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财税

政策添“财” “江南秘境”增韵味

  你理想中的乡村是什么模样?

  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僻静,还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怡然?不到松阳,很难说完整地见过中国传统村落的模样。而到了松阳,你才知道宋诗“唯此桃花源,四塞无他虞”所言不虚。松阳建县于东汉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是中国农耕文明形态保留最完整、乡土文化传承最好的地区之一,被誉为“古典中国的县域样本”“最后的江南秘境”。

  “古老就是财富”。近年来,松阳县财政局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强化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近三年来,累计统筹农业、水利、区域协调等资金超过15亿元,集中财力打造“风貌完整、舒适宜居、富有活力、人文和谐”的乡村风貌松阳样板。今年上半年,松阳县“红色玉枫 菇香柿溢”入选2022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

风貌“更新”

原汁原味保护乡村肌理

  “按节下松阳,清江响铙吹”,松阴溪畔,两岸60公里的绿道郁郁葱葱,两边茶桑碧翠,一派田园风光。这就是那条响着铙吹的“清江”,松阳人的母亲河。

  水是乡村的灵魂,也是乡村风貌留给人们的“第一印象”。松阳历来重视河湖治理,把水生态的改善作为美丽乡村建设、乡村风貌提升的重点工作,使美丽河湖成为流淌在老百姓心里的“幸福河”。

  2021年4月,在省财政厅、水利厅的支持下,松阳县被列入全省第一批幸福河湖试点县。项目计划投资2.5449亿元,其中中央资金4530万元,省级资金10069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5090万元,其他资金5810万元,用以松阴溪景观提升(增花添彩)、水利博物馆提升等建设。截至2022年10月底,实际支付资金15262.5万元,其中幸福河湖试点县省补资金支出746.9万元。

  如今的松阴溪两岸,原生态的田园风光、原真的田园乡村风情相得益彰。通过贯通松阴溪干流滨水绿道,串联沿岸的景观节点、民宿、古民居,松阴溪成为了集生态、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滨水景观带,成功创建4A级景区和省级湿地公园,获得了长江经济带最美家乡河等荣誉称号。

  “乡村优良的生态环境、古朴的民风民情是松阳乡村最具优势的资源所在。近年来,我们加大农业、水利、区域协调等资金的统筹力度,用于乡村风貌的改善,使乡村整体风貌焕然一新。”松阳县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浙江省财政厅的指导下,松阳县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升农村生活质量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近三年来,累计投入各级涉农项目资金3.27亿元,用于农村饮用水提升、农村厕所改造、农村垃圾分类等民生工程。

  2020年,松阳成功入围省级区域协调财政专项激励政策名单,2020年至2022年共计获得专项资金4.5亿元,主要用于传统村落的保护、“拯救老屋”行动等,最大程度保护村庄的原始形态和整体风貌。

  “为了实现保护与搬迁工作的双赢,我们在推进‘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时,还专门出台了政策,经认定有保留价值的传统民居,在腾空房屋、产权无偿上交村集体并办理‘两证’过户手续后视同拆除,有效破解了古村落‘拆与保’难题。”松阳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随着财政资金的不断投入,陈家铺、平田、西坑、杨家堂等一批古老的村庄正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而通过“大搬快聚”打造的铺门、筏铺、斋坛、新溪、西坌等新农村、新社区则成为老百姓的美丽新家园、乡村新未来。

文化“复兴” 文艺赋能营造乡村美学

  “或居高山之巅,或隐于山水之间,或坐落溪流之侧,或掩映于竹海古树中。阶梯式、台地式、平谷式、傍水式和客家传统村落在松阳山水间交相辉映……”《历史大视野中的传统松阳》中如是说。

  古村落、古建筑是松阳的特色和魅力所在,构成了乡村的主要形态。为了将这一历史留存下来的风貌保护好,2016年1月,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启动“拯救老屋行动”,将松阳确定为全国整县推进的试点县。

  松阳县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传统村落规划编制、修缮维护、环境整治、基础设施改善、文化挖掘和宣传教育。除此以外,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和一般村还能获得省级财政补助。其中,重点村省级补助达到700万元/村。

