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的文艺范儿
见习记者 周林怡 本报记者 金春华 黄彦
蹲点多日,行走在松阳县四都乡陈家铺这个小山村,记者有一个深切而直观的感受:文艺范。
这种文艺范不仅体现在村里有先锋书店这样的“网红打卡点”,在云夕MO+共享度假空间这样的新业态,以及从全国各地赶来一起观看世界杯的粉丝,更体现在一种“旧”与“新”的融合中。
这是一种独具韵味的乡村现代化气息。
深度体验,记者发现这里“别有洞天”:整体风格与乡野的天然质朴完美契合,细看又充满现代化时尚气息。书店、咖啡店、艺术空间等与乡村元素融为一体,民宿里符合年轻人消费需求的投影仪、甜品台、酒吧等一应俱全。
村干部鲍淋娣自信地说,这一切,在于秉持了修旧如旧的原则。村里今年刚把水泥路恢复为石板路,几间老屋修缮也尽量保持原貌。村中随处可见传统文化积淀的痕迹,祠堂、香火堂、驿站等传统建筑被保留下来,制作红薯干、竹编、打年糕等传统手艺有序流传。
但无论村干部还是创业者,都“不安于现状”,喜欢并擅长从传统中寻找新的增长点。云夕MO+的“90后”店长雷树冰关注当地特色手工艺,计划在推动竹编、草编、藤编等技艺传播的同时实现产业化,为当地农户创收;民宿“飞茑集”发起艺术家驻村计划,引导艺术家围绕乡村文化进行艺术创作,实现乡村文化的经济价值转化。当地也不断给年轻创客搭建舞台,让他们自由创造、驰骋。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何陈家铺村能从一个“空心村”蜕变为有人气、有收入、有产业的宜居乡村。
如今,新、老村民还形成打全域旅游“世界杯”的共识:以当地历史文化、传统民俗为根脉,融入创意想法和产业化思维,不断培养新的文旅增长点,引领全域旅游潮流……大家相信,绵延群山是陈家铺的绿色宝藏,深厚文化是陈家铺的活力源泉。随着更多创客加入、更多新业态成长,老屋定能变“金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