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4版:义乌市场四十周年

文章导航

资本奔流

  尊重市场、尊重资本,商品的全球流动,造就了“世界小商品之都”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国县域第一的义乌;尊重善良,尊重共赢,才有了彩虹路、三环、百县万品、义新欧、海外仓,为“两个先行”贡献义乌力量。

  地处浙江省中部,既不沿边也不靠海的义乌,从地理位置来看,可以说“平平无奇”。义乌靠什么逆袭成为大城市?曾经每到农闲,义乌人手摇拨浪鼓,走街串巷。这也许是最早的“市场调研”,从那时候开始,义乌人开始了解市场、了解贸易,从而尊重市场、尊重贸易。

  这无疑是逆袭的关键点。正是对市场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尊重,义乌人先富了起来。合作才能共赢,善于经商的义乌人把周围的土地、资金、产品等生产要素和资源要素进行整合重组。

  “共赢共富”,是经济规律的具体体现,也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生动诠释,更是“两个先行”的义乌实践。

缩小城乡差距 

“彩虹线”上的致富密码

  从0到1亿元,再到10亿元、100亿元、1000亿元,去年,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市场交易额达到了1866.8亿元,直冲2000亿元。

  市场也没有辜负勤劳勇敢的义乌人。在一次次市场变革中,义乌人尊重市场规律,一次次把机会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去年,义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7468元,不但全国县域排名第一,还超过北京、深圳、广州3个一线城市,仅次于上海。

  虽然如此,城乡收入依旧有差距。2017年,义乌“彩虹线”横空出世,以商城集团、市场集团等八大国企为投资主体和建设主体,与镇街结对,景区化、差异化打造望道信仰、德胜古韵、画里南江等10条美丽乡村精品线,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差距,让乡村年轻起来。

  得益于“德胜古韵”美丽乡村精品线,义乌市后宅街道李祖村拥有了更年轻的经济业态,200多名青年创客扎根村内,形成了独特的创业文化;义乌市佛堂镇钟村山水资源丰富,“画里南江”美丽乡村精品线,让村里决心发展“露营经济”,节假日场地供不应求;在义乌市苏溪镇杜村,蜿蜒而过的“慢养龙祈”美丽乡村精品线,成了该村旅游经济的“网红点”……修一条路,造一片景色,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一条条标着红黄蓝三色的“彩虹线”,将沿线村连成了一条条赏心悦目的奔富产业带。

  同样满怀期待的还有稠江街道龙回村村民方月芳,去年她以387.6万元的总价,竞得城西街道五一村120平方米的宅基地资格权权益,未来她也将成为村里的新居民。近年来,义乌先行先试农村宅基地改革,盘活农村沉睡资源,增强农村发展动能,缩小城乡差距。除此以外,义乌还探索农业“标准地”改革,推动现代农业生产,还田于民、还富于民……

  义乌市大陈镇被称为“中国衬衫之乡”,其中大陈二村是衬衫企业聚集村。改革开放后,依托市场优势,大陈二村发展衬衫产业,兴办企业。如今,走在义乌市大陈二村,早年建起的乡村小别墅,已经迎来了第二次改造,衬衫产业也迎来了数字化转型。

  大陈二村的“青春奔富故事”,在义乌不是个例。为了让市场发展带来的资本更好流动起来,义乌充分发挥“市场”特质,各镇街、部门因地制宜、分类规划,持续不断地推出宅基地改革、城市有机更新等一系列全新举措,绘出了一幅幅生动的致富场景。

缩小地区差距 “百县万品”的帮扶故事

  义乌地理空间有限,经过多年发展,开始受到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供给制约。合作才能共赢,善于经商的义乌人把目光投向了“邻居”,周围县市区也欣然承接了义乌市场的溢出。

  这些年,义乌建成区面积,从不到2平方公里到如今超过109平方公里。随着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周边县市区不断融入义乌,为义乌注入青春活力。

  2020年,义乌协同东阳、浦江、兰溪规划跨行政区域“三环”快速路建设,让更多偏远农村融入都市区,缩小地区差距。“三环”主要利用现有国道、省道提升改造,途经4县市19个镇街,长约140公里,环内面积1084平方公里。

  兰溪市横溪镇国庆村,正是受益于“三环”,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来料加工村。“全村1300多户家庭,有1000多户都在做来料加工。”村民倪桂花告诉笔者,目前村里与40多家义乌小商品生产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义乌物料源源不断地运进村,加工成衣服、红灯笼、钥匙扣等小商品后,又运回义乌。“承接了义乌来料加工,每年给村民们带来了近千万元收入。”

