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专版

嘉兴 在红船起航地拥抱绿色新生活

  红船起航地,弦歌永不辍。嘉兴市坚决扛起红船起航地的政治担当,于2017年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锚定打造全国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这一目标,定方案、出标准、建体系、重宣传、强考核,建立了五大工作运转体系,全力推进全域垃圾分类品质提升。

  红船旁,绿色低碳的美好图景正在精心描绘。从顶层设计到基层探索,从先行示范到全域推进,从部门协同到全民共建,这五年来,嘉兴市上下一心、勠力同行,在垃圾分类这一时代命题上执笔落墨,持续提交令人满意的答卷。目前,嘉兴已经实现了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零填埋和焚烧不出县。2020年、2021年连续2年获得浙江省垃圾分类工作优秀城市,垃圾分类考评进入了全国中等城市前三名、全国城市前十名,在生活垃圾分类领域构筑起一道亮丽的嘉兴风景线。

筑牢新战线:

统筹共建,凝聚绿色攻坚合力

  垃圾分类一头牵着民生,一头牵着文明。如何把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推向深入?全链路每一环节都至关重要,需要层层落实、多管齐下,各个相关部门的协同协作。

  为此,嘉兴首先构建起一个垃圾分类全过程治理的工作体系,全方位、全领域覆盖垃圾分类的每一重要环节,建立完善“1358”常态化运行机制,拉开了一张从上到下密织的制度网络,明确了市领导、市级部门、镇(街道)、社区、物业、三级责任人、收运企业等各级职责,确保常态长效运行。

  据了解,“1”是落实1项市领导督查联系制度。市领导、市级部门每月一检查,每季一督查,齐抓共管、协调推进、攻坚破难。“3”是指三级责任制。“5”是建立“五榜”公示制度。引入排名公示的竞争机制,激发各级主体工作积极性,起到整体提升推动作用。“8”是落实八项落地考核办法,夯实专职劝导员等基层工作责任。

  “垃圾分类是一场持久战、攻坚战,关键在于以‘绣花功夫’精雕细琢、精细管理、精益求精。” 嘉兴市分类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道,“简单以八项落地监督考核机制来说,其中就包括了县(市、区)对镇(街道)级责任人,镇(街道)对社区一级的责任人,社区对物业、网格长、楼道长、保洁员、第三方运营企业以及对专职劝导员的考核办法,每一层级都指向了一个具体的对象,明确到人、具体到事,从源头上保障全域高质量推进垃圾分类的力度和精度。”

  也正是得益于如此精细化的管理机制,让嘉兴垃圾分类开展得颇有成效。不仅如此,这五年来,嘉兴还极为重视顶层设计,强化整体谋划,系统规划任务举措,筑牢垃圾分类的“四梁八柱”,确保各项部署有高度、有深度、有实度。

  2020年6月28日嘉兴市颁布《嘉兴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并自当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进入法治时代;去年制定实施了《嘉兴市区非居民生活垃圾收费制度》,开展差别化计量收费。

  垃圾分类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嘉兴用好城市治理“绣花针”,大力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以垃圾分类为抓手,彰显生态之美,焕发城市之容,让绿色高品质生活惠及千家万户。

解锁新方法:

全域推进,点面结合多点开花

  漫步在嘉兴社区街道,绿色新风扑面而来。偶遇生活垃圾集中投放站,旁边张贴着定点定时投放的时间表,周围干净清爽,不见垃圾不见桶。

  据悉,为提高居民小区垃圾分类的可追溯性和分类准确率,嘉兴市开展了居民小区撤点建站工作,探索建立了以定时定点分类投放为主,其他县域推进模式为辅的“1+X”嘉兴模式,实现高标准、高质量的分类投放。

