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健康浙江

杭州市中医院:名院名科名医助力打造中医药名城

七十年悬壶济世 中西合璧赋华章

  70年前,杭州市众安桥广兴巷,“广兴联合中医院”悄然亮相,历经风雨。70年后,在这座城市地铁二号线和三号线的出口处,曾经的小诊所已成长为名医云集、中西合璧的综合性三甲中医院,名院名科名医的特色益发显著。

  王永钧获评第四届国医大师;刘敏如、沈宝藩、徐经世、施杞等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相继落户院内;组建“杭州市中医院城市医疗联合体”,全面托管区县医院……围绕“健康杭州”和“中医药名城”的目标,杭州市中医院以神圣的使命感、高度的责任感和70年的如炬初心,扛起救死扶伤、疫情防控、传承创新等重任,不断书写中西合璧、悬壶济世的新华章。

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在武林院区名医馆,一位戴着金丝边眼镜的儒雅老医生“望闻问切”后,在病历本上认真书写诊断记录。这位老者就是第四届国医大师、杭州市中医院终身学术导师、中西医结合肾病专家王永钧教授。今年87岁的他,依然每周看5个半天的门诊,还在病区查房、带教学生。

  王永钧教授用60余载的呕心沥血,成功救治了无数危重急症患者,致力于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创新和发展。就在今夏,他成为杭州市历史上第一位获得由人社部、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国医大师”称号,这也是我国中医药领域的最高荣誉。

  同样,作为何氏妇科的第四代传人,擅长妇科疑难疾病诊疗的何嘉琳,是一号难求的“送子娘娘”,亦是该院另一张闪亮的“金名片”。前不久,杭州市中医院的妇科医学生殖中心高分通过国家卫健委评审,获批开展辅助生殖项目,为“浙有善育”政策进一步落实积极出力。今年,年逾古稀的何嘉琳成功当选第二届全国名中医。在她的带领下,“何氏妇科”跻身国家临床重点学科、国家首批流派传承工作室和省不孕不育中医药防治中心,并在中国香港、意大利、泰国等地设立工作站,为中医药海外传播贡献力量。

  王永钧、何嘉琳等一批“70后”“80后”的名老中医至今躬身杏林,让中医药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杭州市中医院通过搭建名医传承工作室、组建团队、开展院内师承等途径,加强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的收集整理。该院还先后聘请刘敏如、沈宝藩、徐经世、施杞4名国医大师坐镇,以及齐永、韦企平、谢强等多位名老中医为医院特聘专家;“筑巢引凤”的同时,通过整体培养、群师带群徒、一对一指导,打造个性化成长路径的培养方式,构建良好的梯队结构,着力提升中青年人才队伍的质量。

中西合璧,双向守护

  高效的医警创伤联动、院前急救以及胸心外科、脑外、血管外科、骨伤科、重症医学等多学科创伤中心团队的精诚合作,环环相扣的“飓风式”营救,帮助车祸重伤者赢得与死神的“拔河比赛”;敏感的抢救意识、娴熟的抢救技术、丰富的临床经验,争分夺秒救治倒在医院门诊的肺栓塞的老年患者;为同患腰椎间盘突出、无法正常行走的97岁母亲和73岁儿子,量身定制个性化的中西医结合方案,使得他们双双康复走出医院、安享幸福晚年……

  整合肾内、肾外等优势学科成立杭州市肾脏病医院,着力打造首个中西医结合、内外科联合、防护治疗一体化的肾脏泌尿系疾病诊治中心和科学创新研究平台,成为国内中医系统规模最大的肾病诊疗中心……

  成立脊柱微创学术交流中心、杭州市中西医结合睡眠医学中心和杭州市毒蛇、虫咬伤诊疗中心,助力各重点学科、专科发展……

  医院坚持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广泛运用中药饮片、中药协定方和中医适宜技术;在两个院区都成立了中医综合诊疗中心;精心打造杭州市中药炮制与传统制剂中心,制剂中心建设规模、年生产总值和中药制剂品种数量在省内均名列前茅;目前共有55个制剂批准文号,常年生产50个制剂品种。

  建院以来,杭州市中医院始终秉承“中医保领先,西医跟前沿”的发展理念,在保持和壮大中医药实力的同时,大力发展西医,提升综合诊疗实力;做到既能运用中医药诊治各类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和疑难病,又能熟练开展各类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和微创治疗,承担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

  针对复杂胆道疾病的诊治,不断在胆石症围手术期的快速康复治疗和术后中医调理上下功夫,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和钬激光技术上取得突破的同时,牵头成立杭州市中西医结合胆石症专病联盟,共有市属、区、县等17家医院加盟。

