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专版

以基层善治推动孝文化发展

绍兴北海街道:孝老之风润人心

  慈孝名片

  北海街道位于绍兴市越城区,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24.8%。近年来,街道注重基层善治,创建“生活北海”、未来社区,打造助老志愿队伍,践行敬老新风尚,将孝文化建设贯穿始终,撑起老年人晚年幸福生活。

  慈孝感言

  在这块孝风延绵、孝贤辈出的土地上,北海街道一直秉持孝老敬老的优良传统,以基层善治带动孝文化发展,发挥基层党组织优势与作用,将为老、敬老、孝老服务做深做足,不断传承与发扬孝之精神,让生活在北海的老人拥有幸福晚年。

  ——绍兴市越城区北海街道党工委书记 俞科军

  东南山水越为首。北海街道地处绍兴市越城区中部偏西,穿过浙东古运河,一幢幢青白相间的高楼在两岸拔地而起。近年来,北海街道高度重视孝文化建设,基层善治带动孝文化,志愿队伍推动为老服务成为街道上下一致共识,努力打造老年人的幸福家园,在这片热土上,人们有所养有所乐,一派欣欣向荣之景。

干实事 解难题

为老服务落到实处

  四四方方的篮子,左穿一道,右过一道,每一根穿过都要用力拉紧,在老人的巧手下,一个菜篮子初具雏形。这是北海街道西湖社区的80多岁独居老人柴阿狗最引以为豪的手艺。

  走进柴阿狗家,一处房间里,堆满了用来编织篮子的原材料,编织带、剪刀、钳子、剪刀、铁丝等一应俱全。每次社区网格员来看老人,他总会热情地把篮子送给网格员。网格员想到,可以把这些菜篮子“推销”给附近的市场,成功的话,老人还能增加点收入。

  没过几天,网格员就给柴阿狗带来了好消息:因为平常有采摘活动,一家农场愿意定期采购老人编织的篮子。这之后,柴阿狗每天都会抽出一大半时间编织篮子,篮子款式越来越丰富。每隔一段时间,社区都会把老人编好的篮子送到农场,再把换来的收入送到老人手中。

  柴阿狗的事情在北海街道不是个例。为老人办好事、干实事、解难事,一直是西湖社区贯穿始终的孝行理念。作为拆迁安置小区,社区内有不少人因外出务工而将房屋闲置,一般情况下,大家都是用来出租增收。两年前,社区的张奶奶找到工作人员,说她想出租房屋,但怕外面的中介不可靠,自己又找不到租户。

  和物业讨论后,西湖社区想到了办法:将老人的闲置房进行酒店式集中管理,统一出租。最终,小区内440多套房登记在了物业处,其中一半以上户主为老年人。每当有外来人员到小区门口询问租房时,警务室都会统一登记,由社区、物业与户主进行沟通,并代为准备好相关的资料和合同。现在,张奶奶不再为出租房屋犯难,她和女儿同住,平日里照看外孙女,每个月还有一笔钱打到她的账户上。

  西湖社区党总支书记姜育红表示,社区里很多老人原先都是农民,现在成了居民,有些不适应。社区通过定期上门探访,了解老人实际需求和困难,将为老服务落到实处,让他们晚年生活没有后顾之忧。

有所养 有所为

“善治”赋能敬老队伍

  和西湖社区一样,越西社区也是一个拆迁安置小区,老年人口较多,占居住人口的27%。近几年,住在这里的老年居民发现社区有了新变化,道路整洁干净,环境舒适优美,还新增改造了老年食堂、便民超市、电动自行车公共充电桩等场地和服务设施。

  这一切都得益于北海街道注重基层善治,发挥基层党组织优势与作用。2014年开始,北海街道探索实施以街道、社区为服务主体的物业管理模式,社区汇聚一批以党员为骨干的物业团队,实现社区内的问题共解、资源共享、文化共建,覆盖到街道每个社区。

  居养中心、观影室、城市书屋、智能化健身场馆,每月20日还有医生来做免费健康心理咨询。越西社区将敬老爱老的文化理念践行到日常工作中,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增强服务意识,为老年人打造丰富多彩的养老生活。

