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地质文化为乡村注入生态富民活水
劳益瑾 章叶飞
怪石林立的岩溶地貌,山脊之巅的“石门”景观,上百年的银杏古树群……走进绍兴诸暨市应店街银杏石林地质文化镇,这里浓郁的“地质味”引来不少游客“打卡”。
前不久,中国地质学会公布第二批地质文化村(镇)评定结果,诸暨市应店街银杏石林地质文化镇成功入选挂牌筹建名单。
地质文化村(镇)是依托乡村地质资源禀赋,通过深度挖掘地质科学和文化,将其与乡村建设相融合,发展特色产业和经济,提升乡村、乡镇生活品质和文化内涵,形成的宜居宜业的特色村(镇)。
绍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自2021年中国地质学会启动评选全国地质文化村(镇)以来,嵊州市白雁坑村、诸暨市应店街先后分批入选。至此,绍兴市的地质文化村(镇)已达到2个,占全省地质文化村(镇)总数的1/4,数量领跑全省。
此次入选的应店街银杏石林地质文化镇位于诸暨市西北部,现有地质遗迹30处,以玉京洞、东坞石林等岩溶地貌景观和“石柱二老”“呼狗石”等火山碎屑岩地貌为特色,通过深度挖掘地质科学和文化,将其与乡村、乡镇建设相融合,将千年银杏林与万年碳酸盐地貌景观相统一,发展特色产业和经济,讲好地质故事,打造地质文化+生态旅游相结合的特色乡镇。
近年来,随着地质文化村知名度的提升,地质旅游资源的观赏、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价值,在旅游经济中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建设地质文化村(镇)也成为绍兴市助力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探索,是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创新举措,也为实现共同富裕贡献了地质智慧。
嵊州市白雁坑村依托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和“千年香榧林,万年巨石阵”的特色景观,打造了“四有四无”的地质文化产品,成为全国首个地质文化村(镇)。经过多年的建设,乡村吸引了当地村民回流创业,民宿从建设前的2家发展到21家,接待游客量从2013年的1.3万人次增至2021年的9.5万人次,村民人均年收入近5.5万元,有效助力共同富裕,也为地质文化村建设标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浙江样板”。
“我市2018年启动应店街地质文化镇建设项目,由于毗邻03省道和新建G235国道,项目相较于其他的地质文化村(镇),区位交通优势十分明显。”诸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他们将继续从建设指南、用地指标、村镇规划、专家指导等多方面入手,配合乡镇做好建设指引,为乡村发展注入富民“活水”。
图片由诸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