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教育的先导性作用
郑孟状 编辑 周宇晗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全局出发,对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进行科学系统部署,既体现了我们党对科教事业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和长远谋划,也承载着我们党对培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提升国民整体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深切期望和坚定自信。
深刻认识教育的先导性作用,明确新时代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历史定位
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科技创新的重要牵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发挥着先导性作用。
从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维度看:教育助力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了然于胸,为探寻教育发展规律打下坚实基础。如今,我国正处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节点,加之面临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充满不确定性的危机挑战,唯有在精准把握中华民族强起来时代背景下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趋势和新要求,发展高质量的教育,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才能破解难题。
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展的理论维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发展大计的高度对中国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从党的十九大报告指明“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扩大投入,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教育始终与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同频共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教育的新提法、新思想,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再次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置于优先地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现实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创造和丰富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这条现代化之路打破了“西方中心论”,终结了“历史终结论”,超越了“文明冲突论”,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建设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需要发挥素质教育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作用,建设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则需要充分发挥教育服务经济发展的功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更是需要通过教育强化系统观念,开阔国际视野。
牢牢把握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时代要求,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离不开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有力支撑,优先还是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牢牢把握教育优先发展的时代要求。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育,将之提到“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高度,并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是静止地片面地把教育事业提到国家各项事业发展之前的位置,而是将教育置于国家战略全局,在推动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进行全盘谋划。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加快建设与之相匹配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既要不断深化教育领域改革,以自我革命促发展、显活力,同时也要优先为其提供资源配给,配齐配足配强人力物力财力,以高效益的教育投入实现高水平的人才产出。
牢牢把握教育立德树人的时代要求。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既是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国之大计,又是增强个人综合素质、满足人民对美好精神生活向往的民生所系。新时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切实把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贯穿教育领域的各方面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同时要紧扣以德育人的理念,坚持德育为先、五育并举,着力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涵养高尚品德,增长知识见识,提升综合素质,成为顺应时代、引领时代的弄潮儿。
牢牢把握教育数字赋能的时代要求。创新驱动发展,数字引领未来,深化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为新时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强大的动力,已经成为民心所向、大势所趋。数字赋能延伸教育新平台,超星课堂、慕课微课、直播录课,各种新型课堂层出不穷,打破了传统三尺讲台授课的限制,将课堂搬到了云端,让学习无处不在。数字赋能充实教育新内容,教育的本质是知识的传递,教育本身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但人获取知识、存储知识的能力往往是有限的,借助数字手段,我们可以突破极限,让学习随心所欲。数字赋能构建教育新生态,尤其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中大可作为。
勇担新时代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使命任务,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作为培养、集聚创新人才的主阵地,高校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担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输送新生力量。
在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坚持和加强新时代党对高校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党的二十大绘制的宏伟蓝图、确立的奋斗目标和作出的战略部署,扎实做好广大师生思想政治工作,动员广大师生提高政治站位,落实落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育人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有的放矢地培养造就拔尖创新型人才,驰而不息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要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质量党建工作体系,把高校建成党领导的坚强阵地,把对“两个确立”的坚决拥护转化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谱写高校发展新篇章。
在统筹教育、科技和人才三位一体中谋划人才发展战略布局。要坚定共识,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意识,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要转变观念,创新思路加强队伍建设,探索人才引进新模式,完善人才培育发展体系;要加强谋划,重视交叉新建发展平台,在进一步做强基础学科的同时,高度重视交叉学科和学科交叉融合;要加快落实,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广开进贤举能之路,全力推进高校人才工作,加快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局面,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在勇担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使命中培育卓越人才。作为师范院校,我们将高举师范旗帜,培养一批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服务和引领教师教育。教育引导学生为人为学为师,厚植学生爱国情怀,心怀“国之大者”,鼓励广大师范学子向“时代楷模”陈立群校友学习,把个人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个人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努力缩小教育发展上的区域、城乡、校际差距,争取为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更多教育力量。
【作者为浙江师范大学党委书记】