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峨雪窦山 风景天地宽
高山耸林,飞瀑如雪。溪口雪窦山风景名胜区于1994年列入第三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名录,2010年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回溯其发展历程,从不拘于一山一水,而是着眼全局、放眼全域,大力构筑打造“大名山”格局,有力撬动奉化溪口文旅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统筹利用雪窦名山、山水生态等品牌,风景区管委会积极做好空间全域优化、资源全域融合、管理全域联动三篇文章,推动风景名胜区发展再上新台阶。2021年,风景区共接待海内外游客441.8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2亿元,旅游综合收入24.4亿元。
全域视角,
重塑发展新格局
面对全域旅游新常态,老景区该如何焕新升级?雪窦山给出的解法是做好景区的效率提升及项目扩容,以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为统领,充分挖掘核心景区、重点区块、特色资源,构建名山、名镇、名村联动发展的全域景区新格局,打开增量新空间。
景区发展不能故步自封,要树立旅游整合概念,“跳出景区发展景区”,做好“加法”,抱团发展,通过景城一体化、产城一体化建设大景区。
景城一体,全域开发,不仅打开雪窦山文旅发展新空间,同时也提供了全链条的高质量旅游产品新供给。持续扩大名山规模,雪窦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深入培育壮大核心景区,在恢复寺庵群落的基础上,利用天然矿坑打造文化旅游地标项目,整体搬迁核心景区周边“低散乱”企业40余家,建成浙江佛学院及弥勒文化五大研究基地,名山建设主题项目投资超27亿元。
一子落而满盘活,更多重大项目正在同向发力。目前,溪口正以雪窦山景区为核心,勾画出文旅共生、城景交融的和谐共生新景象。譬如,通过旧城改造、“退二进三”,引进特色街区应梦里等文旅项目;加强景点利用,实施商量岗、徐凫岩、杜鹃谷等一批景点提升改造,开发避暑滑雪、丛林穿越等一批项目,提升风景名胜区旅游新体验。
叠加势能,
丰富文旅新场景
放眼全域,让雪窦山景区实现了更广范围的地域联动、功能互补、体验叠加。
为此,风景区管委会坚持把景区建设与城市建设、乡村建设相融合,以全域文化、全域景观、全域生态为理念,加强传承与保护,推动“人产城文景”一体发展,叠加发展势能,连片构建形成一种文旅消费新场景、新情景和新意境,以更好地满足游客的新体验需求。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那潜藏的文脉,标识着地方独有的文化气质。管委会正以地方文化特色为载体,串联、盘活全域资源,加以多种业态的创新发展,做到衔接与融合,释放出“旅游+”多元叠加效应,为雪窦山景区延伸产业经营链条,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
譬如,“旅游+文化”拓内力,深入挖掘城市记忆、人文符号等文化元素,《梦在武岭》等文化演艺活动即将开放,更多关于雪窦山的记忆正被唤醒;“旅游+景观”提魅力,以“修旧如旧”的理念,开展古镇梳理式改造及武岭西路、武山公园、藏山大桥等节点提升,串联形成景区、古镇、老城一气呵成的长幅画卷;“旅游+生态”促活力,打造“美丽河湖”剡江、“美丽公路”浒溪线、宁波“最美精品线路”名山风景线以及“明山剡水”样板区等风貌,带动栖霞山居、东山花庭等精品民宿“一房难求”,加快形成雪窦山民宿集聚带,为风景名胜区增光添彩。
擦亮雪窦山金名片,溪口正多点连线、以线带面地建设大景区,让民俗文化、地域文化、历史文化在这里交融共生,集聚活力因子,点燃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
高位推动,
打造服务新形象
雪窦山风景名胜区是自然与人文历史交汇的产物,这里不仅浓缩了地域文化的精华,同时还提供了“向内修本领、向外求发展”的转型升级新样本、新经验。
40年砥砺进取,40年迭代升级,之所以雪窦山能够做到“全域发展一盘棋”,关键在于市委、区委高度重视雪窦山景区发展,并调整实行风景区与奉化区“区政合一”管理体制,高层次、高站位、高标准地推进雪窦山名山建设管理,从制度源头夯实要素保障。不仅如此,为了实现景区运营更高水平进步,溪口完成旅游集团改革重组,引进专业运营团队,实施溪口旅游景区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统一运营。
雪窦山历史文化悠久,是奉化最具代表性的地域文化名片之一,蕴藏着无限宝藏。深入开展雪窦山文化基因解码,雪窦山风景区管委会以国遗项目“布袋和尚传说”为原创资源,赋能文化产业发展;同时积极“走出去”,开展对外宣传交流,打响品牌知名度,其中,连续举办的弥勒文化节被评为中国十大品牌节庆,雪窦山宣传片在央视投放50余次,名山影响力不断提升,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同时,雪窦山景区不断加强精细化管理,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以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省级试点为抓手,在全省首创“镇队合一”执法模式,统筹景管、城管、公安等执法力量,建立旅游模块执法清单,推动“智慧景区”等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驱动旅游智慧化管理。2021年溪口景区获“浙江十大数智景区”称号。
(奉化区委常委,名山建设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溪口镇党委书记 刘春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