  携手奔富的故事,还在丽水深山密林里上演。

  “喝完满口甘甜,外观设计也简约大方。”在义乌市“百县万品”展销中心山海协作馆内,主播正在直播间介绍一款矿泉水。“百县万品”是义乌的一项“山海协作”工程。2020年7月以来,义乌市市场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深入全国301个经济欠发达县市,根据当地物产特色以及市场欢迎度等标准,精选出1万多款农副产品、手工艺品,在义乌销售。

  去年下半年,义乌又与丽水莲都区、遂昌县等浙江山区26县建立山海协作合作关系,专设山海协作馆。山海协作馆,一头牵着山区26县的特色产品,一头连接义乌大市场,成为“共同富裕看‘浙’里”的新窗口。

  远在1800多公里外的四川巴州区,也与义乌有着深厚的感情。

  “来,请喝一杯巴州杜仲茯茶。”11月5日,第15届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以下简称“森博会”)开幕首日,受邀参展的巴州区企业展位前围满了采购商和观众,争先品尝巴州的农特优产品。

  去年6月,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与义乌市全面开展东西部协作帮扶工作。义乌——巴州物流运输专线,让生态农产品走出巴蜀大地,亮相义乌森博会;义巴国际商品城平地而起,“义乌好货”走进了巴中千家万户;义乌、巴州联手培养电商人才,打造出东西部协作的“金名片”。

携手共同致富 非洲咖啡的数字之旅

  多年来,义乌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了紧密的贸易往来。“买全球 卖全球”,义乌与海外市场互利共赢,商品、资本等要素加速流动……

  全球客商云集,一直是义乌能够“买卖全球”的关键优势之一。数据显示,疫情发生之前,义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万多名外商常住义乌。不同国度、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外商,在资本奔流的义乌,在处处是商机的市场逐梦。

  “在中国,外国人可以拥有许多创业机遇,在义乌尤其多。”约旦外商穆罕奈德说。

  穆罕奈德10年前来到义乌,他在外商众多的义乌开了一家地道的阿拉伯餐厅,把原汁原味的阿拉伯饮食文化带到了义乌。

  现在,他又把餐厅开到了国际商贸城附近,取名“贝迪”,可以同时容纳400人就餐。充满异国风情的阿拉伯美食在义乌的名气越来越大,不仅受到外国人的喜爱,也“锁”住了中国人的胃。就餐高峰期,中国人的用餐桌数占到了70%。

  除了开餐厅,穆罕奈德还经营了一家外贸公司,把义乌小商品销往全球。这些年,他在义乌娶妻生子,交到了来自全世界的朋友,还在义乌买了房子。

  18年前,塞内加尔人苏拉第一次走进义乌小商品城。如今,苏拉的贸易公司一年营业额超过5亿元人民币,每个月都会有200至300个装满货物的集装箱发往非洲。作为最早一批来义乌创业的非洲人,苏拉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来义乌发展,他们知道在义乌有机会。”

  “有空过累嘻”“真侬十八力”……来自埃及的“90后”外商默罕默德,到义乌3年多,练就了一口地道的义乌话。“我一开始拖着三轮车卖水果,培养了固定客源后又经营起了果汁店。”在默罕默德看来,义乌改变了他的命运,还让他收获了不少朋友。

  在义乌打拼的一个个外国人,书写了一段段传奇的致富故事。一根网线,让远在非洲的咖啡豆走向全球,参与全球贸易。

  “大猩猩咖啡不是普通咖啡,而是一杯‘数字咖啡’!世界电子贸易平台eWTP使贸易成本降低,让‘非洲兄弟’每卖出一包就能多赚4美元。”远在非洲的义乌商城集团卢旺达项目负责人在微信里告诉笔者,eWTP这个神奇的线上平台,将非洲产地与更大的市场相连。

  卢旺达人达蒂瓦·尼依法沙是直接受益者。“中国朋友将我家的咖啡豆卖到全世界,我们用赚来的钱盖了新房子。”视频那头,达蒂瓦·尼依法沙开心地说,除了咖啡豆,非洲的茶、蜂蜜、鳄梨油等产品,通过eWTP到义乌后,在各种电商渠道的销售额持续快速增长。

  2019年,义乌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落地数字贸易枢纽线下展厅,方便了非洲国家和地区的中小企业参与跨境贸易,使义乌与非洲之间的贸易活动实现线上线下联动,不断刷新交易额。

  近年来,义乌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在全球各地建立“带你到中国”展厅、海外仓、海外市场,线上线下联动,境内境外合作,资本全球流通,携手共同致富。


浙江日报 义乌市场四十周年 00024 资本奔流 2022-11-25 浙江日报2022-11-2500006;浙江日报2022-11-2500007;浙江日报2022-11-2500012;浙江日报2022-11-2500009;浙江日报2022-11-2500015 2 2022年11月2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