  有了财政部门坚实的资金保障,松阳探索出一系列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的先进经验。

  其中,创新开展“拯救老屋行动”探索出了一套不出施工图、不公开招投标、不要求修缮资质、不需工程监理,却能有效加快进度、降低成本又保证质量的工作机制,为全国古村落保护提供了松阳经验。目前,全县已有1200多幢传统建筑实现挂牌保护,260多座宗祠、20多座古廊桥、370多幢老屋得到修缮保护。

  “居民是古村落的主体,要保护发展好乡村,就必须解决好保护与老百姓改善居住条件这对矛盾。为此,我们出台了奖补政策,帮助村民通过对原有住房进行修缮、改造,用较低的成本达到改善居住条件的目的。”松阳县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根据传统民居改造利用专项政策,明确舒适休闲型、简约休闲型和家庭自住型三种改造类型,达到改造标准的,按建筑面积分别给予每平方米180元、120元和80元的补助。

  传统村落是我国乡土文化的重要承载。在保护的基础上,松阳创新开展“百名艺术家入驻乡村”计划,引进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艺术家常态化入驻乡村、开展创作,探索艺术助推乡村振兴之路。如枫坪乡沿坑岭头村原是一个濒临消亡的偏远山村,通过“柿树”风景引进艺术家资源,发展成为画家村、写生村,350余人口的村庄发展民宿16家,年收入达300万元。

乡村“振兴” 产业融合激活共富密码

  一场阵雨过后的陈家铺村,云雾缭绕在山间,房屋错落在崖上,空气中带着雨后的清凉。在湿漉漉的石板路上行走,不经意间,就能闻到咖啡店里的咖啡香、书店里的书香、农家饭店里的饭菜香……

  素有“小布达拉宫”之称的陈家铺,海拔850米,上百幢黄泥房形成垂直崖居村落。过去,延绵的群山阻断了村民们致富的梦想,陈家铺几乎成了“空心村”。近年来,松阳先后投入各级财政资金2500万元,改变陈家铺乡村风貌,引进新业态,把生态优势切实转化为发展优势。

  2021年,陈家铺村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30万余人次,各业态综合营业收入1700多万元。2022年,陈家铺村被列入全省首批未来乡村建设试点。

  “传统村落不仅是松阳重要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也是重要的经济资源。我们必须发挥财政的导向作用,通过乡村风貌的整体提升,支持推进山区走出高质量发展奔向共同富裕的新路径。”松阳县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全县超过半数的村庄植入了民宿、农家乐、生态农业、文化产业等新型业态,带动5600余人实现就地就业。不仅如此,今年以来松阳县积极推进“红色玉枫 菇香柿溢”乡村振兴项目,利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项目支持,选址浙西南革命根据地中心区域,依托红、绿、古“三色资源”,做大香菇、香茶、香榧“三香产业”。项目以期通过“租金+运营回报”的方式,有效盘活土地资源、降低菇农生产成本,促进村集体消薄增收,助推三产融合发展。

  此外,松阳财政累计投入财政资金5090万元用于发展乡村民宿,明确民宿(民居)改造、经营、营销、特色村建设的资金奖补范围和标准,先后建成“过云山居”“云上平田”“云端觅境”“飞茑集”“鸣珂里”等民宿(农家乐)500多家,年营业收入近1.7亿元。

  “乡村风貌外形的改善只是基础,如何激发乡村内在的活力,是乡村振兴的难题。目前,我们正在探索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的乡村振兴改革,创新“地方政府+村集体+村民+工商资本”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助力山区中低收入群体就地增收,推动实现共同富裕。”松阳县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本版图片由松阳县财政局提供)


浙江日报 财税 00012 政策添“财” “江南秘境”增韵味 2022-11-16 浙江日报2022-11-1600011;浙江日报2022-11-1600018;浙江日报2022-11-1600015;浙江日报2022-11-1600024;浙江日报2022-11-1600031 2 2022年11月1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