  在“两院一体”的总体建设框架下,杭州市中医院各项医疗业务稳步推进,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创伤中心建设进一步加强,医院快速救治急危重症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两院区医疗业务布局进一步优化,6个重点监控病种、22个重点监控术种排名浙江省内中医系统排名第一。

“疫”往无前,彰显担当

  无论寒暑,无论白天黑夜,疫情就是命令:第一时间组建医疗队赶赴一线;一个个白色的身影,或不眠不休地坚持在核酸采样点,或不计辛劳固守异地方舱医院……近3年来,杭州市中医院慎终如始,驰援武汉、河北、上海、西藏、新疆等地抗疫的同时,建立起常态化防控督导机制,坚守院感防控底线,筑牢疫情防控屏障,丁桥院区还设立新冠疫苗方舱接种点。疫情防控期间,医院火速研发熬制防疫协定方,供市民配取并送至防疫前线,为打赢疫情防控遭遇战、阻击战贡献中医力量。

  大医精诚,止于至善,是医者毕生的追求;勇于担当、甘于奉献,是每一家医院应有的作为。在做好自身服务的同时,杭州市中医院不断优化医疗资源下沉,全面托管建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淳安县中医院、临安区中医院;不断深化双向转诊服务,积极推进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联合西湖区、上城区等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医疗联合体”;结合学科优势,定期对3家托管医院、12家协作医院的医生进行业务轮训,帮助基层医院建立导师带徒机制、开设中医馆。与宁波市中医院深度合作,积极探索杭甬双城市级中医院协作和发展机制,唱好“杭甬”双城记工作部署。积极做好对外援非、对内援疆援藏、山海协作等工作;与贵州黔东南州中医院、丹寨县人民医院签订对口帮扶协议,全方位开展对口帮扶。

阳光关爱,砥砺前行

  转眼悠悠70载,一代代医者谱写了救死扶伤的赞歌,创造了一个个生命奇迹,留下了一段段感人故事;一次次重大医疗技术的攻关与突破,一回回医疗下沉与跨越千山万水的对口帮扶,书写了三甲中医院的责任与担当;一次次舍己忘我的抗疫表现,一次次英勇逆行、慎终如始的应急响应,实至名归地捧回了浙江省首届“十佳医院”、浙江省基层先进党组织等荣誉,连续3年取得全国三级公立中医院绩效考核最高等级……近年来,杭州市中医院始终以党建为引领,将中医药传统“和”文化的核心价值融入到医院的精神、宗旨、发展战略中,形成了“和为强、和为本、和为善、和为仁、和为廉、和为先”涵盖医院全面工作的“六和”中医特色党建品牌工程,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中医药特色持续彰显,名医名院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医院围绕“关心关爱520”主题,秉承“阳光关爱职工”的理念,以“患者满意,员工幸福”为目标,努力营造医院“家”文化、“和”文化,不断推进人文医院建设,通过一系列关爱举措浸润凝聚全院干部职工人心,激发干事创业活力。医院各项满意度逐年提升,在连续两年的市属医院职工满意度评比中蝉联第一。

  今年是杭州市中医院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目标、阔步新征程的重要一年,也是建院70周年的重要节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杭州市中医院党委书记李艳娟表示,医院将紧紧围绕打造“中医药”强市及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要求,深化“名院、名科、名医”建设,不断提升重点学科优势,不断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在时代前进的洪流中书写医院发展的新华章,充分发挥省内中医药领域的“领头雁”作用,向着建设成为中医药特色优势突出、综合实力位居国内前列的现代化、国际化临床研究型综合性中医院的目标而不断奋进。

  数读

  ◆ 群星闪耀

  现有:国医大师1名

  全国名中医2名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13名

  浙江省国医名师2名

  浙江省名中医17名

  杭州市名中医33名

  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1个

  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2个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1个

  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1个(2期)

  省国医名师工作室1个

  省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2个

  ◆ 学科建设

  共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个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个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8个

  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专)科14个

  省市共建重点学科1个

  市级重点学科15个

  15个学科列入杭州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

  肾内科、中医妇科被列入杭州市医学高峰学科牵头学科

  (本版图片由杭州市中医院提供)


浙江日报 健康浙江 00010 七十年悬壶济世 中西合璧赋华章 2022-11-18 浙江日报2022-11-1800005;浙江日报2022-11-1800010;浙江日报2022-11-1800009;浙江日报2022-11-1800013;浙江日报2022-11-1800011;浙江日报2022-11-1800014;浙江日报2022-11-1800017;浙江日报2022-11-1800022 2 2022年11月1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