理“乱停、乱行、乱占”等交通乱象,加强重点路段交通组织疏导和重点车辆整治。
“行车堵”和“停车难”,城市交通出行问题的一体两面。在治理交通拥堵的同时,镇海创新机制、充分运用智慧化手段,缓解城市“停车难”问题。
2018年开始,镇海区治堵办牵头开展缓解“停车难”工作。2019年,该工作被列入镇海区民生实事工程。2020年,在镇海区交通治堵工作成效基础上,由镇海区建设交通局、镇海区综合执法局、镇海区公安交警大队、镇海文旅集团下属广通停车管理公司等治堵办核心成员单位组建“停车办”,定期以联席会议模式集中破解老旧小区、学校医院等广泛存在的静态交通矛盾。
镇海大力开展智慧泊位建设,通过收费杠杆调控停车需求。自2019年下半年谋划启动泊位智慧化改造工程,至2020年8月东邑路第一批47个泊位成功运转。
截至今年12月,在镇海区公共停车泊位近7500个基础上,已实现路侧泊位智慧改造6549个,其中路侧泊位4927个,区内收费路段86条,泊位智慧化率近87%,改造后典型路段的路内收费车位高峰周转率达到15,成功实现了还路于行、平衡需求的初衷。
同时,通过新增、配建和挖潜改造相结合的方式,因地制宜推进停车设施建设。近年来,镇海累计新增居住小区、商业综合体等配建型车辆泊位1.2万个,公共停车位1400余个,改造老旧小区停车位3000余个。
为盘活存量停车资源,镇海还积极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错时共享”车位建设,率先完成区综合执法局、区建设交通局、蛟川街道办等8家单位的改造试点,向周边居民推出夜间共享车位近400个。
久久为功,善作善成。聚力品质之城建设,镇海正持续推进交通出行更加绿色,交通运行更加高效,交通治理更加智慧,全域发展更加融合,努力营造顺畅、高效、品质的交通出行环境,奋力争创“畅通交通”领先典范。
(本版图片由镇海区建设交通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