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专版

“中国花木之乡”20年蝶变

金东:共享“绿美”生活 “苗卉”未来图景

  11月26—28日,以“共享花木盛会,拥抱未来中心”为主题的第二十届中国(金华)花卉苗木博览会暨第四届金东农展会在金华澧浦花木城举行。连日来,金东区3万苗木花卉种植户、5000多位苗木经纪人忙着“赶集”,喜笑颜开。

  金东是我省花卉苗木重点产区之一。这个连续举办了20届的盛会,去年首次从交易会升格为博览会,行业口碑持续提高,已发展成为华东地区乃至全国最大的苗木专业类展会之一。

  20年来,从花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到“国字号”展会辐射带动,再到数字化转型推动升级,金东区已成为闻名遐迩的“花木之乡”。目前,金东区农户在金东区域内外种植花木面积近10万亩。其中造型苗木销售量、树桩盆景面积居华东地区前列,精品苗木、造型盆景享誉全国。金东也因此获得“中国花木之乡”“中国佛手之乡”“中国苗木盆景之乡”等荣誉称号。

  梳理20年发展历程可以看到,金东花木产业一直随时代起舞,开辟新赛道,开拓新市场,引领新潮流,满足新需求,不仅为农户带来致富“金饭碗”,也为群众添彩“绿美”新生活。

种“小”了 

从大型乔木到精品盆栽

  在本届花博会上,第三届“浙江杯”盆景艺术展的人气特别旺。一盆盆小巧精致的树桩盆栽,造型独特,惹人喜爱,令许多客商啧啧称奇。这让种了20年苗木的杨樟明感慨道:“这几年,我们的苗木是越种越小,但越小越贵了。”

  20多年前,金东区的花卉苗木行业刚刚起步,全区以先发优势将香樟、乐昌含笑为主的乔木树种打造成区域品牌。“找乔木,到金东”口号响亮。

  然而,随着全国范围内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市场对苗木产品需求的多样化,金东原来的产品优势被弱化了,苗农们因此身处“寒冬”,大家开始思索如何转型。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推动苗木产业转型升级的举措。

  经过多年探索发展,如今金东区已实现从主打乔木“单品牌”到精品树、造型树、盆景花卉的“多元发展”,形成了以澧浦精品造型树、赤松佛手、赤松曹宅树桩盆景等区域特色明显的苗木生产格局,目前全区花卉苗木品种达1000多个。

  去年以来,在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过程中,金东区大力引导农户调整产业结构,逐渐淘汰掉附加值低的工程苗、色块苗,同时提出了“零地发展”概念,鼓励农户种植优质苗的同时,把原本地上的苗木种植在盆里,向小型化、精品化转型,节约土地不减收益。

  “不占一分田,水泥地也好种。”苗农孙丽成介绍说,他家的罗汉松只要在家门口铺上二三十厘米的沙土就可以种活,占地只有16平方米,销售价达到28万元。

  近年来,面对市场环境和疫情影响,政府和农户努力寻求突围。从销售大型苗木到小型盆栽,从种在地里到栽在盆里,从摆在室外到进入室内,花木产业不断转型升级。

  佛手种植户纷纷卖起佛手青果,打造成年轻人案头插花、把玩的潮品,售价比成熟佛手涨了好几倍。还有一些农民迎合家庭园艺兴起的市场需求,从种植苗木转型精品花卉,产品供不应求。

  “种植面积缩减了,效益却提高了。”苗农方秀琼说,这几年她专注精品花卉,为十多个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产品和设计。她本人也被评为金东区首批园林技师。

卖“远”了

从马路市场到直播带货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盆榆树盆景,是销量最好的品种,喜欢的朋友可以下单哦!”在花博会上,一个个网络直播间吸引众人目光。不少本地苗农也架起了直播设备,在快手、抖音等平台上来了一场“直播卖货”。

  “现在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的新农具。”展会现场,种了30多年佛手的邢建设感慨道,以前佛手成熟后都是由农民挑到马路边或菜市场销售。十多年来,价格一直维持在每斤10元到20元左右。