  “现在家门口就有老年食堂,10元一餐,荤素搭配,大家吃完饭再去活动中心下下棋、看看电影,或者去宽敞的小区内散散步,很是惬意。”68岁的居民张吉深切感受到社区的变化。他说,小区内不方便出门的老人,也有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送餐上门,一日两餐都不重样。

  张吉利提到的志愿者,就是越西社区内另一道靓丽的“敬老风景线”。社区成立志愿者队伍,党员带头奉献,提供为老服务,吸引很多人参与,其中还有老年人。平日里,社区居民周大伯喜欢钓鱼、下棋,没事和三两好友在活动中心唠唠嗑,但红色马甲一套上,他就是社区志愿者队伍的成员,帮助社区内的老人解决各种困难。今天给周奶奶家送午饭,明天去孙爷爷家换灯泡,忙得不亦乐乎。“退休了找点事情做做,自己身体硬朗,也愿意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老人,发挥余热挺好的。”周大伯笑着说。

  如今的养老已从“享乐型”向“参与性”“发展性”转变。越西社区不断加强善治善管,在社区内兴起尊老敬老之风,让辖区内老人真正做到老有所养,积极实现老有所为。

建平台 优服务

孝老之风润泽人心

  谈及美好晚年生活的模样,北海街道的老年居民有话说。有人说是在沿河滨水步道漫步的惬意,有人说是参与社区汇演时跳一曲小舞的欢畅,还有人说是动动手指、足不出户就能买到想要的东西。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道出的正是北海街道蕴藏的“晚年幸福密码”。

  “现在找家政服务,不用出门了,点开手机就能操作,很方便。”北海街道快阁苑社区的钱奶奶说。随着年岁渐长,子女外出工作不在身边,钱奶奶和老伴一起住,平时做饭洗衣两人一起忙活,但要把家里卫生全部打扫一遍,两位老人多少有些力不从心。随着2020年7月“生活北海”家政板块上线,钱奶奶打开“生活北海”微信公众号,动动手指,不出家门就能找到家政服务,解决了问题。

  “小区还将打造专属的未来社区平台,构建多跨协同、资源共享、信息互联的平台。”快阁苑社区党委书记顾美丽说,未来社区建设不只是老旧小区改造,更体现了智慧与便民, 要打造老年人“15分钟生活圈”,社区邻里中心功能进一步完善,涵盖养老、托幼、便民食堂、活动场所、老年大学等功能,能够满足老人们多层次、多样化的物质、精神文化需求。

  近年来,北海街道抢抓数字化改革浪潮的时代机遇,搭建了“生活北海”数字化社区管理服务平台,大力发展数字生活新服务,积极打造智慧养老服务的社区样板。

  不仅如此,街道利用“生活北海”平台,解决老人使用智能手机困难的问题,并挂牌成立了17个社区服务站。服务站的工作人员手把手教学手机的使用方法,让更多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享受数字化带来的幸福生活。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将孝视为天之经、地之义,倡导人人懂孝道、知感恩,不断打造孝老敬亲的浓厚氛围。在“生活北海”平台上,党建引领一栏中有一个“微心愿”,里面有很多小小而又真挚的愿望,“想要一个双肩包”“残疾人想要生活用品”“腿受伤想买点东西”,但更多的是老人们许的微心愿:希望得到慰问、希望陪伴聊天、想过一次生日、做一次健康检查……每一条微心愿都显示已认领。

  老人许愿,大家认领。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这样的方式,让生活在北海的老人都能感受到关爱与温暖,党员带头,其余人积极跟上,让孝老之风吹进每个人的心田。

  在北海街道,基层善治带动孝文化、志愿服务提升敬老行动、智慧养老助推孝老风尚,老人的物质精神双满足,共建共享不断增强老年人群获得感、幸福感……一幅生态宜居、智慧养老、孝老爱老的动人画卷已徐徐展开。

  (本版图片由越城区北海街道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7 绍兴北海街道:孝老之风润人心 2022-11-30 浙江日报2022-11-3000012;浙江日报2022-11-3000013;浙江日报2022-11-3000018;浙江日报2022-11-3000020;浙江日报2022-11-3000022;浙江日报2022-11-3000024;浙江日报2022-11-3000023;浙江日报2022-11-3000021;浙江日报2022-11-3000028 2 2022年11月3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