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今日丽水

红绿融合 “绣”出新景

  舒海龙 叶春笼

  12月6日,青田县万山乡万山村的红色研学基地项目开工建设,然而谁都想不到,这个项目周边原先还是大小不一的猪牛栏,也是村民避之不及的露天养殖场。仅仅两年时间,万山乡以美丽城镇建设为抓手,这64个猪牛栏在“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综合整治下全部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宽敞的停车场、栽满鲜花的花坛以及红色研学基地项目。

  万山村居于群山之巅,沿山峦设居,是青田县最著名的革命老根据地,曾是红十三军、红军挺进师游击活动浙南重要根据地,有青田的“井冈山”之称。去年来,万山村以“五水共治”为突破口,以“找寻查挖”为抓手,凭借着独有的红色资源,把治污水和红绿融合项目结合起来,把牛栏变成停车场、猪栏变成花坛,还积极谋划建设了红色研学基地、红色康养小镇、“万山红谷”旅游区等项目,以此引爆农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旅游经济。

  “我们把猪牛栏拆除后,由乡强村公司带头发展红色旅游项目以及绿色产业,在沿线种养高山茶、覆盆子、蜂蜜等特色农产品。”万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潘荣介绍说,通过“三改一拆”“五水共治”,万山村乃至周边乡村的环境都实现了大变脸,不仅每天来体验红色旅游的游客比往常翻了一番,当看到这里的好山好水后,绿色健康的农产品也成了游客争先采购的“香饽饽”,这让不少村民看到其中的商机。

  抓住产业发展的机会,村民叶巧在村里建成了占地140亩的五十步覆盆子基地,不仅实现了生态价值的转化,鼓起了自己的腰包,还带动村民增收,仅去年支付村民帮忙采收的薪酬就达到18万元。“我们把脏的乱的都拆了,把水弄干净了,环境变美了,以‘红’引人,以‘绿’留人,让这个村庄更美、更有内涵,农民奔向共同富裕的信心更足了。”对于未来的发展,叶巧期待满满。

  据了解,为了更好地推动农旅融合发展,奋力打造高质量共同富裕村级样板,万山乡还通过流转1700余亩闲置土地,建设稻鱼米基地500亩、高标准梯田耕地提升700亩、高山蔬菜基地820多亩,大力发展万山红米酒、蜂蜜、笋干、番薯粉等特色产业。今年以来,仅这些农产品的销售额就达到189万元,其中为村集体经济增收90.6万元。

  借力“五水共治”助推红绿融合发展,仅是万山乡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乡党委还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在全乡上下查漏洞、补短板,重点针对城郊结合、乡村农田等治水薄弱区域,分别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等行动,不仅成功创建了市级“无违建乡镇”,市级“卫生乡镇”,还排查整改了农村生活处理管网6.3公里、建设污水终端处理设备19个、拆除猪牛栏117个,受益农户数260余户。


浙江日报 今日丽水 00019 红绿融合 “绣”出新景 2022-12-20 浙江日报2022-12-2000005 2 2022年12月2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