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专版

琴瑟和鸣奏“越”声 钱潮澎湃闻“芯”动

绍兴滨海新区争当区域发展排头兵

  大湾之滨,向海而生。

  坐落于杭州湾南翼的绍兴滨海新区于2019年11月25日获省政府批准设立,2019年11月29日正式揭牌,是全省首批大湾区建设单元之一,已成功列入全省首批高能级战略平台培育名单。拥有袍江经开区、绍兴高新区、绍兴综保区3个国家级平台,集成电路和高端生物医药先后入选浙江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在2021年全省考核中分列第一位、第四位。

  三年来,滨海新区勇攀高峰,争当长三角一体化重要平台、绍兴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滨海新区GDP增速连续三年稳步增长。今年前三季度,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19亿元,增长5.0%,排名全市第一位,全省7大新区第二位。

双平台发力 加速驶向千亿蓝海

  作为绍兴最大的产业集聚地,滨海新区坐拥“集成电路”“高端生物医药”两个万亩千亿平台。三年来,滨海新区夯实两大平台基础,助推绍兴产业向着高质量蓝海航行。

  滨海新区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不仅引入了中芯、长电、豪威这样的半导体巨头,在这片热土上,更是衍生出了一系列配套产业,绍兴诺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简称诺芯)就是其中一家。

  诺芯负责人徐吉程与绍兴的渊源,起于上世纪90年代初。2019年,以中芯国际为代表的行业巨头,开始入驻绍兴集成电路产业平台,徐吉程也回到“故乡”开始创业。“绍兴的产业政策、人才吸引政策在国内都算一流,最核心的是,这些政策能够快速兑现。”徐吉程说。

  得益于产业平台里的企业巨头以及长三角雄厚的市场,主营功率器件设计的诺芯蓬勃发展,从2020年的几十万元销售额,到2022年突破千万元。

  类似诺芯这样“点沙成金”的故事不断在上演,滨海新区用一颗芯片,调试着大千世界的精彩万千。目前,集成电路平台集聚着以中芯国际、长电科技、豪威科技等为代表的集成电路及相关规上企业98家,初步形成以特色工艺、先进封装为重要核心的设计—制造—封测—材料—装备及应用全产业链。在2021年全省“万亩千亿”考评中获得第一名,今年前三季度,平台产值(营收)超350亿元。

  11月25日,中芯集成科创板IPO成功过会,标志着滨海新区集成电路“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首家上市企业正式诞生。此外,集成电路产业创新中心获批全省第四个、全市首个省级产业创新中心,绍芯实验室、浙江省宽禁带半导体特色工艺产业创新中心、宽禁带半导体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绍兴分中心三大集成电路创新平台正式成立。

  生物医药产业则是滨海新区的另一张“王牌”。

  浙江医药和振德医疗,可谓滨海新区生物医药的见证者。2011年,浙江医药入驻滨海,此后将总部搬迁至此。十年来,一座国际化现代花园式制药新城已经在滨海建立,浙江医药也开启了医药行业“工业4.0”序幕。

  成立于1994年的振德医疗,作为国内领先的医疗防护物资生产商,在2020年初新冠刚爆发时,被纳入工信部防疫物资供应企业。如今,振德医疗总投资6.5亿元,在滨海新区施工高性能医疗器械生产基地及医用生物新材料研究院。

  先行者不断迭代升级,在滨海这片热土上,不断有新的高端生物医药企业入驻。近年来,包括德琪医药、歌礼制药等一批创新型药物企业进入滨海。今年7月,专注于动物营养素以及制剂的浙江知行药业生产项目投产使用。7月24日,德琪药业用于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创新药塞利尼索正式在国内上市销售。

  如今,生物医药平台已累计集聚生物医药相关企业196家,4个一类新药已获批上市,细胞治疗谷、创新医药谷、智能康复谷、营养健康谷四大特色产业谷初具雏形。今年前三季度,平台产值(营收)超300亿元,在2021年全省“万亩千亿”考评中获得第四名。

金凤凰落地 “绍芯谷”整装待发

  5月下旬,比亚迪绍兴滨海项目在深圳正式签约,该项目总投资100亿元,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超150亿元,将为滨海新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与比亚迪同步的,是滨海新区“绍芯谷”建设,正在快速拉开序幕。

