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一年间
落子宋韵,起笔不藏锋
本报记者 陆遥 李娇俨 张梦月
600多年前,明代杭州府学教授徐一夔遍访杭州,撰写《宋行宫考》,寻踪南宋皇城的印记。如今,已经很难考证徐一夔是不是为浙江寻找宋韵的第一人。不可否认的是,浙江人对于宋文化,始终有着深深的情结。
宋韵风华今安在?浙江看到了时代之问,并积极应答。
2021年8月31日,浙江省委召开高规格文化工作会议,提出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2022年6月,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再次画下“着重号”——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宋韵,是浙江立志要打造的一张文化金名片。
11月18日,2022宋韵文化节启幕,德寿宫正式亮相。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宋韵文化扑面而来。
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一年来,浙江做了什么,想了什么?问题的答案逐渐明晰。
小到一只青瓷水杯、一本宋风雅韵之书,大到一座皇家宫殿遗址保护、一场城市文化建设……宋韵,走进生活、滋养人心。衔接起古与今的浩瀚时空与深厚积淀,面向未来的宋韵落子诗画江南,正在拼接起活力浙江推进共同富裕的文化谱系。
魅力
这几个月,德寿宫持续吸引着人们的关注。
开始,是一面红墙——德寿宫“百米红墙”火上热搜,引来一波波打卡拍照热潮。岱赭色宫墙,融入了烟雨江南特有的氤氲与朦胧,带来浓郁的宋韵氛围感。
后来,是百花齐放的探营——11月14日,德寿宫举办首次探营。人们带着好奇和期待,追寻着各大媒体的报道,在社交媒体上积极讨论如何预约参观,争相拼凑着心目中德寿宫的全貌,想看看这座南宋临安城内的重要宫苑如何“气象繁盛”。
今天,是惊艳登场——11月18日,德寿宫正式亮相。杭州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馆长施云姝介绍:“近20年来,德寿宫遗址经过4次较大规模考古发掘。2020年底,德寿宫遗址保护展示工程暨南宋博物院(一期)正式开工,依托考古遗址,采取了室内展陈、数字化展示、遗址模拟展示等手段,系统讲述南宋历史文化的全貌。”
老百姓对于德寿宫的热爱和追捧,也证实了宋韵文化的魅力。我们需要更多更美的“德寿宫”,来触摸宋韵、感知宋韵。
一年来,这样充满“含宋量”的时刻,还有很多。
9月28日,温州。温州(朔门)古港遗址重大考古发现,在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发布会上正式官宣。遗址中发现了古城水、陆城门相关建筑遗迹、成组码头等保存较好的古代遗迹,并出土了沉船两艘以及数以吨计的宋元瓷片堆积和形式各样的漆木器等。其规模庞大、体系完整,为国内外罕见,成功再现了宋元时期温州港的繁荣之景,为“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提供重要见证。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7月30日,杭州。杭州国家版本馆盛大启幕,揭开充满“现代宋韵”的时代之作。园景互融、多重院落,是宋文化的“掩映之美”;断壁修复成茶垄,是宋人清雅脱俗、淡泊悠远的画中意境;夺人眼球的艺术青瓷屏扇门,来自创新改良的龙泉窑,一出场便风靡全网……
9月29日,北京。“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惊艳亮相国家博物馆。展品中,《千里江山图》长卷灯光效果图堪称绝妙,展现宋画高峰;“南宋四家”之一马远的《踏歌图》,将百姓的安居乐业刻画到极致……这一诞生于浙江的国家级文化工程,从最早的“两岸故宫宋画”扩大为《宋画全集》,拓展延伸到如今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其成果展观者如云、一票难约,再次诠释了宋韵魅力。
还有每时每刻、持续不断的努力。书架上,各类宋文化书籍纷纷上新。入门级历史读物《宋韵文化简读》以200多页的篇幅,浓缩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用考古回到现场的《在田野里看见宋朝》,开启对宋代社会的沉浸式访问体验。此外,翻开宋韵文化研究计划目录——《宋代制度史》《两宋历史文化读本》《宋画品汇》等13个系列研究已经立项。