  现如今,嘉兴各地在定时定点投放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打造出了一系列各具地方特色的基层创新模式,切中具体问题,贡献地方智慧。比如,南湖区“物业+清运”一体化模式,建立起物业服务与环卫分类收运的前端分类投放、中间分类收运的一体化运作管理体系,减少中间脱节、扯皮现象;秀洲区“小绿桶”分类模式,向居民发放两个厨余垃圾桶,按户按日精确计量厨余垃圾,有效溯源,严格管控考核;嘉善县“智慧云管理”分类模式,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格局;平湖市“CJ-3122”模式,科学“撤点”“建站”,有效解决小区内垃圾投放点多而散、分类质量管控难等问题;海盐县收运处一体化,实现易腐垃圾收、运、处一体化闭环运作管理;海宁市“两型一网”智慧管理,将城镇撤桶建箱智慧管理、农村互联网+智慧收运两种模式融合于一张智慧网;桐乡市“投放站智能投放反馈”模式,打通垃圾分类信息化前端投放和终端督导,实现垃圾分类闭环管理;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生活垃圾“1+1+X”分类模式,针对商务楼宇,联动“当地环卫企业+减量设备企业+社区、物业”多方力量,实行“建联盟、促推进、学示范”的以点带面分类实践;港区整建制全覆盖模式,充分发挥城乡联动机制,实现了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城乡一体化全域化发展。

  在市、县(市、区)、镇(街道)三级分类办推进体系下,嘉兴市实现了全市一盘棋整体推进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工作,从垃圾分类的全链路入手,集思广益,数字赋能,不断擦亮“分类在嘉”品牌。

挖掘新场景:

全民参与,引领绿色低碳时尚

  垃圾分类是一件小事,却关系到城市的未来。要打赢这场战役,不仅要靠政府科学制定政策,更需要加强科普宣传,把绿色环保理念融入生活,融入日常,引领全社会、全民的踊跃参与,让每一个居民充分了解垃圾分类背后的意义及实操工作的种种技术细节,以便更好地做到身体力行,全力配合。

  2020年、2021年,嘉兴市连续2年实现生活垃圾同比负增长,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嘉兴市9万余名党员干部进村社报到认岗、主动参与社区垃圾分类工作,共组建各类服务团组5000余个,开展各类服务近1.9万次……红色力量,在助推垃圾分类工作可持续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嘉兴还重点推行了以“党员干部编组,定岗位、定责任、定奖惩”为主要内容的在职党员干部“一编三定”进村社服务机制,抓好政策宣传、劝导引导、带动家庭和邻里参与垃圾分类等工作,引领垃圾分类从“被动分”到“主动分”,切切实实把工作做到实处、做到细处。

  垃圾分类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嘉兴市重视在青少年中开展垃圾分类教育,将垃圾分类纳入教学内容,编辑出版了《垃圾分类我能行》读本发放给不同年龄段孩子,并通过布置垃圾分类家庭实践作业的方式,小手牵大手,补齐居家老人不分类、不会分的短板。

  在这场有关生活方式提升的绿色革命中,嘉兴市不仅聚焦市民习惯的养成,同时也深入到人们生活的诸多场景,从源头减量上下功夫。

  比如,嘉兴在全市31家大型超市门店推广净菜上市、105家农贸市场推广使用菜篮子布袋子,星级宾馆、绿色旅游饭店等全部开展限制一次性用品。同时,开展节约粮食、厨余、生鲜垃圾就地减量、过度包装等专项整治行动,还通过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收购可回收物,折算为可回收物低碳积分鼓励居民对可回收物的循环利用。据统计,嘉兴市本级积分金额累计达6626.26万元,参与家庭39.75万户。

  垃圾分类是个系统工程,涉及每个社区、每个家庭,管理繁琐庞杂,考验城市和社区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从“源头减量”到“资源化利用”,在垃圾分类处理这一长链条的治理过程中,嘉兴全社会、全员参与其中,积极打造“绿色钥匙”,携手守护美好家园,让垃圾分类成为这座城市生活的“新时尚”。

  (本版图片由嘉兴市分类办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9 嘉兴 在红船起航地拥抱绿色新生活 2022-12-12 浙江日报2022-12-1200009;浙江日报2022-12-1200013;浙江日报2022-12-1200015;浙江日报2022-12-1200012;浙江日报2022-12-1200025 2 2022年12月1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