  这片规划总面积11.5平方公里的“绍芯谷”,前身是印染、化工企业高度集中的马海工业片区。近年来,绍兴通过腾笼换鸟,实现了马海工业片区产业搬迁集聚。

  腾挪之后,招引“金凤凰”成为滨海新区的一项重要工作。

  今年7月份,绍兴市委市政府作出重要决策部署,全面启动建设以“泛半导体+”全产业链闭环的“绍芯谷”,并以此为先行示范,推进袍江片区全域城市有机更新。

  为了切实推进有机更新,滨海新区成立了强有力的领导机构和工作专班,实时研究协调相关工作,并密集出台了《马海片区城市有机更新专项政策意见(试行)》《袍江片区(马海区块)产业项目准入标准》《“绍芯谷”城市更新基金组建运作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涉及更新改造的要素保障、土地供应、土地利用、产业引导、设备安装、厂房租赁、税收减免等关键方面。同时研究提出了更新合作模式“四类十法”,为城市有机更新探索出了新的路径。

  今年10月,浙江钠创新能源有限公司成为“绍芯谷”首个正式投产的企业。钠创是在滨海本土孵化的一家创新企业,2018年落户滨海后,一直聚焦钠离子电池全产业链技术创新,并建立了钠电正极材料及其电解液生产与销售网络。今年8月下旬,钠创通过钠离子电池技术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认定。

  随着产业快速发展,钠创急需扩大生产规模,有着较为成熟基础配套的马海片区,成了他们的首选。“滨海是我起家的地方,这里又有一批新能源配套企业,交通便利,非常适合。”钠创负责人马教授说。除了自身入驻外,钠创还成为一家“链主”企业,吸引了一批配套企业入驻。

  据悉,滨海新区招商部门正在洽谈的有意向落户“绍芯谷”的项目多达20余个,涉及集成电路、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如今,滨海新区按照“一年见成效、三年出形象、五年交答卷”的目标,全力推进袍江片区、马海区块城市有机更新,全面启动先行启动区块马海1号片区更新建设。

新平台搭建 争当区域发展排头兵

  11月1日,科迪华显示技术(绍兴)有限公司OLED半导体显示装备项目在绍兴综保区举行投产仪式,该项目是绍兴综保区引进的首个保税加工制造项目。

  好事成双。同日,国家税务总局复函同意绍兴综合保税区开展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工作,予以备案。由于综合保税区“境内关外”的特殊性,区内企业不具备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产品内销时,无法向国内客户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供应商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也无法作为进项税额进行抵扣,对其拓展国内市场造成极大阻碍。

  绍兴综保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成功获批,将打破企业进入国内市场的“肠梗阻”,实现国内国际两大市场“两条腿”走路,极大推动区内高端制造、新型服务贸易等新型功能业态快速发展,加快优质企业和重大项目招引,带动周边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展现城市型综保区特色,助力打造长三角乃至全国先进制造业的战略枢纽,成为区域能级品质提升引爆点、绍兴对外开放新引擎。

  绍兴综保区自2020年9月获国务院批复以来,坚持边建设、边招商,克服种种困难,成为全省首个“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验收”的综保区。目前实现外贸进出口额17.3亿元,环比增速强劲,其中出口1.8亿元,进口15.5亿元;完成离岸贸易额5356万美元。累计入区企业32家,实际利用外资1036万美元。

  滨海新区作为绍兴产业中心,近年来,不断加大基建投入。今年73个政府投资项目已开工66个,完成投资48.3亿元,15个亚运城市项目于4月底全面完成。

  如今,整个袍江片区,肿瘤医院、金融学院、未来社区、城市水街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同时,加快推进迪荡科创CBD、滨海科技城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绍芯实验室,联合中芯、长电等集成电路企业和西电、西交等高校院所,共同谋划创建省级科创平台。

  于高处起舞,向世界迈进。绍兴滨海新区紧扣长三角一体化和高水平网络大城市建设的政策导向,锐意进取,奋力打造全省高能级战略发展平台,争当绍兴建设高水平网络大城市、打造新时代共同富裕地的排头兵。

  (本版图片由滨海新区管委会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0 绍兴滨海新区争当区域发展排头兵 2022-11-29 浙江日报2022-11-2900005;浙江日报2022-11-2900013;浙江日报2022-11-2900009;浙江日报2022-11-2900014;浙江日报2022-11-2900018 2 2022年11月2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