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专刊

依托数字赋能 推进“非现场”执法

  依托物联网监管、大数据分析等科技手段,推进“非现场”执法,提升综合执法效能,已成为杭州市行政执法的新常态。在城市管理领域中,桥梁运行安全与人民群众安全息息相关。针对车辆超限致使桥梁超负荷运行问题,杭州市在综合行政执法工作中,通过智能化手段,对桥梁负荷进行有效检测和监控,全面布局推进“非现场”执法,实现监管执法全天候、零时差、无死角。

  “非现场”执法重证据、重事实。杭州市建立了以不限速、高精度称重系统为主体,对车辆违法超限通行桥梁行为自动监测的不停车动态检测系统。在装有该系统的桥梁前,精准设置车辆抓拍及视频监控录像系统,借助车牌识别系统获取车辆牌照信息并识别牌号,通过现代技术将现场获取的车货总重、车辆轴数、现场照片、视频、车辆牌照等相关信息推送至执法系统数据后台。执法人员无需现场蹲守,通过网络平台即可查处超限通行桥梁的违法行为,减少了与违法行为人的直接接触,着力解决执法人员不足、取证困难、执法安全三大问题。

  桥梁科学“治超”后,货车超限通行桥梁现象明显减少,降幅达90%以上。而这只是杭州市深入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以数字赋能持续推动“非现场”执法的一个缩影。

  杭州市充分利用“大综合一体化”协同指挥平台,创新“前端感知+中端预警+末端共治”的数智执法场景,通过渣土监管系统,打通工地信息、准运证审批信息、车辆轨迹等数据,对建筑垃圾全过程实施智慧管控,实现“执法场景一屏感知”,在非现场执法情况下多元取证、高效查处。 (葛晓刚)


浙江日报 专刊 00007 依托数字赋能 推进“非现场”执法 2022-12-11 25166160 2 2022年12月11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