  近年来,农户纷纷转变思路触网“上线”,特别是农产品直播的兴起,让佛手的销售范围从省内为主拓展到全国。如今,金华50%以上的佛手通过网络销售到全国各地,价格也涨到七八十元,甚至突破百元。

  佛手搭上互联网快车,成功“出圈”,让政府部门和不少农户都看到了花木产业销售的新方向。

  手机是新农具、直播是新农活、网红是新农人。在金东,直播卖花木已成为新时尚,越来越多的苗农涌入“互联网+”新经济的潮流。

  “客户就像在网络上选购商品一样。”金华市绿源珍稀树种研究所负责人郑女士拿出手机演示:“如果有喜欢的苗木,我会直接带去现场。”线上销售与线下实体形成互补,让产品随时都有人看、有人买。

  近年来,金东区通过外部招商、本地商户孵化、聘请专业领域导师进行培训等多种方式,推动全区电商发展;同时,建立省级现代花卉苗木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服务中心,打造花鲜达、花集采、花艺播等多个项目的电商服务配套体系,涉及物流、采购、运营、园艺主播孵化等环节,通过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搭建电商品牌和供应链之间的桥梁。

  这几年,花博会也借力数字赋能,开设线上展馆,把花木城搬上各大直播平台,带动销量的同时提升展会的知名度;通过数据采集,联合百家苗企发布全国花卉生产发展趋势和全国苗木的“指导价”,抢占花卉产业市场话语权,让苗木产业始终走在行业最前端。

景“美”了

从全域风景到美好“钱”景

  初冬的阳光下,金东区5万多亩苗木花卉生机勃勃。如今,金东苗木产业不仅仅是“盆景”,还变成了风景和“钱”景。

  沿着金华北线绿道前往金东区赤松镇、曹宅镇,沿途随处可见错落有致、布局整齐的盆景园。在曹宅镇千人安村一位村民的美丽庭院,这里摆放了杜鹃、月季、茶梅、松树等一百多盆小型盆景。“自从做好了庭院,家门口的人气变旺了,一年仅在庭院里卖掉的小盆景收入,就有8万元左右。”

  近年来,金东区不断深化“特色产业+美丽庭院”建设,促进产业融合,催生美丽经济。千人安村一位村干部介绍,得益于良好生态环境,这些年村庄开始尝试规划旅游产业,村民们在经营盆景、建设农家乐的同时还办起民宿,“钱袋子”渐渐鼓了起来。

  在赤松镇大源村,80%的村民都种植盆景。借助创建“美丽庭院”的契机,农户纷纷用盆景装扮庭院,打造了一个独具特色的盆景村。庭院闲置的土地被充分利用起来,既美化了环境,又为农民提供了增收致富的渠道。“尤其是盆景观赏期,大批的杜鹃盆景开花,美不胜收,成为游客打卡点。”大源村干部说,该村人均年收入达到30万元,最多的农户一年收入可达200万元左右。

  “盆景”变“风景”,“颜值”变“价值”。“花木产业不仅奠定了金东区厚实的‘绿色家底’,还为当地农民带来了丰厚的生态红利。”金东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金东区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乡村文化、特色农产、花木苗圃优势,积极探索“农业+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着力把生态亮点打造为景点,使绿色成为金东乡村的最美底色。以澧浦花木城为切入点,金东区先后建成浙中桃花源等一批农旅融合示范点,培育创建浙江锦林佛手文化园(4A级)、金华花卉生态示范园(3A级)、渔歌小镇·花之港(3A级)等一系列国家A级景区,打造盆景长廊风景线。

  如今的金东,绿树环绕、百花飘香。花木产业正以蓬勃的朝气为金东的高质量发展“苗卉”新未来,让群众乐享“绿美”新生活。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4 金东:共享“绿美”生活 “苗卉”未来图景 2022-11-27 浙江日报2022-11-2700008;浙江日报2022-11-2700011;浙江日报2022-11-2700019;浙江日报2022-11-2700012 2 2022年11月27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