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望海:让群众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徐丹萍
近年来,嘉兴海盐县望海街道在推进物质共同富裕的同时,不忘精神富有,通过将学堂开到工厂车间、田间地头等方式,让群众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完善阵地矩阵“就近学”。望海街道坚持以公众需求为导向,持续加大对公共文化的投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建成占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的街道文体中心,打造了集文化阅读、体育健身、兴趣娱乐等于一体的省特级文化站,真正实现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4000平方米,近3年人均文化活动经费35元以上。
此外,在文化礼堂全覆盖的基础上,望海街道打造了“一院两屋四提档”,即打造一个老集镇“乡贤戏院”,居民不出远门就可以赏戏、看演出;把文化书屋建在两个美丽乡村点上,融情于景、以文化人;对四个村社区文化礼堂进行“提档升级”,实现辖区居民均能在“15分钟生活圈内”开展文化活动。
近几年,望海街道不断通过建设企业文化俱乐部、职工技能课堂、田间学堂等多种途径,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扩大学堂的覆盖面。目前,已有12家企业和社会主体参与,建立企业文化俱乐部、技能课堂、职工书屋等15处,让职工和群众可以就近就地学习。
强化师资队伍“领着学”。望海街道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思维理念,主动对接上级系统、部门,积极沟通引进品牌资源,建立乡村振兴学院、现场教学实践点。同时,发挥在外乡贤优势,与市委党校、嘉职院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将优质师资力量下沉学堂,丰富教学内容、提升现场教学的质量。目前,已签约市县优质师资10人,开设现场教学点4个。
望海街道还坚持生产、培训两手抓,以人岗相适、精准滴灌原则,举办年轻干部“四炼”成长营,确定周一固定培训日,创新实施“必修+选修”“研讨+竞赛”的学分制培训模式,培养锻炼优秀年轻干部,做大年轻干部“蓄水池”。截至目前,已开展6期课程。此外,该街道还主动提供优质资源,为各类文化爱好者、民间手艺人、社会组织的进驻提供便利条件,吸引入驻,进一步增加课程的多样性。现已吸引县户外运动协会、县武术协会等3个县级协会入驻,签约烙画、尺糕等5位非遗传承人,李平、任平等一批县级文学、书画界名人在礼堂开设工作室。
不久前,在望海街道永福社区荷花池内,举办了一场非遗尺糕体验实践活动,吸引了20多对亲子参加,手艺人王小丽现场为大家演示了尺糕制作方式。今年,该社区推出“拾艺元味”福文化党建品牌,进一步密切美丽乡村与元味农耕农创园的互联互通关系。
创新教学形式“方便学”。针对不同年龄段、类型的群体,望海街道开展了“伴我成长”“和我一起学”等系列课程,通过“菜单式”服务,由家长和群众提出课程需求,街道提供场地、聘请专业师资力量教学,由“要我学”到“我要学”转换,点单式服务满足不同群众的个性化需求,提升了课程的贴合度,目前已开展系列课程25期197节课,惠及5000多人次。
值得一提的事,望海街道还创新推出职工午间课堂,结合不同企业职工的需求,在午间、晚间的碎片化时间段,将瑜伽、书法、技能培训等课程配送到企业车间,通过教学时空的转换,解决了企业职工“想学而没条件学”的难题。截至目前,已开展课堂进企业瑜伽、书法、八锻锦、法律等公益性培训课程10余期,70多家企业的近千名员工参与。同时,望海街道充分发挥基层群众的集体智慧,引导有能力、有特长、有意愿的职工、农民开设互动课堂,通过“教”“学”转换、既“学”又“教”,提升学习效果。目前,已开设乡贤戏院、睦邻小院以及杜瓜、葡萄、稻虾共养等田间学堂10处,实现资源共享,在互助互学中全面提升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