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污“终端”变“公园” 汩汩清流润心田
温州农污零直排实现从净到美转变
黄丽丽 黄小丹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普惠的民生福祉,人居环境提升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不断升级密切相关。今年,温州全面贯彻落实《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强基增效双提标”行动方案(2021—2025年)》,高水平建设“五美”新温州,深入推进温州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维管理工作。
根据省建设厅安排,今年温州市共有3149个标准化运维任务,截至9月底,实际完成标准化运维3159个,完成率100.3%,提前超额完成任务。温州涌现出一个个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样板工程”,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从“污”到“净”再到“美”的转变。
从瑞安市区向西北方向出发,经过大约20分钟的车程,一座三面环山、中间是一大片农田的村庄映入眼帘:清澈的溪水从村间流过,田野上种植着水稻、蔬菜、瓯柑等作物……这就是位于陶山镇西北角的荣桥村,一个充满乡村气息、环境宜人的生态村落。
从“污”到“净”
农污实现零直排
走进瑞安市陶山镇荣桥村的农污处理终端,只见木色的栅栏围出一小块空间,里面绿茵覆地,与周遭广阔的田野融为一体。很多路过的人,如果不是提前知道这里有农污处理终端,都以为这是个景色怡人的公园。
据介绍,荣桥村3号农污处理终端设施日设计处理能力40吨/天,采用了AAO+人工湿地处理工艺,共接入农户104户。该终端由浙江双良商达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并施工建设,农户污水经终端设施处理后可达到浙江省地方标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33/973-2021)二级标准。排放至边上排水沟后,可以用作农田灌溉、绿化浇灌等,进行回用,达到污水“零直排”。
“在农污处理终端建立以前,我们村的污水都是随便排放到沟里,河里的水都是臭的。”当地的村民说,如今村里不仅建立了一个个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将全村的生活污水进行集中纳管,还将治污终端打造成了“小花园”,成为美丽乡村的“美丽细胞”。如今,流经荣桥村的溪水重新变回澄澈,溪边成排的杨柳,与水面的倒影相映成趣,成了村民喜爱的休闲之地。
荣桥村农污处理终端的变化只是整个温州市创新农污治理模式的缩影。近年来,温州各地开拓思路,创新中水回用模式。如瑞安市潘岱街道芦浦村等一批农污处理终端采用的中水还田回用系统,对设施尾端进行改造,建造中水回用池或灌溉沟,让农户根据所需自由取用,将处理后的水用于农业灌溉、绿化等,受到农户的认可和赞赏。
农污处理设施,既要“建好”,更要“管好”。温州市定期开展核查,对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单位基本条件》,督促运维单位加强自身建设。持续强化培训学习和现场指导工作,充分发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家库作用,为农污治理工作提供技术咨询、业务培训等服务,提高运维单位工作能力,保障运维效果。
从“净”到“美”
终端功能再升级
荣桥村由原荣祥村、张骆桥村组成,有着流传上千年的农耕文化,村里还专门建立了农耕文化馆,农耕文化是这里的一大特色。而在荣桥村3号农污处理终端,最醒目之处就是有一组老农耕田的铜像。
这一组雕塑里,一个打着赤膊、身体精壮的老农拿着一把犁在使劲,犁的另外一端套在一头健壮的水牛身上,水牛吃力地弓起了背,一幅逼真的农耕场景跃然眼前。铜像下面的砖台上还写着“荣祥农耕年华”几个字。
“我们在打造农污处理终端的时候,还将当地的特色文化融入其中。这组铜像就是荣桥村农耕文化的体现。”瑞安市市政公用工程建设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传统的污水站点建设,可以满足污水处理的功能要求,但从外观上来说,仅仅是铺设草皮,功能和绿化都比较单一。
而打造“微园林”式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特色是在站点的建设中融入村庄自身文化元素,打造各具特色污水处理站点,增绿造景,将污水站点变为村民家门口的休闲游玩集散地,为周边村民提供休闲好去处。
以荣桥村3号农污处理终端为例,改造时站点景观设计充分融合了该村的田园风景,采用“微园林”造景手法,植入当地特色的农耕文化元素,使之与村庄的自然人文环境融为一体。据了解,荣桥村正努力打造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生态旅游文化村和乡村振兴示范村。而农污终端的田园微景观,正成为美丽乡村当中的一道“微景观”。
在温州,一处处农污处理终端正蜕变为一个个可亲近的微型公园。
温州深入挖掘“美丽乡村”内涵,让农污处理设施与“未来乡村”建设相结合,注入瓯越元素、地方特色,实行景观化改造,使终端样貌与村庄风貌相融合。如瑞安市桃花源社区曹岙村、芦浦村等一批终端,都巧妙地结合周边环境打造,使农污处理终端成为美丽乡村的一道亮丽风景。
山因水而秀,村因水而美。随着一批示范性农污处理终端的打造,行走在温州的乡村,山水与田园呼应的宜人景象扑面而来。
温州将始终围绕着高水平建设“五美”新温州的定位,以“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的目标,将农村污水治理融入乡村振兴,逐步形成良好的治理机制,让“悠悠乡愁山水间,袅袅娜娜现炊烟”的景象成为村民宜居生活的写照。
(图片由瑞安市市政公用工程建设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