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自然资源

生态底色更亮眼

武义:废弃矿山焕新颜

  金华市武义县前村辉绿矿,曾是一座占地227亩的废弃矿山。近年来,通过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废弃矿山变回了绿水青山。项目新增水田177.8亩,春种早稻秋种油菜,给全村带来每年数十万的收入。

  矿山生态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近年来,武义县着力开展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全域规划设计、综合治理修复等举措,用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破解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难题。昔日废弃矿山实现华丽蝶变,正逐渐成为绿水青山里的动人画卷。

  作为“萤石之乡”,武义县矿产资源丰富,因早期矿山以露天开采为主,经多年开采作业,地表植被被破坏,形成大面积人工裸地,造成土壤污染与退化,引发地质灾害、水土流失等一系列危及周边群众生产生活的生态环境问题,留下了巨大的“生态包袱”。

  针对废弃矿山绿化难的问题,该县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景则景”的原则,发挥矿山特点和区位优势,从综合治理、生态修复、复垦复种、植树复绿等方面入手,加强矿山综合治理利用,因地制宜解决因采矿带来的土地荒芜、山体崩塌、环境破坏等问题,探索矿地综合开发利用模式,复修出了一条乡村共富路和“无废”致富路。

  据悉,今年武义县已综合整治7个废弃矿山,投入费用达2600多万元,宕底利用面积约200亩,宕面利用面积约135亩。

  在武义县白洋街道汤村螺丝形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现场,工人在给矿山山体修复点“织网”护坡,喷播草种灌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通过宕面边坡的整治修复,可以消除岩体裸露、浮石滚落的安全隐患,又能防止水土流失。目前该项目已被征用于天然气存储站建设。对于白洋街道沈宅村青锋等另外4个废弃矿山,以及茭道镇罗山村王路头、上茭道村汤村岭采石场宕底均采用建设用地复垦复绿形式修复,规划产生新增耕地面积58亩,按照调剂指标160万元每亩计算,预计可得指标收益9280万元。

  通过裸露山体复绿、景观改造、建设观景休闲绿道,武义县多座修复矿山成为村民的后花园和健身绿道,成为群众旅游休闲的打卡地。

  下一步,武义县将矿山生态修复工作与土地开发、产业发展、城乡建设有机结合,通过对矿山生态修复、产业空间重构等路径的优化,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浙江日报 自然资源 00011 武义:废弃矿山焕新颜 2022-11-29 25105198 2 2022年11月2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