引力
宋韵文化一次次出圈的背后,是政府推动,也是民意所向。
今年8月,宋韵文化传世工程指导委员会成立。省委宣传部牵头研究编制了《宋韵文化传世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实施宋韵文化研究、遗址保护、数字展示、品牌塑造、文旅融合、文化传播等“六大行动”,有力有效推进宋韵文化保护、提升、研究、传承等各项工作。
实施“六大行动”,以及谋划宋韵文化研究全辑、南宋皇城考古遗址公园等10余项标志性成果,基本构筑了支撑宋韵文化传世工程的“四梁八柱”。
无形之韵,正借助有形之载体呈现,让浙江的“含宋量”深入人心。一年来,全省各地奋楫扬帆,不断擦亮“宋韵文化”名片——
眼下,杭州打出了“承、工、时”三字诀,即传承守护宋韵遗迹,将宋韵文化植入生活场景,用现代方式创新宋韵文化。漫步杭城街头,南宋御街、南宋书房、南宋糕点铺等,串起一幅宋韵文化的生活图景;各类宋韵文化展示、宋韵主题讲座、宋韵文创研发、宋韵主题出版等,装点出城市的“宋韵气质”。
宋韵文化,便以这样的方式,由远及近,走近百姓身边。
它是一卷悠扬的诗——绍兴举办陆游文化节、颁出“陆游诗歌奖”,发布《宋韵越城地图》与《陆游诗词地图·绍兴卷》;
它是一条人文的街——金华围绕李清照寄居的酒坊巷,以八咏楼为核心,迁建一批与南宋文人有关的历史建筑,打造南宋文化风情街;
它是一个数字的馆——台州府城宋韵·诗路文化体验馆正式开馆,数字技术让宋诗宋词“活起来”,也借诗词串起全域旅游;
它是一条蜿蜒的河——在衢州常山,“宋诗之河”文化标识逐步清晰,宋诗元素融入城市建设……
打造宋韵文化传世工程的过程中,人们细细数来,原来,宋韵文化早就悄悄隐于这方水土。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所期待的物质丰富、精神富足、文化多元、生活美满,也与宋韵文化的气息一脉相承。
我们看到,宋之韵,更加鲜活。博物馆、图书馆里的“宋韵奇妙夜”,听见小朋友们在问“十万个为什么”;宋韵潮流激发了今人的想象,宋庭印象丝巾、“气蕴东方”宋韵美妆、“天下龙泉”青瓷、舌尖上的宋韵等“宋潮”产品,粗粗一数,已达上百种……
我们记得,宋之景,更加生动。今年央视春晚中,根据《富春山居图》创作的音舞诗画节目《忆江南》惊喜刷屏。宋韵面对千万大众挥一挥衣袖,引来“唱念俱佳、赏心悦目的春晚清流”的赞誉。它让观众沉浸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的意境之中,体味到国泰民安的山河之美、中华之美。
动力
今天,我们为什么聚焦宋韵?
浙江在写一篇大文章。
这篇文章面向历史。陈寅恪先生说过:“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北宋文化的浸润,南宋文化高峰的厚植,决定了浙江是两宋文化遗存的富集之地,处处彰显宋韵文化的气质神韵。宋之于浙江,实在是个很玄妙的东西——它散作满天星,如空气般无处不在,浸润出浙江的风土人情。
这篇文章面向当代。千年宋韵呈现出的治理智慧、哲学智慧和文化智慧,正在被当下浙江的发展充分汲取、吸收并运用,千年宋韵从“无形之韵”,嬗变为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有形之举。
这篇文章面向未来。宋韵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浙江实现“两个先行”的重要精神资源,是浙江迈向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不竭的动力。
挖掘宋韵文化,是浙江责无旁贷的使命。我们要做的,正是将满天星,汇聚成一团火,让这团火,烧得旺旺的,在历史长河中,标注出浙江鲜明的文化标识。
一年多来,宋韵文化的起笔正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出现在海内外的学术界、文化界的朋友圈。人们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更高的期待:宋韵文化的概念定义,如何形成统一的话语体系,应用性研究如何加大加强,支撑宋韵文化品牌的标志性成果如何闪亮……
目前,全省各地已谋划了一批重点项目,初步建立起了宋韵文化传世工程项目库。更全面的文旅体验,更响亮的文化名片……未来,宋韵文化的书写,终将落笔在每个人身上。
江南一枕钱塘水,宋韵千年入梦来。梦想,正照进现实,它让我们在古与今的浩瀚时空中,贡献一块名为“江南”的珍贵拼图,找到属于浙江的精神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