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题

党建引领 综合集成 携手奔富

临海全域打造“共富工坊”助农增收

  一组数据令人欣喜——今年以来,临海市大力推进党建引领“共富工坊”建设,目前已建成来料加工式、定向招工式、电商直播式、农旅融合式、品牌带动式、产业赋能式等各具特色的工坊126家,吸纳就业5948人,承接订单985万件,订单总额达2亿元,发放农户工资5800万元,村集体增收619万余元。

  这是临海针对当地众多劳动密集型企业需要用工、数量可观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希望就近就业之实际,结合共同富裕时代命题作出的精彩答卷,成为我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征程上的一道亮丽风景。

  致富就在家门口

  走进永丰镇留贤村的“共富工坊”,眼前是一片繁忙的景象。在3层的标准厂房车间里,几十台缝纫机有节奏地运转着,几十名女工忙着赶制太阳伞篷布。“在这里干活很方便,家里过来5分钟就到,也不耽误照顾老人和小孩,一天少一点有100多元,动作快点能有200元。”留贤村的村民李秀春满足地说。

  今年6月,永丰镇党委引领推动留贤村将村集体闲置的500多平方米空地改造成“共富工坊”场地,帮助引进工坊“红色管家”,并发动浙江永强集团、临海亨达工艺制品等企业与留贤村共建工坊,吸纳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就业60余人,村集体经济年增收40万元。

  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的愿景,也同样在古城街道生动实践着。

  古城街道艾鑫“共富工坊”靶向聚焦残疾人特殊群体,专门开辟2800多平方米场地,配备车间作坊、康复室、文体活动室等场所,通过定向招工,为30余名残疾人提供轻强度、低技术手工的辅助性就业岗位,平均每人每年收入可达4万元。

  “现在工坊已经成为这些特殊群体的物质保障和情感寄托,通过在家门口就业,帮助他们更好融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努力实现‘共富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古城街道组织委员俞金辉说。

  “共富工坊”建设,是临海深化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的创新探索,通过村(社区)、企业等党组织结对共建,引导企业将适合的生产加工环节布局到农村,送项目到村、送就业到户、送技能到人,有效激活农村闲置资源,在吸纳剩余劳动力、低收入农户“家门口”就业的同时,降低企业生产用工用地成本,推动实现“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的生动局面。

  多方协同聚合力

  在彩灯之乡临海东塍镇,美丽彩灯点亮了群众的“致富梦”。

  东塍镇“共富工坊”综合服务中心内,低收入农户周铭凯正在加紧从事彩灯零部件手工安装。

  “彩灯灯串制作一共有11个环节,人工生产环节占了约50%。其中零部件安装环节简单易学,特别适合家庭妇女、老人‘赚外快’,大家的腰包都鼓了。”东塍镇党委书记赵加法说。

  今年以来,东塍镇党委坚持以彩灯产业为核心,统筹打造集供需对接、展销、服务、就业为一体的“共富工坊”综合服务中心,内设低收入农户工坊、彩灯发展展厅、招聘市场、创意实践基地等功能区。同时,建立完整的上下游彩灯产业链储备库,并定期梳理企业外加工业务和用工需求,建立“供需清单”,由服务中心统一匹配、对接、派单。目前已下发工坊订单32万件,带动全镇800户农户实现户均增收2.5万元。

  “共富工坊”作为新生事物,要想办得实在,运转得好,各类要素保障必不可少,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党组织的坚强引领。临海通过党建引领,有机整合全市组织资源、发展要素、治理力量,形成了市委统筹主导,组织部门(两新工委)牵头抓总,职能部门、镇(街道)、村(社区)、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等协同推进的工坊建设路径,有效弥补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弊端,激活党建引领致富带富效能。

  为统一整合供需订单,有效对接企业、农户供需两端,临海积极开展职能部门、产业链、村企党建联建,成立专门服务工坊运维的国资公司和镇(街道)股份经济合作联社,开发“服务、管理、信息、效益”四维融合的数字化平台,健全完善本地资源、供给需求、政策支持、农村剩余劳动力(低收入农户)“4张清单”,推动企业所需与村情民情精准对接。针对工坊订单不稳定问题,在全省率先组建“共富工坊”企业联盟,吸纳休闲用品、彩灯等7大特色行业、40家龙头企业,通过直发订单、压缩环节,最大限度让利农户。同时,临海还积极做好工坊“管”的文章,通过建立“三个一”联系制度,即明确1名镇(街道)领导、1名驻村干部、1名村“两委”委员联系1个“共富工坊”,帮助协调解决具体问题。

  赋能提质求长效

  眼下,正是蜜橘成熟的季节。在涌泉镇直播孵化基地里,“甜美带货”蜜橘直播大赛正在火热进行中,28名选手各展神通,通过镜头向大家展示临海蜜橘无籽无渣、皮薄汁多的独特品质,收获网友纷纷点赞。在这场持续两个小时的直播中,累计观看人数达15万人次,实现成交额37.6万元。

  今年以来,涌泉镇党委通过建立直播孵化基地,定期为工坊农户提供直播技术培训,加快挖掘培养一批电商人才,实现农户职业技能、柑橘品牌效益双提升。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家门口创业圈”“共富学堂”等技能培训12场次,覆盖农户600余人次。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临海聚焦村集体和群众创富技能提升,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联动镇村企党员组建工坊帮扶团,通过“党员直播室”“流动导师团”“驻点技术指导师”等,帮助工坊负责人、加盟农户提升直播带货、生产加工等能力。设立共富研学院,启动工坊“致富头雁”培育计划,培养有技术、善经营、懂管理的工坊“红色管家”60余名。

  如何实现工坊长效增收,不断提升本土特色农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是关键。

  在涌泉镇“忘不了共富工坊”里,全省第一条6通道柑橘数字化分选线自动选拣着。时鲜橘子滚落输送带,经过360度图像识别、近红外光谱分析等现代化技术无损检测和精准筛选,分拣出大小、甜度、酸度品质不同的橘子。据负责人介绍,他们面向临海市20余万亩柑橘基地提供代加工分选,差异化分选后,农户每公斤橘子至少增收1元,农户收入月均增加3000元。

  一子落,全盘活。“共富工坊”温暖着这座城市,未来可期。

  专家点评

“共富工坊”星火燎原

助力实现“共富梦”

  “共富工坊”已经成为浙江省“扩中提低”促共富的有力抓手。从临海的案例可以看出,“共富工坊”取得成效主要在于:一是“共富工坊”有需要。切实“以人民为中心”,优先解决“共富路”上困难群众,特别是低收入农户、剩余劳动力的增收问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特别强。二是“共富工坊”有助力。得到多方合力推动,党建引领、企业帮联、专家帮扶,政府、企业、村社党组织、农户一个都不能少。三是“共富工坊”有发展。一批产业基础好、发展模式优的工坊可以培育成“小微企业”,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地方特色鲜明的工坊可以培育成“互联网企业”,通过数字化场景应用,还可以发展成数字工坊、智慧工坊。“共富工坊”如星火燎原,迅速在浙江大地复制推广,必能助力实现“共富梦”。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张颖)

  (图片由临海市委组织部提供)


浙江日报 专题 00012 临海全域打造“共富工坊”助农增收 2022-12-16 浙江日报2022-12-1600006;浙江日报2022-12-1600008;浙江日报2022-12-1600011;浙江日报2022-12-1600012;浙江日报2022-12-1600015 2 2022年12月1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