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专版

兴产业 美乡村 富农民

绍兴:描绘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以质量、效率变革牵引农业现代化发展,绍兴农业“风景甚好”。从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获悉:绍兴全市粮食生产屡创新高,历年稳居全省第2,水稻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农业劳动生产率接近5万元/人;今年前三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242.4亿元,同比增长3.8%……

  亮眼数据背后,农业“双强”撑起了发展骨架。

  在位于上虞区的浙江雾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植物工厂”,大棚内的栽培架上长满了碧绿鲜嫩的蔬菜。据负责人介绍,该“植物工厂”采用气雾栽培技术,精准供给营养,实现了从育苗到采摘的全程自动化生产,光黄瓜一项,每亩年产出就达到4万公斤,效益显著。

  雾耕农业的生动实践,正是绍兴大力推进科技强农的缩影。近年来,绍兴突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导向,向科技要动力、以机械增效率,全面吹响农业“双强”号角,奋力跑出农业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农业要强筋健骨,科技是核心。绍兴紧抓“种业是农业芯片”这一关键,聚焦水稻、绍鸭、茶叶等特色优势产业,深化院企攻关合作,国伟禽业、舜达种业先后入选国家、省种业阵型企业;实施黄酒糯稻本地化工程,2个糯稻品系参加省级品种审定区试,一期落实黄酒专用糯稻种植基地3300亩;支持农业企业推进核心技术攻关,嵊州巴贝集团攻克了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的世界性难题,颠覆了5000多年来传统养蚕模式,入选全省首批未来农场。

  科创激发农业内在潜力,机械化也在重塑生产体系。一年来,绍兴聚焦特色产业机械化,以“企业+专家团队+基地”揭榜挂帅方式推动先进适用农机攻关研发,努力实现“机械换人”;聚焦农事服务社会化,推动农事服务往区域化、专业化、一站式方向发展,加速推进3家省级首批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建设,建成农艺农机融合示范全程机械化应用基地26家、农机创新研究试验基地7个;聚焦农机制造精特化,培优茶机、冷藏保鲜农机、插秧机等“绍兴制造”小型农机标志性产业链。

  抓农业产业发展,绍兴聚焦大项目发力,坚持“大平台、大企业、大项目”,构筑现代农业“两院三项目”引领框架体系,计划总投资约50亿元。敏实生物农业项目在一期3500亩项目用地基础上,规划推进二期农旅核心区开发;中科院C4I数控农业项目积极推进数字农业研究院组建,加快先导项目引入;大北农现代农业示范项目、中国农业机械化研究院浙江分院项目成功落地。

  乡村要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持。绍兴全面实施人才强市、创新强市首位战略,坚持引、育、留,今年成功举办中国·绍兴首届“乡村人才振兴”全球创新创业大赛,吸引150余个项目参赛;同时,推动高层次人才向农业龙头企业、乡村创业创新集聚,全市已建设农业龙头企业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7家,农业重点企业研究院13家,省级以上星创天地24家;积极开展“五路人才促振兴奔共富”活动,实施万名农创客培育计划,全市农创客达3548名。

推进全域提升

描绘宜居宜业未来乡村新篇章

  农业“进化”之外,绍兴的另一个关键发力点在于乡村建设。近年来,绍兴坚持党建统领,全域提升,迭代升级,全力塑造有绍兴味道的美丽乡村。一个农村有看头、农民有赚头的现代化乡村场景跃然眼前。

  新昌县澄潭街道梅渚村是一座古村落。去年,梅渚村因地制宜,与新昌县旅游集团合作成立梅渚古村文旅发展有限公司,以“宋风美学”为定位,招引落地沉浸体验新业态,构建“村集体、村民、国企”三方共赢的新发展模式。前三季度,梅渚村集体经济收入289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达260万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

  重塑发展,是乡村兴旺的根本所在。绍兴持续打好“市场化改革+乡村发展”组合拳,率先在全国招募乡村运营团队,重塑乡村价值空间,全面推行强村公司经营促富机制,通过域内优质资源整合和资本运作开展,推动“高、精、稳”创新造血型项目建设。据统计,绍兴累计引进乡村运营团队36个,组建强村公司150家。此外,绍兴还探索“党建联建+产业”发展新模式,全市域建立党建联建机制,覆盖1000余个村社。

  生态宜居,是乡村美丽的源头之水。绍兴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聚焦“千万工程”主题主线,坚持“五星3A”独特路径,高质量推动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全面迭代升级。目前,绍兴全市五星达标村覆盖率95%,累计创建省美丽乡村示范乡镇53个,省新时代美丽乡村覆盖率达80%。眼下,绍兴正以高水平网络大城市建设为目标,紧锣密鼓地推进全域未来乡村建设,加快模式变革、组织变革和服务变革,努力打造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

  清廉善治,让乡村文明更具生命力。绍兴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引领,构建党建统领“四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率先走出了一条乡村善治之路,更高水平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同时,绍兴深入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实施“千村善治”示范工程,开展清廉村居标杆创建,推广清单制、积分制等“四治融合”有效载体,推行“浙里兴村治社”应用场景,实现乡村智治的精准化、科学化。

  未来,充满期许。绍兴乡村,别有乾坤。

激发改革活力

打造农民农村致富新引擎

  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过程中,如何深化改革,继续发挥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功能?绍兴描绘出强村富民路径图。

  柯桥区平水镇王化村近两年盘活村里320余间闲置农房,引进“金秋家园·长塘头”项目,打造居家养老综合体。眼下,首批85间房及茶楼、老年活动室、医务室等配套设施陆续投入运营,不仅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村里老人也享受到了养老配套红利。

  “改”出新局面,“创”出新活力。早在2017年,绍兴便在全国率先试点实施“闲置农房激活计划”,不断深化改革,特别是紧紧抓住新一轮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整市试点契机,持续迭代升级,“闲置资源全域激活”“三权三票”“资格权跨县实现”等相关经验做法多次得到农业农村部肯定推广。据统计,绍兴全市农村累计引入“闲置农房激活”项目6560个、社会资本114.25亿元,激活闲置农房22154宗,联动激活闲置山林、田地5.3万亩,每年分别为村集体、农户增收3.93亿元、7.56亿元,带动农户就业3.4万人。

  致富渠道不断被拓宽,农民收入水涨船高。今年,绍兴市委、市政府推出加快农民增收促进共同富裕新一轮行动计划,大力实施“劳动致富”“创业兴富”“活权激富”“惠农添富”“帮困促富”五大行动,新出台升级配套政策15条。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绍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8042元,居全省第二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缩小到1.59。

  共富路上,勠力同行。绍兴聚焦小农户群体,积极构建“农业龙头企业+小农户”利益共同体,引导吸纳小农户融入到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来。浙江海丰生物作为国内最大的菊花生产加工销售企业,通过构建产销全过程保障体系,与当地小农户构建稳定紧密的利益联结,辐射农户约800户,促农增收达4000余万元。同时,绍兴还聚焦低收入农户,加大农村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今年以来,新增农村公益性岗位452个,安置低收入农户310人。

  筑基垒塔,再启新程。未来五年,绍兴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深化强村富民集成改革,扎实推进农业农村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市,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市域实践“三农”发展新样板。

  (本版图片由绍兴市农业农村局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6 绍兴:描绘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2022-11-28 浙江日报2022-11-2800010;浙江日报2022-11-2800011;浙江日报2022-11-2800014;浙江日报2022-11-2800024 2 2022年11月2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