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设天堂硅谷、打造硅谷天堂”保驾护航
“国际滨”,做好营商环境“链”文章
张 留 郑闻呈
凭质量认证拿千万元授信,这样的创新,在杭州高新区(滨江)诞生了。
最近,由杭州高新区(滨江)市场监督管理局首推的“滨质授信”正式推行,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拿到300万元到2亿元不等的授信,解决了“企业有技术没资金、银行有想法没办法”的问题。
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杭州正在打造全国最优营商环境,被誉为“国际滨”的杭州高新区(滨江),集聚了全省领先的经济密度、技术密度和人才密度,正在建设世界领先高科技园区,同时也拥有更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今年以来,作为杭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极,“国际滨”做足做好做优营商环境的“链”文章,持续强链补链,激活更多链点,优化服务“四链”,打造具有高新特点、滨江特色的标志性成果,为“建设天堂硅谷、打造硅谷天堂”保驾护航,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作出新贡献。
持续强链 优化营商环境全链条
2013年至今,我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从第96位跃升至最新的第31位。尤其是一些开放新高地,营商环境的改善更为显著。
这当中,“国际滨”就是其一。
锚定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目标,“国际滨”在营商环境的服务侧形成“全门类”“全链条”“全方位”的集成服务特色,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实现新的跃升。
知识产权集成改革不断迭代。
今年9月,浙江成为全国首个数据知识产权标准化试点地区。在此之前,由“国际滨”制定的《数据知识产权质押服务规程》团体标准,成为“国际滨”在知识产权改革领域的一项创举。
数据知识产权质押是“国际滨”在知识产权改革领域的强链之举,破解数据知识产权质押无标可依的困境。一旦数据资产转化得到市场的认可,就可以帮助中小微企业将数据知识产权成果转化为实打实的企业核心资产,有效畅通企业资金链。目前,“国际滨”有5家企业试水数据知识产权质押,累计获得融资2000万元。
知识产权保护已是“国际滨”营商环境的一张金名片。今年,“国际滨”推进质量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连续获得省政府督查激励。
质量强区工作再上新台阶。
数据之中印刻着“国际滨”跃升轨迹。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制定并发布国际标准39项、国家标准336项、行业标准335项,三项指标均位居浙江全省第一。目前,“滨质授信”共有163家企业线上咨询(其中中小微143家),17家企业通过线上线下提出授信申请(均为中小微企业),3家企业达成授信意向。
商事登记制度改革链条不断延长补缺。
今年,“国际滨”上线了“股权转让一件事”系统,实现由“跑两部门、跑多次”转为“跑一部门、跑零次”。这只是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在滨江持续加快推进的一个缩影。今年,“国际滨”制定了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实施方案,推动“股权转让一件事”等10项便利化举措,构建“自主申报+信用承诺”的登记体系。截至10月底,全区新设市场主体16378家,其中新设企业13318家,在册市场主体数达93034家,10月市场主体变化指标全市第一,全省第三。
激活链点 下好营商环境先手棋
优化营商环境,“国际滨”一直在引领新趋势和新改革。
有专家在文章《杭州还要多几个“国际滨”》中,就“国际滨”的几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释,其中就提到“国际滨”拥有国际化的营商环境:率先启动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率先试点实施“证照分离”……
每一个率先背后,都是“国际滨”以改革为先导、向改革要动力,在营商环境上激活一个个全新的链点,并以此为基础拉长服务链,在一个个细分领域内构建全链条式服务。
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是一个重要链点。
作为浙江省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唯一试点单位,“国际滨”自2013年底开始实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演变成一场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的集成改革,浓缩成一张漂亮的成绩单。
这张成绩单中,有不少全国全省首创。2014年,首推九项改革举措,“注册资本认缴制”改革开始走向全国;2015年首创“五证合一”;2016年率先探索全程电子化登记;2017年“多证合一”改革全省推广;2018年全省率先试点“证照分离”和压缩企业开办时间改革;2020年“企业开办智能审批”;2022年商事制度改革促进政务环境提升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顺利验收……这些改革都极大提高了商事登记便利程度,充分激发了市场主体创新创业活力。
浙江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之后,“上马石”成为又一个链点。
“上马石”——这个在古代方便踩石上马的工具,在“国际滨”被赋予新的含义。“上马石”服务平台基于滨江的经济主体大数据平台,通过大数据支撑,为企业解决政策、资金、产业上下游“链条”等诸多问题。
今年初,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助企复工复产工作,精准识别企业需求,杭州高新区(滨江)市场监管局推出“上马解困”暖八条。企业在“上马石”上输入“需求”二字,即可获取包含疫情防控、商事登记、知识产权、政策兑付、质量申报、法律服务、资金需求、办公用房需求、特种设备、企业年报等十大类的“需求清单”,简单勾选提交后,即进入交办环节。
迭代升级后的“上马石”服务平台,目的就是最大程度汇集区内项目政策、金融产品等双创资源,有效降低小微企业创新创业成本。平台上线以来,已累计服务企业6.7万(家)次以上。
改革探索还在继续。
知识产权集成改革持续升级,未来还要深化知识产权全链条集成改革创新;质量领域变革不断推进,继续擦亮“滨江制造”的金名片;除险保安领域风险隐患全闭环,未来还要打造一批具有滨江元素的放心单位……在“国际滨”,更多已被激活的链点正在不断延长。
服务“四链” 全力护航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许多营商环境的首创举措,都在“国际滨”诞生?
“国际滨”作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本身就肩负着进一步破除枷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向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破题的重任。
更进一步说,“国际滨”拥有创新的土壤。经过30多年的发展,“国际滨”成为国家高新区的排头兵、产业生态体系建设者和创新主体培育者,这片创新沃土会遇到许多具有先发性的困难和问题。
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我们作为经济发展的守护者和推动者,要聚焦企业所盼、群众所想、未来所向,持续主动走出舒适区,保持创造性张力,以改革为先导、向改革要动力,让改革成为最鲜明的标志和工作推动的‘主引擎’,全力护航这片创新沃土的高质量发展。”杭州高新区(滨江)市场监管局负责人说。
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国际滨”在市场监管领域精准破题,努力构建卓越的开放创新生态,深度参与全国乃至世界科技治理。
服务创新链,“国际滨”正聚焦知识产权、质量标准等创新要素领域,以改革撬动发展。如2023年,“国际滨” 将推进专利开放许可改革创新试点,鼓励高校院所和企业筛选有市场前景、应用广泛、实用性强的专业技术参与开放许可,进一步盘活知识产权资源,拓宽知识产权转化路径;
服务产业链,“国际滨”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为稳进提质贡献最大力量,助力稳进提质、增强发展动能。如2023年,“国际滨”要纾困减负“保存量”,优化服务“扩增量”,力争全年新增企业1.5万家,总量达到9万家;
服务资金链,“国际滨”要深化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扩大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面。同时,创新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加快实现知识产权成果市场化、产业化。如2023年,“国际滨”要通过银行间市场发行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实现“零”的突破,实现全区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达6000万元……
不断提升市场监管领域治理现代化水平,为冲锋“两个先行”,“建设天堂硅谷、打造硅谷天堂”贡献力量,“国际滨”加速奔跑。
(本版图片由杭州高新区(滨江)市场监管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