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专版

温州 奋力推动“垃圾革命”
迈入精细化治理新征程

  近年来,温州市委、市政府着力推行和构建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把垃圾分类工作作为衡量城市治理水平和社会治理能力的新坐标,锚定目标,持之以恒,生活垃圾全生命周期治理水平持续提升,探索形成“两撤两定两到位”温州模式、“一把手擂台比拼”督考模式等特色做法,得到省政府肯定,《中国建设报》作专题报告宣传。

  紧抓关键点

  构建上下联动新格局

  压实“一把手”工程,历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建立市、县、镇街三级督考机制,考核结果作为乡镇(街道)“一把手”擂台比拼、干部任用的重要参考,不断夯实垃圾分类“一把手”工程基础。出台“一揽子”制度,加强顶层设计,推行制度先行同向用力,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迈入标准化轨道。推行“一张榜”监督,建立市、县两级“红黑榜”,形成社会监督,凝聚垃圾分类共治合力。

  紧扣三环节

  形成分类管理闭合体系

  分类源头实现“减量化”,形成了全社会共谋共治、协同引领“新时尚”的新格局。分类收运抓实“规范化”,各地因地制宜,全面构建“4+3”分类收运体系。末端处理注重“资源化”,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能用尽用、变废为宝”。

  紧推“三赋能”

  营造全民参与新时尚

  强化“智慧”赋能。互联网+驱动垃圾分类智慧升级,融合企业管理等资源,通过大数据勾勒“温州垃圾分类地图”,建立市、县、镇街三级联动的一体化管控平台。强化“宣教”赋能。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八进”宣传活动9000余场,全面营造“处处有、天天看、人人讲”的浓厚氛围。强化“督导”赋能。今年共查处垃圾分类相关案件10020起,在温州主流电视媒体的黄金时段,开设垃圾分类观察室、红黑榜等栏目,聚焦工作重点、痛点和难点,回应群众关切,引导社会分类意识正面发展。

鹿城区:

全域推广“以桶换桶”收运模式

  近年来,鹿城区在推进垃圾治理工作中,紧盯生活垃圾收运环节存在弊端与不足,全面推广“以桶换桶”收运模式,成功构筑“垃圾分类不离桶”全程桶装化分类收运体系,在提升生活垃圾分类质量、改善城市环境品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小改变、大改观。“以桶换桶”收运改变过去“翻斗车”混收混运生活垃圾的历史,垃圾桶成为生活垃圾全程收集、运输的唯一容器,有效减少垃圾运输中的“滴洒漏”,解决垃圾“先分后混”难题。一个“垃圾桶”的小改变,带来的是市民对于垃圾分类工作的巨大改观。

  小投入、大成效。鹿城区在“以桶换桶”收运推广过程中,将环卫车“车改”与环卫“一体化”项目相结合,实现环卫保洁车辆大更新,减少车辆耗损、节省维养支出。同时,“以改代建”实施中转站基础性改造,增设适应“以桶换桶”收运的设施设备,改善环卫设施周边城市环境,在减少群众投诉的同时,避免环卫设施大拆大建产生的投入和影响。

  小切口、大突破。鹿城区结合“以桶换桶”收运,对全区当前2165个投放点数万只垃圾桶完成“标准化”管理,统一采用240L垃圾桶,为探索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计价 计量收费”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鹿城区将计划通过“芯片入桶”“称重计量”等方式,开启更加精细化的“垃圾收运服务模式”。

瓯海区:

形成可复制模式,“分”出文明新时尚

  近年来,瓯海区聚焦前端收集,全面推广“两撤、两定、两到位”模式。全区所有小区均已实现高楼撤桶、撤桶并点,476座住宅小区“瓯e站”垃圾屋和285座农村区域“瓯e站”垃圾屋建成投用,建有“瓯e站”垃圾屋的小区占总小区数90%。投入使用的“瓯 e站”不仅“颜值高”,而且“功能全”,配有照明设施、视频探头、语音提示、清水龙头等,既能帮助居民精准分类,又能方便居民投放后及时清洗双手。同时,“瓯 e站”由专人管理,全区近500多名“瓯e站”劝导员每天两个时间段上岗劝导居民正确分类投放垃圾。“瓯e站”让小区生活环境质量显著提升,这也让更多的居民主动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

  关注中端运输,全面推行“清洁直运+分类中转”模式。为了解决垃圾混收混运及收运过程中的“滴洒漏”问题,2019年5月瓯海区率全市之先,科学规划构建生活垃圾收运网络,配足、配齐分类运输车辆,建立垃圾收运登记制度和监督投诉渠道,开通易腐垃圾、其他垃圾双直运,推行“五定五公开”运行模式,确保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截至目前,共投入垃圾直运车30辆,已打造完成26条易腐垃圾、其他垃圾“双直运”线路,直运率达90%以上,覆盖280个小区、机关单位、商业综合体,受益居民超20万户。

  注重终端配套, 瓯海区提升规范4个装修垃圾处置中心,满足装修垃圾处置需要;位于郭溪街道凰桥的大件垃圾分拣中心工程已完工,年底投入运营,实现大件垃圾不出区;位于娄桥街道的园林绿化废弃物处理场每天可处置园林绿化废弃物50吨,年处理量约2万吨。

苍南县:积极探索两网融合“碳慧小区”,

创新推出“数字门牌·一码到家”民生服务

  近年来,苍南县立足长远谋发展,从再生资源产业布局,实现人人分类、文明投放,推动再生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构建再生资源产业链的良性循环,为垃圾分类提供稳定的回收服务,打造与苍南文明城市发展相匹配的垃圾分类运行体系。

  随着全市两网融合“碳慧小区”创建工作的开展,苍南积极探索数字赋能新模式,让垃圾分类工作真正迈入“数智时代”。结合实际,率先推出“数字门牌·一码到家”民生服务嵌入式二维码门牌信息系统,探索可回收物按7项细分类的线上线下回收模式,创新上线“资源回收”服务版块,将便捷服务送到家门口。目前,苍南县已打造114个碳慧小区,与温州市相关平台进行数据对接,全县39万户数字门牌均已覆盖扫码预约可回收物、有害垃圾上门回收清运服务,助力生活垃圾精准分类和源头减量工作。业主可通过扫码实现线下投放或预约免费上门回收可回收物,并按照市场价格回收,极大地鼓舞了小区居民可回收物的分类投放积极性,促进垃圾分类工作向纵深发展。

  (本版图片由温州市分类办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7 温州 奋力推动“垃圾革命”
迈入精细化治理新征程
2022-12-12 浙江日报2022-12-1200014;浙江日报2022-12-1200012;浙江日报2022-12-1200017;浙江日报2022-12-1200026;浙江日报2022-12-1200028 2 2022年12月1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