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表述让人眼前一亮——

信心,从读懂信号而来

  “依法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恪守契约精神”“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结束后,会议上的金句迅速成了热点。它们和每个人息息相关,不管是扩大内需、民营经济、平台经济,还是房地产、高校毕业生就业等,表述让人眼前一亮。

  非同寻常的时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定调备受瞩目。信心,就从读懂这些信号而来。

  “购物车”的地位

  近三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扩大内需都被放在重要位置,但从未像今年这般重要。

  会议共5次提到“内需”,在明年经济工作部署中,“内需”被放在了首位。

  促消费是扩大内需的重中之重——会议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大家怎样才愿意花钱?一位网友说到了点子上:现在有钱,预期有钱。

  疫情三年,供给侧收缩产能、降低投入成为惯性;老百姓则是喜欢把钱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所以,把扩内需、促消费放在首要位置,非常必要。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叶建亮表示,消费不像投资,靠推动政府和企业扩大投资就可以有明显效果,“要刺激消费,功夫不在消费本身,而在消费之外。”

  消费增长乏力的背后,其实是经济发展的质量问题。劳动生产率不高,个人创造的产值不如发达国家,进而造成劳动报酬占GDP比重没有显著增长,老百姓的收入和信心不足。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这份文件与会议均提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这给下一轮扩内需定下方向——在需求侧和供给侧协同发力,通过制度性改革来释放国内消费潜力。

  这次会议在提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之后,紧接着的就是“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两件事其实就是一件事。”叶建亮说,要提高居民收入,就得强化创新引领,优化资源配置,这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等各种要素的配置,提高要素生产率。尤其是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劳动报酬自然也提高了,促进消费才有更坚实的基础。

  “两个毫不动摇”的决心

  会议讲到民营经济时,出现了亮眼的新表述。

  比如,针对社会上对我们是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不正确议论,必须亮明态度,毫不含糊。

  不能让不正确议论影响发展大局!语气说得很重。

  近些年来,全球遭遇经济增长瓶颈、国际地缘政治冲突,民营企业的日子不好过。

  不少人对民营经济的态度,出现以前叫人家“小甜甜”,现在叫人家“牛夫人”的转变。

  此外,我国对资本市场中的乱象、违法违规行为予以了更加严格的管理。

  市场上一些疑虑由此产生:加强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民营企业是不是要“凉凉”?是不是国进民退?

  这些论调不主流,但会扰乱人心,使市场预期的确定性变弱,对经济恢复发展尤为有害。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调整,民营经济打开发展空间,中央的坚决表态,意义重大。

  “能感受到现在中央对民营经济足够重视!”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发现,最近各地党政一把手都在走访民企,召开研讨会、座谈会。

  围绕民营经济,会议中还提到,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思想纠错加上行动支持,民营企业必将更加安心。

  “我们对于民营企业的态度,对于资本的态度,应该以法律为标杆,而不能因为经济的周期性变化而发生变化。不能经济形势好了是一种态度,经济形势差了又是一种态度,要打造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这是民营经济主体形成长期稳定预期的最重要因素。”国家高端智库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史晋川说。

  “平台经济”的潜力

  会议围绕“平台经济”只讲了一句,但极其重要。

  会议提出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这是鼓励平台企业健康、规范发展的重要信号。

  有不少网友关心,对比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主基调,态度掉头了吗?

  这不是一回事。

  两年前,平台资本的无序扩张造成了诸多市场乱象。网约车平台的“一家独大”、社区团购的“羊毛战”,平台生态里的中小商家遭遇潜规则,成为平台维持自身市场份额的牺牲品。

  针对一些领域出现资本无序扩张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防止资本野蛮生长等一系列要求。

  “严管”就是“厚爱”,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才能行稳致远。

  这些年,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承担社会责任方面,展现出较大潜力:正在进行的卡塔尔世界杯,抖音成为持权转播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直播战略合作伙伴;这几天,京东、菜鸟陆续出动上千名快递小哥定向增援北京市内的快递配送工作;疫情三年,盒马、叮咚买菜、美团、饿了么等线上平台成为市场保供的中坚力量。

  所以,中央的态度绝非“掉头”,而是“加油”。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曾提到,这些经历让我们认真思考,在更广阔的宏观环境下,如何与社会各界、合作伙伴和谐共处,如何和利益相关者形成良性互动,如何让我们的平台跟社会发展更加同频共振。

  “平台经济”的发展要在“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的框架之下进行,而“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的新提法,更寄望于平台企业把目光放远,在全球产业链和国际分工的发展变化中重构发展新优势。

  “房地产”的风向

  今年是中国房地产深度调整的一年。2023年的楼市走向备受关注。

  会议对此作出部署: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重要的事情说N遍。自2016年首提“房住不炒”以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先后6次强调房地产的民生属性。

  中央对房地产的总体方针没有改变,没有新表述,没有强刺激,“平稳过渡”是政策上限,此前市场传言的包括拿掉“房住不炒”在内的强刺激,被证伪。

  12月15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第五轮中国-欧盟工商领袖和前高官对话上发表书面致辞,重提“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20多年来,房地产是否是支柱产业的争论,一直是行业风向标。重提“支柱产业”,表明了中央对房地产的态度。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房地产政策是放在了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的内容中的,并特别提到了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浙报传媒地产研究院院长丁建刚说。面对房地产行业的深度调整,防风险依然是2023年的重要任务。

  不知道恒大,有没有感觉自己被cue到。

  “毕业生”的保障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不久前,B站裁员登上热搜,被裁的员工不少是刚刚拿到offer的应届毕业生。这让网友直呼:读完大学发现自己变成了“咸鱼”。

  中央要让毕业生更有保障。

  会议提出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教授毛振华指出,今年以来,在三重压力下,叠加俄乌冲突和新冠疫情的影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突出的就业压力使得“保就业”成了当务之急。

  会议提到高校毕业生,是因为这个群体的就业需求侧和供给侧受到了双重挤压。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月份以来,16岁至24岁劳动力城镇调查失业率为17.1%。

  尽管已经比上月回落了0.8个百分点,但据教育部统计,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58万,同比增加82万。

  一边是稍有起色但仍高企的青年失业率,一边是更多的毕业生数量,可谓“压力山大”。

  压力客观存在,但要看到一系列纾解就业“痛点”、打通就业“堵点”的措施正在落地。

  财政部在今年6月已经提出了“八大举措稳就业”的方案,尤其强调挖掘各类企业岗位潜力,实施支持青年就业创业专项计划,强化长期失业青年帮扶,努力创造更多适合毕业生的优质岗位。

  人社部也于今年8月提出“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作为重中之重”,通过强化政策支持、招聘组织、困难帮扶、权益维护以及简化就业手续的方式,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这些政策将让奋斗的青年们更安心。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2 信心,从读懂信号而来 2022-12-19 25200937 2 2022年12月1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